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手机界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2021-07-15孙莹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花瓣课程

孙莹莹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概念深入人心,移动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解决各种问题,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软件和互联网产品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对界面布局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UI 设计和用户体验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此,UI 界面设计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针对市场需求加快UI 界面设计课程改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一线设计人才,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UI 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UI 界面设计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比较多、专业性人才少。伴随用人市场的需求,高校设计和相关专业也逐渐加强了对UI 界面的研发和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开设相关的课程为社会培养这方面设计专业人才。但是UI 设计属于综合性与实践性均非常强的领域,其综合性方面涉及多学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艺术设计大类,涉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心理学、人机工学、美学、设计原理等理论知识,内容体系比较庞大,课程设计复杂,仅艺术设计大类又涵盖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涵盖视觉设计基础原理、设计规范、界面设计、人机工学、人机交互设计以及审美要求等内容;其实践性体现在对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具备产品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实时把握市场下多产品多终端多系统设计规范和要求,能够快速跟进并更新产品终端界面规范,在相对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支撑下开展界面设计创作,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界面。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于UI 界面设计方向课程的定位、开设方式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一般艺术设计类专业将UI 界面设计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课程内容细分不足,对学生实践操作培养不足,市场关联度不足,存在很多实际问题:

1.教学注重理论性研究,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实际项目的引用和实践方向侧重较少;

2.UI 界面设计涵盖领域众多,没有细分市场,没有实际的设计项目辅助指导,课程内容无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3.有的实践练习课程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阐述,大部分停留在虚拟项目设计,缺少后期测试与反馈环节,对学生的实践创意没有实际性的指导,理论研究过于学院派,导致学生的理解与社会发展脱节,后期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非常受限制。

三、UI 设计方向课程教学探索

(一)因材施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学特色争创一流”①。在此大方向的引导下我院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积极响应改革,在原有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内工作室改革和校企合作方式的变革,实行“分层分类、个性化培养的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层差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年级开始双向选择,进入专业方向工作室,推行项目教学、仿真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深度融合校内工作室和教学,实行精细化、个性化、针对性培养②,建立起新型的基于校内工作室的以产教融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细分课程内容,对接第三方平台开展商业项目合作,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三年制专科,开设有《UI 设计》课程,并且针对移动端的强势发展趋势,对UI 设计进行了细分,开设《电商设计运营》、《手机界面设计》和《APP 界面设计》课程,对接WEB 端和移动端界面设计市场。

《UI 设计》在我院前后历经三个阶段发展,对应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早期《网页设计》阶段,以传统网页三剑客软件设计制作静态网页界面,以电脑端中小企业网站设计美化为主要实训内容,属早期的线上设计;中期《UI 设计》,在前期电脑端界面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产品界面以及手机主题设计,开始往移动端发展;现阶段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了两个工作室方向:视觉设计和UI 设计方向,培养视觉设计和UI 设计岗位从业者,《UI 设计》课程细化为三块内容,一是《电商设计运营》主要解决电商平台设计、美化与运营问题,对接电商领域设计人才需求;第二是《手机界面设计》,涵盖Graphic UI 设计和手机主题设计,解决手机端Icon 的设计、手机主题设计问题;第三是APP 界面设计,解决手机APP 界面设计问题。

以《手机界面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以手机端ICON 设计为主,引入市场需求广泛的手机主题设计项目,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手机主题已发展成为UI 设计中一种新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也促使了手机主题生态圈的产生,部分大型手机品牌商已经在自己的手机上开发了自己的主题美化软件,其中包含手机品牌商的主题,但更多的是第三方设计师的主题,设计师们把设计的主题上传到这些品牌商主题网站,品牌商对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即可上架主题商店,供手机使用者下载,设计师将主题设计版权转给品牌商,参与商家主题分成。这给第三方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手机主题设计方向课程很有必要。

2016 年,我院UI 设计教学团队开始与设计分享平台“花瓣网”合作,承接手机主题设计项目。“花瓣网”为国内较知名的图片素材分享类平台,号称是“设计师寻找灵感的天堂”,每天有超过100 万的设计师使用“花瓣网”采集灵感素材;花瓣美思是“花瓣网”下属的在线设计服务平台。最初我们与“花瓣网”合作的项目是“花瓣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的阿里YunOS 的手机主题设计大赛,中标后上架主题商店参与分成;之后以工作室的名义入驻花瓣美思平台,成为认证设计师,在花瓣和花瓣美思设计外包平台的支持下,与一家以移动端女性游戏开发为主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互动娱乐领域的新型互联网文化公司,公司以移动端女性游戏起步)合作,设计开发以其公司旗下游戏为设计主题的OPPO 端手机主题,我们设计了多套手机主题,受到客户认可,上架OPPO 手机主题商店。

除了商业项目以外,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大平台组织的手机主题设计大赛,如:华为全球主题设计大赛等,梳理不同系统不同品牌商不同尺寸终端手机主题设计规范和需求,并实时跟进更新设计规范,对标最新界面的设计要求。学生手机主题设计作品(如图所示)除上架主题商店外,在相关赛事中也多有斩获。

四、结语

通过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内UI 设计工作室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借助第三方商业平台将商业项目和主题设计大赛纳入教学内容,实时对标市场需求,第三方平台联通企业和院校,建立互信互利机制,弥补了院校缺乏市场平台的短板,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了学生脱离市场、实践不足而无法对接职业岗位的问题,同时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机会成本。针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商业项目,进一步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商业项目教学,使学生走向社会能够快速上手企业设计工作。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

②余辉.产品艺术设计专业“1353 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工业设计,2019(06):38-40.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花瓣课程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花瓣报
月光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