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河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与安全鉴定分析
2021-07-15李元旗
李元旗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水库管理处,陕西 延安 727300)
大坝安全对水库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至关重要,郑家河水库地处黄土高原区,地质情况复杂。虽然经过一次除险加固,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为科学判定大坝问题,需对水库除险加固情况与安全进行分析。
1 概况
郑家河水库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西北约30 km的淤泥河上游郑家河村以上500 m处。水库1970年10月开始动工,1973年11月竣工,2000年进行过除险加固,控制流域面积73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07万m3,总库容1250万m3,其中兴利库容810万m3,滞洪库容425万m3,调节库容810万m3。1000 a一遇校核洪水位1033.7 m,50 a一遇设计洪水位1032.4 m,正常蓄水位1031.0 m,汛限水位1030.0 m,死水位1017.0 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多功能的Ⅲ等中型水库。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8.0 m,坝顶宽7.0 m,坝长463 m。坝顶高程1035.0 m,坝基高程1007.0 m。上游迎水坡坡比1∶3,下游背水坡由反滤体顶到高程1027 m坡比为1∶2.5,从高程1027.0 m到坝顶坡比为1∶2,大坝背水坡在高程1027 m、1018 m处设置平行于坝轴线的1 m宽戗台,在戗台上砌深0.25 m,底宽0.4 m梯形断面排水沟两道。在基础坝轴线中线处开挖结合槽一道,深2 m,底宽3 m,边坡坡比为1∶1。下游坝脚设有反滤体,高4 m,顶宽1 m,底宽12.5 m,长84 m。
2 水库运行至第一次除险加固前存在的问题
郑家河水库自建成以来,由于大坝施工质量差,坝基砂砾石基层未做截渗处理等,造成坝基、坝体渗漏严重,坝基存在渗透破坏的危险,致使水库只能长期低水位运行,效益难以发挥。
2.1 第一次评价结论
水库大坝设计等级、防洪标准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上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可满足规范要求,但由于坝体填土干密度低,具有强压缩性和湿陷性,在高位蓄水时,坝坡必将产生大量裂缝甚至滑坡,因此坝坡是不稳定的;另外,由于坝体施工质量差,坝基处理不彻底,不仅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而且坝基有渗透破坏的可能。放水洞裂缝严重,溢洪道不能安全过流,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善,故大坝不能正常安全运行。
2.2 第一次除险加固内容
针对水库大坝存在的问题,在大坝上游1018.0 m高程以下采用防渗墙截渗,墙体插入基岩0.5 m;1018.0 m高程以上采用复合土工膜加盖正六边形混凝土盖板的防渗处理措施。坝体表面沉降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在桩号BD0+390、BD0+290、BD0+190、BD0+090四个断面共设计14个坝面观测位移标点。在上下游坝肩和下游两戗台各设1排渗流观测孔观测渗流情况。为全面反应坝体浸润线变化,在桩号坝BD0+010、BD0+203、BD0+333设两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设3~4个渗流观测孔,以监测大坝渗流状态。坝顶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宽5 m,混凝土面层厚15 cm,道路两侧分别设置1 m宽人行道。坝顶照明、生产管理房屋改造400 m2等其他附属工程设计。
3 大坝现场检查与监测分析
3.1 检查出的问题
2020年8月,对郑家河水库大坝进行了现场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坝顶混凝土道路路面出现裂缝;防浪墙向上游倾斜,破损比较严重。上游坝坡混凝土盖板表面混凝土局部有分化、破碎、破损现象。坡面局部杂草丛生,步道局部破损严重。下游坝面杂草丛生。坝顶设置照明灯,几乎一半以上运行不正常,照明灯损坏严重。监控设施部分损毁,不能正常工作,坝上管理房损毁严重。
3.2 安全监测分析
郑家河水库大坝上虽然建设有渗流观测孔、坝面观测位移标点。但是从2004年10月后一直未进行数据观测,监测资料不全,无法进行运行数据对比分析。
根据郑家河水库历次巡视检查资料,水库自建成以来,由于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坝基湿陷性黄土未处理,导致大坝在建成后坝基和绕坝渗流问题严重,坝体上游面出现诸多裂缝,一直未能正常蓄水,最高蓄水位1021.7 m,一般蓄水位1018 m。2000年进行除险加固后,坝体未出现渗漏情况。郑家河水库大坝浸润线观测资料仅有2002年5月~2004年10月的观测数据。因此本次仅对现有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监测数据绘制各观测孔曲线见图1。
图1 大坝浸润线观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各测点观测水位值与库水位具有一定相关性,A1观测孔靠近上游侧,其测值变化随上游水位变化而变化,A2和A3观测孔靠近下游侧,其观测值基本稳定,变化很小,说明大坝采用上游1018.0 m高程以下设置防渗墙和1018.0高程以上土工膜加砼盖板防渗效果明显。
4 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4.1 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处河谷不对称,右岸为侵蚀岸坡,岸坡陡峻,左岸为堆积岸坡,地形较缓。坝基为三叠系砂页岩,为相对隔水层,顶板高程在993.5 m左右,砂页岩以上为黄土地层,坝址左岸分布有上更统黄土,该黄土土质疏松,渗透性大,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两岸分布有中更新统黄土,其中右岸分布在1027 m高程以上,左岸在砂页岩以上。右岸1027 m高程以下出露下更新统黄土,厚度较大,该黄土土质微密,不湿陷,渗透性较弱,强度较高。坝区一级阶地上部厚1.5 m左右的壤土,下部为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强,二级阶地上部为冲洪积壤土,具有湿陷性,下部为砂卵石层,厚15 m左右。坝址处河漫滩堆积层下部为砂卵石层,厚度5.2 m~9.5 m,上部为壤土层,具有水平层理和高压缩性。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划分图》(GB 18306-2015)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4.2 工程质量评价
经过检测与观测成果分析,水库坝基采用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处理,防渗墙轴线位于上游坝坡1018.0 m高程处,防渗墙起始桩号为坝BD0+000,终止桩号为坝BD0+390 m,全长390 m。墙体穿过坝体填筑层和河床砂砾石层,插入基岩0.5 m。坝体防渗加固工程,经蓄水试运行,未出现异常情况,说明坝体防渗效果显著,达到设计目的。
大坝质量检测土样取自坝面以下1.3 m~26.0 m,经过试验测试,渗透系数平均值为:垂直KV=3.4×10-6cm/s,水平KH=6.1×10-6cm/s,小于《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4.1.5要求的渗透系数1×10-4cm/s,渗透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击实最大干密度为1.94 g/cm3,大坝坝体土样检测干密度取值为1.43 g/cm3~1.66 g/cm3,计算大坝坝体填筑土料压实度为74%~86%,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4.2.3要求,3级中、低坝及3级以下的中坝压实度应为96%~98%,小于规范要求值,不满足压实度要求。综上所述,大坝填筑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5 防洪能力与稳定性复核
5.1 库水位分析
郑家河水库蓄水运行至今已经接近50年,2000年除险加固之前,由于坝体质量差,坝基和绕坝渗漏严重等原因,水库未按设计蓄水,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除险加固后,由于汇流面积不大,再加上有灌溉供水需求,水库水位一直未能按照设计蓄水,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
5.2 防洪能力复核
由于郑家河水库坝址无实测洪水资料,根据《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简称“手册” 以及附近的水文站分布情况,采用水文比拟法、推理公式法、洪峰流量汇水面积相关法以及综合参数法计算洪峰流量,确定其值为50 a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220 m3/s,1000 a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420 m3/s。经复核,溢洪道堰顶高程1031.0 m,堰宽5 m,50 a一遇设计洪水位1033.02 m,相应的最大泄量为24.11 m/s;1000 a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034.33 m,相应的最大泄量为51.13 m/s。本次采用新的洪水成果复核后,校核洪水位较现状运行的校核洪水位1033.7 m增加了0.63 m。通过坝体超高复核,现状坝顶超高1035.703 m满足要求。水库下游泄洪通道畅通,不会对水库泄洪产生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水库防洪标准是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水库坝顶超高满足要求。
5.3 大坝渗流
从现场检查看,郑家河水库内未出现旋涡漏水,上游坝坡未出现塌陷,下游坝坡无渗漏点。经过20年运行观察,第一次除险加固后,未见渗流,因此不再复核。
6 结论与建议
本次依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17)的要求,在收集资料、现场安全检查、地质勘察、安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郑家河水库大坝工程质量、防洪能力、渗流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
6.1 结论
郑家河水库坝顶道路混凝土路面中间有裂缝,防浪墙局部向上游侧倾斜,局部墙体有贯穿裂缝,表面粉刷脱落严重。上、下游坡面杂草丛生,上游坡面正六边形混凝土盖板表面混凝土局部有分化、破碎、破损现象,步道局部破损严重。水库大坝坝体表面变形、渗流量、上下游水位、降水量、气温、库水温等监测设施不完善,监测数据的确缺失,无法对大坝安全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分析。
6.2 建议
(1)对坝顶道路局部路基进行夯实处理,对道路裂缝进行修补。
(2)对防浪墙进行局部拆除加固处理。
(3)对水库上游坡混凝土盖板进行局部修复,对坝面杂草进行清除,增加坝体上游面的防渗性能。对步道进行加固处理。对水库下游坡杂草和灌木进行清除,对坡面进行整平处理。
(4)对水库坝上管理房和水库管理站房屋进行加固处理。完善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系统,实行自动化监测设施及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