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和容积调强放疗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5杨利利
杨利利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疗科,河南 濮阳 457001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当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将会出现吞咽困难并难以进食的情况,也因此会直接导致身体营养失衡,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1]。医院针对三维适形和容积调强放疗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就医的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1.25±4.25)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其中病程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10例。观察组25例,年龄67~79岁,平均年龄(72.01±4.16)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其中病程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8例。将两组患者以上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可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方法,放疗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体位固定,随后对患者身体的病变部位进行连续扫描,勾画肿瘤和淋巴引流区,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注意肿瘤区给予60 Gy,淋巴引流区的剂量为50~54 Gy,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对正常组织的照射量[2]。
观察组采用容积调强放疗进行治疗,同样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体位进行固定,勾画肿瘤和淋巴引流区,进行容积调强放疗治疗,注意肿瘤区给予60 Gy,淋巴引流区的剂量为50~54 Gy,并在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3-4]。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实验组的组间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疾病进展)指标对比其差异性。CR: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病灶消失。PR:患者症状得到部分缓解,病灶缩小。SD:病灶无明显变化。PD:患者症状并未缓解,病灶较前进展。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与对照组比对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 毒副反应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概率明显较低,临床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比较 例(%)
3 讨论
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食管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安全[5],其中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不仅对患者的生理产生一定的伤害,也会严重伤害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后期主要表现为因吞咽困难而导致无法进食[6]。
治疗食管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与化疗,放疗手段在中晚期患者中应用较多,主要以三维适形放疗为主。而容积调强放疗更加优越于传统的放疗手段,时间上只需要2~6分钟,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并且可以在任何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扫描,照射范围更大,同时还能够对照射在肿瘤上的放射线强度,进行适当调整。不仅能够根据肿瘤的厚度进行调整,还能够考虑到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进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放射线强度[7]。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避开如眼球等重要的人体器官,有更加准确的精度,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也间接减少了因治疗产生的副作用,观察研究表明采用容积调强放疗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并且提升了患者的生存周期。而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患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且生存周期并未得到有效地延长,并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结合此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毒副反应率较低,观察组更具有优越性。由此可见,在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容积调强放疗效果更好,更适宜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