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多彩农业铺就乡亲致富路
2021-07-15马文基
文| 马文基
喀喇沁旗是典型的山区,人多地少、山多川少。全旗75万亩耕地,水浇地仅有24.5万亩,人均耕地只有2.1亩。为了化劣势为优势,变弱势为强项,近年来,该旗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特色为依托,以品牌为动力,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中药材、硬果番茄、山葡萄、马铃薯、花卉种植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在喀喇沁旗迅速崛起,渐成气候。
位于喀喇沁旗的牛家营子镇素有“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的美誉。在该镇团结村三组的喀喇沁旗浩通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十几名工人正在车间里一丝不苟地忙着各自手里的活儿。合作社理事长刘子孝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合作社立足中药材市场需要,不断加大牛膝、苍术等中药材品种的生产加工力度,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合作社的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0%左右。
“现在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有30多人,收药旺季能达到100人,人均月工资能达到3000元。为带动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刘子孝说。
喀喇沁旗浩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是该旗推动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中蒙药材种植基地和流通集散地,牛家营子镇目前中蒙药材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北沙参产量和桔梗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和60%,全镇产道地药材20余种,种植户达7000余户,年生产中蒙药颗粒、饮片、菜肴等产品20万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中药材达30万亩以上。如今,每到盛夏时节,紫色的桔梗花盛开,花香四溢,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在该镇南台子乡卡拉街村设施农业种植区,贫困户秦志远和老伴正在大棚里忙着进行蔬果作业。阳光透过棚顶,一排排硬果番茄长势正旺,红彤彤的挂在枝头,透出无限生机。
“这茬硬果番茄马上就能上市。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估算,一个棚能收入2万多块钱。虽然辛苦点,但日子有奔头,干起活来也有劲。”秦志远说。
小柿子大产业。喀喇沁旗坚持把硬果番茄作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品牌着力打造,努力提升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其中王爷府镇作为全旗硬果番茄的核心产区,硬果番茄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年产硬果番茄25万吨,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年带动就业5000余人,产生社会效益2.4亿元。截至目前,全旗硬果番茄种植面积达6万亩,种植户近1万户,年产硬果番茄近60万吨。全旗已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311个,发展蔬菜经纪人3000余名,累计带动近万人就业增收。“喀喇沁番茄”于2017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喀喇沁旗也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季节性硬果番茄种植基地。每到收获季节,大大小小的农用车穿梭于田间地头,浑圆的硬果番茄不仅映红了农户的笑脸,也寄托着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除了发展中药材、硬果番茄产业,该旗还以河南街道马鞍山村为着力点,着力推动山葡萄产业发展。
2009年,马鞍山村“两委”组织成立了蒙弘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370名,村“两委”与合作社相互协作,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经营管理等服务,带动产业发展。2015年村“两委”牵头成立了金马鞍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以每市斤2元的保护价格收购本地山葡萄,山葡萄产业实现了由单一种植型向“种植——加工——销售”模式的转变。目前,全村山葡萄种植户达24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6.5%,山葡萄种植面积达3500亩,亩产2000斤,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历经几年发展,全旗山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亩左右,年产山葡萄1万吨左右。在葡萄采摘用工旺季,每天用工规模达4000人左右。小小山葡萄,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钱串串”。
喀喇沁旗还着力推进南台子乡马铃薯种植、美林镇花卉种植、乃林镇杂粮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多元化农业发展新格局。全旗中药材、山葡萄、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33万亩,其中包括以硬果番茄、青椒为主的设施农业10万亩。北沙参、桔梗、番茄、青椒、苹果梨均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喀喇沁旗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生态农业试点旗”。
如今,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条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的多彩农业发展之路正在喀喇沁城乡大地延伸、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