APP下载

网络能力“第一”,美为何还屡遭勒索(讨论)

2021-07-15桂畅旎

环球时报 2021-07-15
关键词:第一霸权网络空间

桂畅旎

美国上千家家公司近日遭遇勒索软件攻击致使网络大面积瘫痪佛罗里达州一家名为Kaseya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是利用其网络管理包这是继“太阳风”后美国一年之内再次遭遇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讽刺的是就在该事件曝光前英国智库国际问题研究所(IISS)发布的报告将美国评为全球网络能力唯一的“第一级”国家在基于“网络安全和韧性”等在内的七项指标类别中均领先全球不少外媒渲染“美国依然是网络空间的主导者”的话音未落美国再遭重大网络勒索攻击背后有三点值得关注。

首先,IISS的报告选取指标具有高度政治属性,其实质是美国网络霸权的“另类写照”。报告声称采用一种广泛的专家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基于“战略和学说”“治理、指挥和控制”“核心网络情报能力”“网络赋权与依赖度”“网络安全和韧性”“网络事务中的全球领导力”“进攻性网络能力”七项能力指标,实则是将网络安全与传统地缘政治中的国家安全、经济竞争和军事事务融合,报告所引用的论据多是美国近年来推行网络霸权的具体体现。如在“核心网络情报能力”方面,概述了美国如何依赖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五眼联盟”的情报支持,发展全球领先的网络情报能力;在“进攻性网络能力”方面,美国在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伊朗“震网”病毒等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具有能够大规模实施网络空间复杂“手术”的能力,且难以被溯源。该报告可以说是一份官方认证的美国网络霸权政策“方法集”和“工具箱”,近几年常常以网络空间“受害者”自居的美国在这样一份排名中“拔得头筹”,是“实至名归”。

其次,网络能力与网络风险并不必然成反比。不可否认,美国网络技术实力、情报能力、议程设置力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应该看到,即使是美国也难以避免遭受重大网络攻击及敲诈勒索,这也再次证明,单方面地开展进攻性网络行动、策划情报监控、拉拢排他性“小圈子”等霸权行径并无助于获得更为安全的网络环境,反倒使得全球网络空间的“丛林状态”“零和博弈”更加凸显。这也提醒我们,要发展真正的网络能力,必须正视网络威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风险,需要各方共同面对。唯有平等协作,加强对话,才能够构建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报告背后所反映出来的西方话语权优势。报告将中国评定为“第二级国家”,并表示依赖于领先的信息通信产业优势,中国是最有可能晋升为第一级的国家,这立即引发不少外媒对于中美网络实力的比较,其中不乏渲染“中国网络实力落后美国至少十年”,唱衰中国网络实力,抑或炒作“中国将比肩美国成为第一级网络大国”,暗示网络将成为两国难以跨越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调。近年来,随着网络能力成为国家权力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智库和国际组织均寻求开发网络安全评价指标和排名方法,除了这个报告外,比较典型的还有波托马克政策研究所的“网络准备指数”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国家网络实力指数”,这类指标普遍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客观和公正性存疑,并且极易误导舆论对于真正网络能力组成的认知。因此,如何打造客观公正且能为各国普遍接受的网络安全评价指标,更显必要性和紧迫性。▲(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

猜你喜欢

第一霸权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