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

2021-07-15陈文娇刘巧巧

成人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老年人社区

陈文娇,刘巧巧,肖 杨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武汉 430062)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关注老年人学习需求,不断发展老年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发展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愈加强烈,迫切需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1]如何基于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开发合适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是摆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老年教育需求旺盛,课程供给严重不足

随着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占总人口的12.6%。[2]预计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家庭小型化与空巢化,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与老年教育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老年教育课程供给的严重不足。调查发现,在某省会城市,82.6%的老年人希望参加社区老年教育,但36.9%的老年人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甚至有21.2%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没有老年教育;在调查参加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困难时,其中排在首位的是30.8%的受访者认为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场所较少,其次17.4%的受访者认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机会太少,还有10.1%的老年人对社区老年教育内容不感兴趣。[3]可见,虽然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总体来看,老年教育需求与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明显落后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兴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线支付、网上预约、视频通话等功能更加丰富和便捷。而我们在对现有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仍旧是一些传统的知识,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老年人因不会在线支付、网上预约等,而成为“互联网边缘群体”。有受访者告诉我们,“现在湖北省旅游景区免费,我们很想出去玩玩,但因为不会在网上预约,只好一大早跑到景区门口傻等几个小时,最后还得请工作人员帮忙预约进入景区”。有的老人生病了,想去医院看病,但跑到医院时专家号早就预约完了。这种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老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反倒是更多的挫败感,他们常常又不想麻烦工作忙碌的子女们,便只好四处找人求教。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每天在社区里接待最多的工作就是帮老人们处理手机上的事务”。可见,老年人对于学习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强烈。

(三)老年人学习需求多样,课程结构不合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的低级需求得以满足后,会不断寻求满足高阶水平的需要。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基础性的生存需求已得到满足,从而转向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但现有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供给与老年人真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有研究者通过对某地区老年教育需求现状调查发现,当前社区老年教育供给还停留在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等方面,而老年人真实的需求是获得计算机、手机应用以及教育后代方面的生活技能;[4]超过35%的老人认为老年教育的课程太少,“有的希望学习电脑、上网,或学习心理学知识,有的渴望了解生命关怀,但授课老师仍然还在津津有味地讲授保健、书法、养生、茶艺,或者教老人打太极拳”。[5]由此可见,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并未准确把握老年人真实的学习需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种类少,覆盖面窄,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

因此,如何根据当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丰富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供给,有效开发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是当代社区老年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特点及内容

(一)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含义及特点

美国学者彼得森(Peterson)认为,学习需求是个体自身意识到有所匮乏或有所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欲求与偏好。[6]我国学者林美和认为,学习需求是指个体为了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就水平,而所希望学习的课程内容。[7]学者肖海艳指出,老年人学习需求即老年人主观觉得自己想要学习某种知识,可以从学习过程中得到某种乐趣或满足,从而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目标。[8]因此,我们认为,老年人学习需求即老年人意识到自身缺乏或有所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学习欲求,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得以满足。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学习需求目的的非功利性

个体的兴趣是驱动老年人选择参加学习并持续学习的重要原因。[9]有调查发现,中老年外语学习者除对外语感兴趣这一因素外,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是为了保持年轻心态、丰富生活内涵以及想要结识新朋友、融入集体生活。[10]大多数老年人通过早年工作拼搏,积累了充足的物质财富,退休后物质生活和生存有保障,无需为了物质生活而奔波,生活压力较小。在这一时期其学习更多的是受内在动机驱动,出于精神上的需求,超越了外在物质利益,具有非功利性。如老年人大多希望通过学习来排解个人孤寂感,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用于休闲娱乐;或是满足对新知识的渴求,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或是服务他人或社会。直接与追求功名利禄挂钩的如返聘、升职或者提高社会地位等学习目的只占据了微乎其微的部分。

2.学习需求内容的丰富性

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丰富多样,往往一个老年人身上存在多种学习需求。肖海燕通过对福州市老年大学学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学习需求存在多种类型,主要类型有健康保健、人文艺术、休闲生活、实用技能、自我实现或生命意义、人际关系和社会政治。[11]在多种学习需求中仍存在主次之分,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排在首要位置的仍是健康保健类和休闲娱乐类课程。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得老年人能明显感受到身体素质降低带来的不便,希望通过学习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老年人的空闲时间较多,很多老年人会培养或发展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增加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质。老年人学习需求的丰富性一方面与其目的的多样性有关,老年人生活压力小,生活选择更加自由,无需为物质生活奔波而学习特定课程,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生事物也是层出不穷,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老年人也需要广泛学习,了解各种新事物。

3.学习需求选择的差异性

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受到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老年人学习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的老年人面临的主要生活问题不同,学习目的有所差异,学习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谢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女性学员学习积极性高于男性,女性学员在实用技能类、假药识别类课程上,学习需求高于男性。60—70岁学员的文学语言类课程的需求高于70—80岁的学员,而80岁以上的学员更喜欢健康保健类课程。[12]除了这种先天性内部差异,老年人后期所受的文化教育、经济状况,甚至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区域环境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对相应学习需求内容的选择。正是因为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使得老年人学习需求内容的选择存在着个体差异。

(二)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的主要内容

与日益增长的老年学习需求相对比,有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多,而其中有关老年人学习需求构成的文献更为少见。国外学者麦克拉斯基(McClusky)认为老年人有5种学习需求,分别是应对需求、表现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及超越需求。[13]我国学者陈福星、冀有德在《老年教育概论》中提出老年人有4类学习需求,即提高心理和思想素养的需求、健康长寿的需求、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学习生活技能的需求。[14]学者黄福顺在《高龄教育学》中同样将老年人学习需求分为5类:健康保健的需求、人文艺术的需求、休闲生活的需求、语言学习的需求和才艺技能的需求。[15]喻燕刚认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主要有三大类:追求社会贡献的需求、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追求人际交往的需求。[16]这些研究,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认识,但分类角度不同,人们对于其构成要素既有共识,也有异见。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并结合对部分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我们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的 ERG 理论提出了老年人学习需求三维度。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以及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指个体对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的需要,关系需要指个体维持重要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成长需要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17]基于此,结合中国老年人群体特殊性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我国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基本构成包括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追求人际交往的需求、追求社会贡献的需求这三个要素。

在这三个要素中,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是首要的、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存需要已不再成为主要需要,追求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成为了老年人新的需要,具体包含“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学习生活技能的需要”“培养兴趣爱好的需要”“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以及“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五种。追求人际交往的需求是更高一级的需要。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与生俱来有着追求人际交往的需要,包括“处理亲情关系的需要”“调解邻里关系的需要”“联系朋友关系的需要”。追求社会贡献的需求是最高级别的需要,包括“为他人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的精神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批“朝阳大妈”“西城大爷”和老年志愿服务队等,老年人发挥自身价值,追求社会贡献,有着为他人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需要。这三个要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构成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基本结构。这一概念模型的基本构成及其二级要素的解释如表 1 所示。

表1 老年人学习需求结构及其内容

三、基于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路径

针对当前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特点的分析, 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区老年教育课程的开发,进而发挥课程实现个体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功能。

(一)重视顶层设计,明确课程目标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智慧、经验和技能,老年人力资源有着不可取代的经济社会价值。[18]而老年教育课程的目标制定,不仅要以老年人为中心,关照其身心发展,提升其晚年生活品质,而且要以社会为中心,充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 我们认为,老年教育要实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二是凸显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即:由“老有所教”发展至“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提升老年人生活及生命质量,实现老年人的剩余人生价值;由“老有所学”发展至“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发挥余热,凸显个人社会价值。基于这两个基本目标,老年教课程目标应分成 3 个层次:完善基础性课程,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交往性课程,促进老年人人际沟通;开发服务性课程, 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

1.完善基础性课程,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部分退化,保持身体健康愈加重要;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亲人伴侣的离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引人关注。老年教育课程不仅要注重休闲娱乐,也要关注对其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及普及,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乐,提升其生活和生命质量,安度晚年。例如,韩国老年教育课程中开设了退休准备教育课程、死亡准备教育课程等。

2.丰富交往性课程,促进老年人人际沟通

在不同的场域下,老年人交往沟通的对象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就不同。对内,老年人则会面对代际沟通的问题、家庭关系的处理、婆媳关系之间的矛盾等层出不穷的问题;对外,他们则面临邻里之间的相处、朋友之间的交流等问题。因此,应丰富交往性课程,帮助老年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增进沟通。

3.开发服务性课程,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

老年人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工作经历都较为丰富,可以为年轻者、就业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面对职业角色的转变,一些还未适应的老年人会出现失落、迷茫的心理状态,因此,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价值,传授人生经验教化年轻人,分享生活经验指导身边人,讲述工作经验帮助成年人;面对时间的充裕和灵活,鼓励老年人做一些身体力行的小事,例如参与社区活动、参加志愿活动等。

(二)做好需求评估,找准开发方向

老年教育课程不仅要体现知识的全面性,也要体现时代性;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也要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学习需求。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老年人不再满足于日常的吃饭穿衣,而是对生活品质有了高阶追求。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聚焦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 课程开发应着眼于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追求人际交往的需求、追求社会贡献的需求。因此, 老年人课程开发应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生活品质型、人际交往型、社会参与型。

1.生活品质型,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这类课程不仅涵盖基础的保健、养生、生命安全、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满足老年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融入对当下智能设备的学习和使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满足老年人追求生命质量的需求,也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便捷日常生活,使得课程内容更具生活性、兴趣性、实用性。

2.人际交往型,家人相处与朋友沟通兼具

这类课程主要是满足老年人追求人际交往的需求,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其对象主要集中于家人、朋友、邻居。帮助老年人解决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以及朋友相处,学习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使得课程内容更具技巧性。

3.社会参与型,人生经验与志愿服务共行

充分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满足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要求,参与社区活动,贡献一份力量,参与社会服务,彰显社会价值,使得课程内容更具活动性、教育性。这三类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其目的在于培养生活健康、心态向上、关系融洽、乐于奉献的新时代老年人。

(三)丰富课程供给,创新实施方式

教育供给是指如何利用特定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师资供给、外部资源(设备设施)、内部资源(课程设置)等为学习者创造广泛的学习机会。[19]老年人群体具有异质性,其学习需求具有差异性,“依需供给”,不断弥补课程供给片面性、单一性、落后性的缺陷,从课程内容、实施、产出三个维度加以改进。

1.课程内容供给全面化,满足老人多种学习需求

课程开发要重视普及与提高兼顾、知识与技能统筹、道德与智慧并行,使得课程内容更具层次性、实用性、伦理性。首先,课程内容要尊重老年人群体的差异性,突出内容的层次性。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存在差异性,对于一些积极好学、乐于钻研的老年人而言,可以提升课程内容的难度,而对于一般老年人来说,学习普遍适用性内容。其次,课程内容要重视技能的掌握,突出内容实用性。“成人教育各种教学项目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20]课程内容方面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休闲娱乐、身心健康等方面,也应契合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发展,增设生活实用技能、电脑操作、社交聊天等内容。最后,课程内容要强调道德的培育,突出内容的伦理性。公共道德与旧习惯之间的矛盾是当代老年人遇到的主要矛盾。[21]其中涵盖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的处理,因此,课程内容应涵盖家庭关系的沟通、邻里之间的交往、社会问题的处理等方面,使得老年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彰显及利用。

2.课程实施供给多样化,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课程实施中,扩大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拓宽教学空间,使得课程实施供给更具专业性、丰富性、灵活性。一方面,教师学历要提高、教师能力要专业、教师队伍要扩大。“社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存在教师学历参差不齐、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为主的缺陷”。[22]因此,对于专业教师,对其任职资格要严格审查;对于兼职教师要定期培训;对于志愿教师要施行激励,进而完善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兼职教师水平、鼓励志愿教师参与。另一方面,教学方式要丰富、教学模式要多样、教学手段要智能。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老年人的行动、思考都比较迟缓,因此在教学方法上, 要讲练结合、边做边学、视听结合、由浅入深;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游学结合、“项目式”教学、相互教学等方式;在教学手段上,要线上线下结合、相互教学、虚拟自学,线下及时解答困惑、彼此教学促进交流、虚拟学习灵活掌握智能设备。

3.课程产出供给多元化,依托社会丰富资源供给

首先,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地域优势或者地域特色,开发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老年课程。如厦门市思明区老年大学结合闽南文化特征开设闽南语课程、手工艺课程等闽南历史文化课,将当地文化与课程相结合, 寓文化于课程中,凸显城市特色。其次,依靠社会,链接各类资源。课程建设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基于此,应加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对于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给予适当的倾斜;应加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如澳大利亚通过开设在线第三龄大学(U3A Online),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免费为各类老年人提供课程,并为无法参加当地老年教育课程学习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在线课堂,[23]打破了学习的时空和资源界限。

(四)完善课程评价,注重课程效果

课程评价不仅要对学习者的学情进行评价与测量,同时也要衡量课程的优劣。在过去,老年教育课程存在评价主体出现断层式,忽视评价过程的全面性;评价机制静态化,忽视评价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指标简单化,忽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斯坦豪斯“过程理论”认为:课程目标不是一种预定的既定状态,而是处于灵活、动态的过程,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给予支持与肯定。基于“过程理论”,完善课程评价应注重课程评价主体、课程机制、课程指标这三个方面。

1.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真实反映课程建设成效

鼓励多方参与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考评,包括老年学习者、教师、老年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形成成员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专家建议的模式。老年学习者自评,对课程学习的感受最为真实,帮助其审视自身学习成果,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同伴互评,对成员的学习表现评价更为客观,使彼此相互学习,拉进距离;教师评价,对课程的了解和成员评价更为全面,逐渐完善课程实施和改进成员学习方式;专家评价,对课程进行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课程现有模式与改进措施更为专业。

2.课程评价机制动态化,即时反映课程建设发展

时代变迁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 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会因时而变,因此,课程评价不能按照一成不变的指标去评价,而是体现其发展性、动态性、时代性的特征。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数据的整合、存储、分析、管理信息等功能,采用实时传播、永久存储、精准预测等方式,收集老年人需求数据、追踪课程建设动态发展,进而不断修正、完善评价机制,使其体现老年人学习过程性、评价反馈的即时性、评价机制的同步性。

3.课程评价指标多样化,逐渐推动课程建设发展

对于课程指标,不能过于简单化或者单一化,而是着眼于各个部分,其课程目标、课程价值、课程实施、资源方式都应纳入考核。课程目标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发展需求,也应体现社会发展需求。老年教育课程目标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要,更应满足体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需求;[24]课程价值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内生发展,也要彰显其外在表现,要与社会、生活相连接;课程实施不仅在过程上要全面动态化,在方式手段上也要创新化。

因此,当代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应“因需而设”“应时而变”,使其更适应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更符合社区建设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