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7-15王正雄陈华英
王正雄 陈华英
1.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綦江 401420 2.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妇产科,重庆 綦江 401420
前言: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肺血管病,主要是由体循环中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多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胸痛、冷汗等症状的出现,严重情况下可引起休克等不良后果[1],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多以肺动脉造影作为肺栓塞疾病的诊断金标准,该技术可通过选择性注射造影剂获得相应的肺动脉显影,以此明确其肺血管病变性质,但限于该方案的有创性,当前多以CT肺动脉造影(CTPA)技术进行替代,通过外周静脉给药后的CT扫描与重建,获取更为高效、全面的参考信息[2]。基于此,本文对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验证,现整理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经CTPA扫描筛选出的90例疑似PE病例,通过三维重建明确其血栓情况后进行确诊,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在36~69岁,平均(47.5±2.6)岁,其中无症状患者11例,仅常规症状(咳嗽、胸痛、虚脱等)者65例,出现呼吸困难患者14例。所有纳入病例均充分知情,且自愿参与。
1.2方法 扫描检测:采用64层螺旋CT仪进行定位扫描,于胸部先行常规平扫,参数:管电压(120kV)、层厚(5mm)、间隔(5mm)、螺距(0.984∶1),由头部向脚部方向扫描,其扫描范围可从胸廓至心脏膈面。完毕后,经肘静脉注入60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普罗胺,370mgI/m L)及生理盐水(25mL),注入速度为5mL/s,随后采用跟踪自动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并对其肺动脉主干等的肺动脉兴趣区(ROI)的对比剂浓度进行监测,当其数值达到相应阈值时(100Hu),延时5s后实施自动触发扫描,在扫描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呼吸训练,叮嘱其适时屏气。
图像重建:将以上扫描数据传送至相关网站,通过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遮盖(SSD)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对肺动脉形态以及血栓的形态、大小、部位等信息进行重建。
1.3观察指标 (1)以肺动脉造影检测为金标准,对本次CTPA诊断结果进行验证。
由2位或以上资深医师进行联合诊断,肺栓塞诊断标准: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管腔内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
(2)观察不同重建技术对肺栓塞的检出情况。
2 结 果
2.1经过CTPA扫描与重建后,本次疑似的90例病例中,共84例确诊为肺栓塞,而经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肺栓塞病例也为84例,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100%。
2.2本次所用的四种重建技术(VR、MIP、SSD、MPR)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到100%,且在肺段动脉的显示中,MIP、SSD、MPR重建的显示率均达到了100%,其中VR重建对肺段动脉达的显示率为88.0%。
表1 不同重建技术对肺栓塞的检出率对比[n(%)]
3 讨 论
在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测中,其栓子形成的直接征象多表现为肺动脉内的充盈缺损,因此,临床可依据栓子表现对其血栓形成时间及PE类型进行推测与评估。将CTPA应用于肺栓塞疾病的检测中,可清晰反应出PE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同时可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观察,大大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4]。在实际应用中,CTPA中CT扫描对部分较为细小的分支通常缺乏一定的显示效果,对此,可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通过肺动脉及血栓情况的重建,提高其诊断效能。而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式,CTPA不存在动脉损伤情况,且效率高,可于一次屏气下实现全肺扫描,大大减少了呼吸伪影的出现,对肺动脉细小分支中微小栓子的检出具有积极的意义[5]。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