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昭苏县大洪纳海河综合治理方案的探索

2021-07-15陈小林李玉江邢巍巍

陕西水利 2021年6期
关键词:防洪堤水坝护岸

陈小林,李玉江,邢巍巍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2)

1 工程概况

大洪纳海河是发源于昭苏县北部乌孙山南坡的一条山溪性河流,河源山区无永久性积雪或冰川分布,属季节性融雪、降水、地下水补给的混合型河流,河源海拔高程3000 m,出山口处河长22 km,集水面积186.7 km2。其中有长3.5 km河道穿过昭苏县城。

昭苏县大洪纳海河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任务:通过修建防洪护岸及滨河景观,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疏导洪水,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提升昭苏县城市形象和品质。工程主要保护对象是昭苏县昭苏镇两岸乡镇人口4.10万人及9.79万亩耕地。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防洪标准为2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74.6 m3/s。防洪堤、泄洪道、跌水景观坝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5级。

工程治理河段长3.5 km,采用清、洪分开布置方案,洪水来临时泄洪道开闸泄洪,清水道尽量不下泄洪水,非汛期泄洪道下闸止水,河道水流从清水道下泄。工程主要有防洪堤、清水道、景观跌水坝、泄洪道等部分组成。

2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治理区段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为全新统冲积堆积堆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平原区地貌。该段岩性地表为(Q4)冲积砂卵砾石,棕褐色,稍密~中密,磨圆度较好,层状结构,分布连续,探坑揭露厚度大于5 m,本次未揭穿。卵石含量约37.3%~43.9%,漂石多见,最大粒径35 cm,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砂砾占43.2%~70.9%,含泥量少,不均匀系数Cu=33.291~39.051,Cc=1.153~2.554,界限粒径d60=17.728~24.106,中间粒径d30=3.190~6.202,有效粒径d10=0.498~0.685,属不良~良好级配圆砾,允许承载力取250 kPa,渗透系数3.5×10-2cm/s,强透水性。

3 河道防洪方案

大洪纳海河洪水成因可分为融雪型洪水、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洪水和暴雨洪水。

区域内春季持续的升温天气极易引发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3月~5月。区域内高山丘陵耸立、地形起伏较大,导致区域内气温变化频繁,地域、昼夜及季节性温差悬殊。受其影响,使得大气运动的冷、暖峰流交替加剧,气团的抬升和水汽的聚积加快,从而使降水天气频发,形成暴雨洪水。此类洪水多发生在6月~8月,暴雨洪水过程尖瘦或陡涨陡落,涨水历时短,涨率大,洪峰流量大,落水历时比较长,洪水历时较短,洪量小,是该河流比较主要的、危害较大的洪水类型之一。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洪水是该区域各河流(沟)洪水的主要类型,一般多发生在4月~6月。设计洪峰流量为74.6 m3/s。大洪纳海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之和为1.33万t。

根据以上洪水成因及时间段分析,每年3月~8月大洪纳海河均有洪水发生,但是4月~6月发生的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洪水产生的河流泥沙对河道水土流失、工程景观效果影响较大,而且会造成清水道泥沙淤积。为保证洪水期治理河段景观效果不受影响,本次防洪方案采用“清”“洪”分开的治理原则。

工程在河道左岸布置清水道,河道右岸平行布置泄洪道,洪水期用泄洪道将含泥沙较大的洪水泄入下游河道,保证清水道内清水依旧。遇到超标准洪水时清水道、泄洪道联合泄洪。工程布置见图1。

图1 工程布置图(左向右依次是左岸防洪堤、清水道、右岸防洪堤、泄洪道)

3.1 左岸防洪堤

左岸防洪堤采用砂砾石填筑堤身,堤身临水面边坡1∶2.0;护坡采用C20F200现浇混凝土错缝护坡,护坡厚度为15 cm。堤顶为防洪抢险通道路,堤顶宽度4.0 m,护坡与堤顶相交处设置宽度0.30 m,厚度0.4 m的C20砼封顶板。防洪堤正常蓄水位+0.1 m高程以上至顶部边坡型式采用100 mm厚植生砖,下设无纺布。

3.2 右岸防洪堤与泄洪道

河道右岸防洪堤与泄洪渠左侧渠堤共用,河道右岸防洪堤清水道一侧迎水面防洪堤护坡在正常蓄水位+0.1 m高程以下采用C20F200W4现浇砼护坡;正常蓄水位+0.1 m高程以上至顶部边坡型式采用100 mm厚植生砖,下设无纺布。

泄洪道采用梯形和矩形两种断面形式,因占地、景观广场布置等原因,有500 m长泄洪道为矩形断面暗渠;剩余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形式,梯形断面采用150 mm厚C20F200W4现浇砼边坡,超高部分采用300 mm厚C20F200W4砼砌筑卵石边坡,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泄洪道每50 m设置一道隔墙,隔墙采用C20F200W4砼,墙深800 mm,墙宽500 mm。

3.3 清水道底部防渗

清水道由河道左、右岸防洪堤、景观坝及河道底部防渗层组成。河道底部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3.5×10-2cm/s,属强透水性。为保证景观水面水体不渗漏,河道底部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原河床基础平整压实后,铺设两布一膜,膜上敷设粗砂垫层及厚砂砾石层。

4 滨河景观方案

工程在泄洪道与跌水景观坝相交处设置节制闸,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洪,减少清水道内的泥沙淤积,尽量不让含泥沙较大的洪水进入清水道,保证各清水道内景观坝之间形成清澈的水面景观。非汛期泄洪道下闸蓄水,泄洪道与跌水坝蓄水形成一片统一的景观水面。

清水道上沿河由上游向下游布设15道景观跌水坝,可在清水道内形成连续的景观水面,跌水坝采用不同的造型和结构;两岸合适的位置设亲水平台和临水平台,临水平台设栏杆;亲水平台以下采用混凝土衬砌,亲水平台用生态植生块或植物措施防护。

清水道景观跌水坝有混凝土、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砌石三种材质。工程中部分景观跌水坝采用胶凝砂砾石结构,在充分利用当地河道砂砾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同时,又将河道整治开挖料尽可能用于工程建设,节约投资。景观跌水坝结构设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第11896224,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景观坝结构。景观跌水坝之一(台阶式)见图2。

图2 景观跌水坝之一(台阶式)

5 生态护岸

5.1 气候条件分析

昭苏县为中亚内陆腹地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海拔在1323 m~6995 m之间,属于大陆性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年均降雨量达511.8 mm,为全新疆之冠。按季节进行比较,夏季雨水量最多,冬季最少,春、夏、秋、冬各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依次为28.6%、49.6%、17.6%和4.2%,从降水量的集中程度分析,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5月~8月,占年降水量的66%;年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6月、7月;年最小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1月,仅占年降水量的1.3%。根据以上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特性,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的年份,天然降水量可以满足昭苏县许多当地植物的生长需水量。因此工程设计了两种生态护岸:植生砖生态护岸和植物生态护岸。

5.2 植生砖生态护岸

在清水道两岸的防洪堤正常水位以上采用混凝土植生砖,做成生态护岸,利用适合在昭苏县自然生长的植物和水土条件营造自然的特色景观。

5.3 植物生态护岸

在河流纵坡缓,水流流速小的河段利用当地各种野花野草做成植物生态护岸、天然降水浇灌,生态效果明显,见图3。

图3 生态护岸

6 工程与民族、历史文化结合方案

美丽的昭苏草原上生活着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锡伯、俄罗斯、塔吉克等21个民族。因此在设计中将昭苏县主要的16个民族图腾造型雕刻到泄洪渠闸室景观墙上,将水利工程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民族图腾符号:1号闸,龙(汉族)和天鹅(哈萨克族);2号闸,马(锡伯族)和海东青(满族);3号闸,鹿(柯尔克孜族)和盘羊(回族);4号闸,金雕(乌孜别克族)和山羊(东乡族);5号闸,绵羊(塔塔尔族)和鼓(土家族);6号闸,青蛙(壮族)和蝴蝶(苗族);7号闸,百灵鸟(维吾尔族)和蒙古包(蒙古族);8号闸,鹰(俄罗斯族)和布达拉宫(藏族)等。

昭苏县是汉武大帝歌赋中所盛赞“腾昆仑,历西极”的天马的故乡,自古就以盛产良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有进行各种传统和现代马术运动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工程设计方案考虑这一历史文化因素,在河岸边选择一处凸岸布置天马岛,从空中俯视天马岛的造型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并在岛上做昭苏县有关马文化、马历史、赛马等文案展览,把昭苏的天马历史与文化都体现在工程中,让工程既满足防洪景观要求、又彰显出当地民族文化和人文历史。

7 结语

昭苏县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3年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全民兴旅战略,树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目标。大洪纳海河综合治理工程在解决河道防洪安全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河道滨河水景观打造,为县城居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构建昭苏县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做贡献。

猜你喜欢

防洪堤水坝护岸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追雨”又“守雨” 他们筑牢铁路“防洪堤”
为生命建造一个“水坝”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形形色色的水坝
强化水利工程防洪堤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探讨
浅谈加强防洪堤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思考
世界上壮观的水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