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蚕1号、华康2号原种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调查

2021-07-15曾晓英杨李娟孙运鹏韩陈敏

北方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原种家蚕摄食

曾晓英 杨李娟 徐 琼 孙运鹏 韩陈敏 何 静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贵州遵义 563006)

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蚕业现代化、规模化、简便化的重要途径[1]。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饲料养蚕研究,主要包括人工饲料配方、加工调制技术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等的研究[2-3]。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对优良的育种材料进行摄食性选择,极有可能育成人工饲料适应性好的生产用种[4-5]。王安皆等[6]研究认为,母种经过人工饲料多代适应性驯化后进行对交所生产的杂交种,其眠蚕体质量显著提高,对饲料的摄食性增强,虫蛹生命率提高,母种驯化对杂交种丝质无显著影响。目前家蚕人工饲料育分为两种饲育型式,即小蚕人工饲料育和全龄人工饲料育。全龄人工饲料育由于张种饲料使用量大、成本高,受饲育设施环境条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小蚕人工饲料育在我国已经试验成功,较适宜的方式是1—2龄(或1—3龄)人工饲料育,3—5龄(或4—5龄)桑叶育。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大蚕条桑省力化饲育是当前省力高效的一条重要途径[7]。为了缓解养蚕劳动力紧张状况,破解贵州省蚕桑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特对贵州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的原蚕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试验与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家蚕品种:贵蚕1号中系原种新杭×827、日系原种826×科明;华康2号中系原种B-1×A-1、日系原种C-2×D-2。

人工饲料:由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系提供的人工颗粒饲料。

1.2 试验设计

4个原种分别设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CK)2种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每区以1蛾产卵量饲育即单蛾育。人工饲料育处理区,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桑叶育为对照区,1—5龄桑叶育。人工颗粒料在使用前加1.7倍无菌水,待吸湿均匀后给食,1龄2龄各给料1次,用规格为20cm×28cm的透明带盖塑料盒,全封闭环境饲育,饲育温度1龄29~30 ℃,2龄28~29 ℃。对照和处理至4龄饷食一日后每区数留400头蚕饲养至上蔟。

1.3 调查项目和方法

饲料育收蚁48 h疏毛率、2龄起蚕率、3龄起蚕率。熟蚕上蔟第7天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虫蛹率等指标。

综合适应性得分=(48 h疏毛率×40%+二龄起蚕率×35%+3龄起蚕率×25%)×100%

综合适应性得分式中40%、35%、25%分别为48 h疏毛率、2龄起蚕率和3龄起蚕率的权重[8]。

2 结果与分析

表1数据显示,不同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情况差别较大。826×科明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好,疏毛率均值达92.14%,综合率得分74.80%;新杭×827的疏毛率均值仅16.82%,综合得分最小;C-2×D-2的疏毛率均值71.53%,2龄、3龄起蚕率分别为21.43%、18.88%,起蚕率、疏毛率的差值达到了50%以上,综合适应力差。后期发育综合比较,日系较中系为好。同品种间,对人工饲料的喜好摄食情况差别较大,826×科明蛾区间表现显著。同一区间2龄、3龄起蚕率差距小,2龄起蚕率高的3龄起蚕率同样好,反之则低。

表1 人工饲料育效果表现

从表2数据显示,日系品种826×科明、C-2×D-2的三项茧质指标桑叶育优于饲料育,而抗病能力人工饲料育的强于桑叶育;中系品种新杭×827 、B-1×A-1的全茧量饲料育均优于桑叶育,茧层量相当;茧层率饲料育B-1×A-1高于新杭×827;但桑叶育抗病性优于饲料育。

表2 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茧质及抗性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贵蚕1号、华康2号原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由于家蚕同品种个体间对人工饲料的喜好度各异,在摄食筛选过程中将成绩好的部分留种继代,继续单蛾筛选,通过多代摄食试养选择完全有可能筛选出适应人工饲料的品种或品系。本试验调查4个原蚕,有3个品种人工饲料育的死笼率低于桑叶育,可能原因是人工饲料育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农药中毒等对稚蚕的影响,无菌饲养条件下减少了蚕病的发生以至于表现出对病原的抵抗力强于桑叶育[9]。中系品种总体上摄食较差,特别是新杭×827人工饲育饲养几近失败。今后可参照张桂征等[10]对多个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技术手段,以便为贵州省选育出优良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品系)。

猜你喜欢

原种家蚕摄食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