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O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东盟国家的实证分析

2021-07-15曾旭铭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进出口效应

曾旭铭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一、引言

东盟作为全球第三大区域经济体,中国与其的经济交往由来已久,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接触。通过双方数十年的积极磋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这为双方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同于市场更为成熟,法律制度完善和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中国与东盟十国多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强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好更全面地实现共赢是摆在中国和东盟国家面前的重大命题。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数据,探寻中国O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对中国O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纪凤和黄萍(2013)使用我国2004年到2010年对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都与进出口贸易呈互补关系[1]。王胜、田涛和谢润德(2014)搜集了中国在2003年到2011年对20多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并将他们划分为发达国家、资源丰富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三类,得出结论:第一类和第三类国家出于保护自身产业的原因,我国对他们的直接投资对进口影响不大,甚至还抑制了我国对其的出口;对于第二类国家,对其直接投资能促进进出口贸易[2]。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从微观层面进行了研究,发现OFDI可以同时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和出口的概率[3]。杜威剑,李梦洁(2015)为了研究OFDI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搜集了2001年到200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表明企业进行OFDI将对出口产品的升级带来积极影响[4]。

近年来针对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和贸易研究比较丰富。杜玉兰、常弘和范馨月(2014)将东盟十国分为四类:分别具有资源优势、具有市场优势、具有技术优势和具有劳动力优势,进而提供对应的投资建议[5]。王曼怡和石嘉琳(2015)通过对中国2004年到2013年对东盟国家的OFDI现状进行梳理,阐述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定位,给出相应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制定差异化投资合作策略及提升金融合作水平[6]。黄宁(2015)收集2003年到2013年中国对东盟之间投资与出口数据进行国别差异研究,得出结论:直接投资存量、出口规模变动、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都有明显的国别差异[7]。林创伟、谭娜和何传添(2019)构建了引力模型和分位数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国家的OFDI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并存在异质性,双边贸易额越低,OFDI越能促进双方之间的进出口贸易[8]。

梳理以上文献可知,学者之间的研究结论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有鉴于此,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O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引力模型形式简单明晰,变量选取多元,数据搜集难度低,结论有意义,使之成为研究国际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

在构建模型时,因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额相对直接投资流量过大,所以对EXPORT、IMPORT、OFDI和PGDP取对数,使得实证结果更为精确,以万美元为单位。并对劳动力人口总数LABOR取对数,以万人为单位;同时对两国之间的距离DISTANCE取对数,以千米为单位。建立如下模型:

式子中的下标i表示第i个国家和地区,a0和b0则为回归方程的截距项,a1、a2、a3、a4、b1、b2、b3、b4则分别对应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如果回归系数a1和b1分别都大于0则表示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促进了双方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也就是投资与进口呈互补关系。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混合效应。将双方之间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于国研网数据库;将我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流量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本文还将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东道国劳动力要素禀赋以及两国之间的距离作为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

(三)计量检验与回归

分别对OFDI的出口效应和进口效应做混合效应OLS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OFDI出口效应与进口效应影响因素模型的OLS回归结果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OFDI的出口效应和进口效应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分别达到了0.891和0.887,这说明了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F检验结果则分别为309.0和299.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仍是统计显著的,这表示回归的各变量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由表1可知,在OFDI出口效应影响因素模型的混合OLS回归结果中,加入了控制变量后,OFDI每变动1%,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额就会变动0.240%,而且结果高度显著,系数为正。这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OFDI会创造出更多的出口,出口与投资是相互补的。在OFDI进口效应影响因素模型的混合OLS回归结果中,加入了控制变量后,OFDI每变动1%,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口额就会相应变动0.144%,而且系数为正,结果高度显著。即中国对东盟国家的OFDI进口是相互补的。

从其他三个控制变量来看,他们的判定系数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lnPGDP和lnLABOR的回归系数皆为正,这表明了当东盟国家的市场规模越大时,中国对其的直接投资会带动更多的进出口贸易;而且,针对一个东盟国家,如果其劳动力资源越丰富,那么就越能增大对外直接投资向进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除此之外,注意到lnDISTANCE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了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会对中国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往来造成消极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为互补关系。从实证结果上看,中国OFDI对出口贸易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贸易,将对双边的贸易来往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发现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劳动力资源越多、两国之间首都距离越近,都能为中国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带来积极影响。

(二)政策建议

因地制宜发展合作,实施差异化投资战略。中国在与东盟十国进行经贸联系时,应当注意各个东道国之间的区位优势,发挥各国独特的优势从而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对吸引中国投资较多的东盟国家,如新加坡,要指导企业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避免国内企业对传统领域的扎堆关注,有利于OFDI的良性发展。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有相对完备工业设施的国家,可以转移国内过剩制造业产能。

提高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积极主动推进各国对相关协议的遵守,促进规范性的制度形成并实施。推动自贸区的巩固和发展,建设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简化进出口程序,推动海关政策与通关手续的透明化与便利化。建设各种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举办会谈峰会,商务洽谈会。同时需要所有国家一道努力,给投资者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法律透明度等。

建设企业环境适应能力与海外经营能力。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前,要调研东盟各国的市场特点、政策环境、法律制度和人文风情等。在详尽细致的商业调查前提下,遵循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开始推动科学可行的投资项目,最好循序渐进扩大投资规模。同时,与东盟各国政府和当地居民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也尤为重要,只有在互相尊重包容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进出口效应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