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模式”——沈阳工业文旅老话新说

2021-07-15刘禹墨潘鑫蕊万思园赵媛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盛京文旅沈阳

刘禹墨 彩 红 潘鑫蕊 万思园 赵媛媛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一、沈阳市工业文旅的背景及现状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是传统旅游的延伸,是现代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业旅游发展起步晚,市场潜力大,受大环境影响,工业旅游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需要工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发展,简单的工业旅游满足不了发展及市场的需要。

2020 年6 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制定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将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进行创意生产和设计,借用新媒体推动内容创新制作,孕育新型文化业态。方案深化了对老工业城市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认识,为深层次发展工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阳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是中国计划经济工业的缩影,素有“东方鲁尔”的美称,拥有多样的工业旅游资源,且客源市场丰富,工业旅游发展良好。但是随着人们的旅游体验需求变化,沈阳的工业旅游发展形态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遗址、工业文化的发展。

因此,沈阳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需要创新发展,要借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将工业文化与旅游深度交融,三者因融合而共赢,从而提升城市职能,弘扬优秀中国工业精神。

二、沈阳市工业文旅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国家政策倡导下,辽宁省高度重视发展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但是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单一,内涵缺失

沈阳的工业旅游资源丰富,曾制造过第一架飞机、第一台汽车等,对这些方面的开发不够深入。此外,也有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工业文化内涵。

2.旅游资源的宣传营销不足,互动性弱

沈阳的工业旅游的宣传手段单薄,新媒体的参与感不强,如1905 文创园的“犀牛市集”推广投入少,限制了与游客的实时互动,无法及时将新的旅游项目传达给受众。

3.旅游资源产品创新不深,缺乏原创品牌

沈阳工业旅游创意产品缺乏创新,如沈阳飞轮厂尚未涉及住宿领域,难以满足年轻群体的猎奇心理。

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旅游者的二度重游率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因此,我们将运用“3+模式”,创新发展沈阳工业文化旅游产业。

三、沈阳工业文旅的深度开发

(一)3+模式介绍

“3+模式”是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融合“工业”与“旅游”两种文化符号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类型。它迎合了当前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将实体产业抽象化为文化IP,予以创新和延展,达到1+1+1>3 的效果。此模式的开发对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丰富文化产业链条、促进文化遗产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二)“盛京文趣”——“3+模式”的具体实施

“盛京文趣”是一款立足于“3+模式”基础上,集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个性化推荐平台、服务类平台为一体的APP(第三方应用程序)。程序主题界面分为检索发现页和个人主页,主要功能键及用途如下页表1 所示。

(三)开发“工业文创”复活工业遗产

为了更好地将互联网、工业文化、旅游进行结合,打造沈阳工业旅游的“3+模式”,赢得多赢局面,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深耕沈阳工业文化的代表元素,创造具有沈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以“讲述沈阳老工业故事”为创意主线,将齿轮、摇臂等工业零部件作为工业载体,设计与创作工业旅游纪念品,并在线下文旅景区纪念品销售处中售卖,使游客可以从中感受到沈阳百年工业史诗的魅力。

第二,在建设线下销售平台的同时,也要建立线上文创馆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将工业旅游纪念品上传到线上平台,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销售,可以方便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第三,有着“东方鲁尔”美誉的沈阳铁西区,拥有大批废弃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艺术”逐渐进驻这些老工厂,华丽转变为时下前卫与时尚、充满文艺感的文创产业区,例如铁西1905 文创园,这些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文创园,在开发中还保留了上个世纪的工业痕迹。工业遗产的创意改建,成为沈阳城市文化旅游再生的新方向,实现了从工业时代到文创时代的跨越,有利于创造沈阳工业旅游的新品牌。

表1 检索发现页和个人主页的主要功能键及用途表

(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

目前,沈阳的工业旅游产业链较为单薄,附加值低。本项目将为线下实体工业旅游园区进行招商,在园区内部或附近入驻工业主题的酒吧、旅馆等商家。酒店和旅馆等线下场所的装修可以采纳以水泥、铁件和旧木材三种基本建材搭配而成的工业风格,营造复古感,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老仓库、老工厂的氛围,感受沈阳的老工业文化。同时,还可以出租园区内的空闲场地,用以举办见面会、小型演唱会等活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丰富沈阳工业旅游产业链,打造“沈阳工业文化城市”的标签,以增加工业旅游项目的变现收益方式,从而提升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四、“3+模式”下工业文旅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一)借助全媒体时代的东风,强化品牌认知

提取“盛京文趣”APP 中最具工业气息的文化元素,向掌握年轻资源的、互动性强的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流量平台精准投放广告,及时捕获受众群体,增强工业文化的认同。

(二)与潮流品牌联手,打造“工业审美”标签

当下,潮牌的不断涌现,引领了潮流新趋势。通过与潮牌联名,设计具有工业文化元素的服饰、饰品等文创产品,将潮牌的粉丝转化为“盛京文趣”的消费群体。

(三)与影视娱乐产业联动,推动线下场馆多元化发展

承接旅游节目场地租借,以沈阳独特的工业场馆为背景依托,以沈阳历史悠久的工业文化为表达窗口,通过节目互动,增强趣味性,提升工业文化吸引力。

(四)推出“我为盛京文趣代言”的话题,提高大众参与度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旅行博主打卡网红旅游地,发布相关视频、笔记、旅游攻略,引起了网民们的出游好奇心,邀请大V 等有影响力的博主带动盛京文趣推出的“我为盛京文趣代言”的话题,人人皆可讨论,扩大盛京文趣的曝光度与影响力。

(五)创办“工业文化旅游节”,编排工业特色演艺节目

以演艺传递文化,以节事活动聚集人气。沈阳市工业特色鲜明,历史丰富,通过演绎将工人的工作与生活展现出来,为大众开启了解工业文化的大门。

五、结语

综上所言,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平台、多类别的复合产业链条。目前,本项目的开发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项目起点是以沈阳市及工业文旅作为优先试验,日后亦可应用于民俗文化、清宫文化、抗战文化等同等文化产业类型,乃至扩充全国范围的文化旅游项目。

猜你喜欢

盛京文旅沈阳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沈阳分店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文旅照明的兴起
盛京往事
清代盛京刑部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