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路径探讨

2021-07-14禤培浩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肇庆粤港澳大湾区成效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的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基地采取“一基地+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模式,推动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园的规划建设,打造内陆地区农副产品进入大湾区的集散中转枢纽和综合交易高地。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利用平台优势,加强基地软硬环境建设;二是拓展产业优势,推动农业规模发展;三是发挥区域优势,增强集散辐射服务功能;四是依托土地优势,鼓励引导农业规模经营;五是把握政策优势,破解发展资金薄弱难题,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打造。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6-0029-0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的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怀集要抢抓历史重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推进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1.突出科学谋划,不断完善基地规划编制。基地采取“一基地+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模式,推动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园的规划建设,打造内陆地区农副产品进入大湾区的集散中转枢纽和综合交易高地。怀集出台了《怀集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方案,推进了集散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互联等规划编制工作。

2.突出资源优势,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高标准建设省级丝苗米和蔬菜现代產业园,先后引进了广东新天润、地豪食品等农产品高科技有限公司入园。怀集现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绿色食品标志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9个,逐步升级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绿色菜园绿色粮仓绿色厨房。

3.突出精准招商,充分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吸引种养企业、食品研发制造企业、冷链仓储和生鲜配送等物流产业企业、金融商贸企业。吸引绿色农副产品产业链的投资商入驻集散基地。汇聚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和西南、中南农产品资源,打造绿色健康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依托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推动食品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怀集落成了一批大项目,涵盖种养殖、智能交易平台、食品加工等领域。广佛肇经济合作区累计入园项目136个,总投资约110亿元。广东省供销集团等多家企业有意向投资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4.突出安全高效,积极推进信誉体系建设。建设全球认可的自有品牌体系。开展大湾区“信誉农场”标准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种养殖基地标准,出台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大湾区”标准,让集散基地成为大湾区“信誉农场”的标准输出地、认证中心。怀集现有4个单位获颁“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证书,4个“信誉农场”培育点获授牌。

5.突出地缘优势,推动物流枢纽体系建设。深化与大西南合作发展,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构建以“三高一铁”为核心的综合性交通网络,推动怀集成为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运用“中央厨房”模式聚集怀集、粤西北、大西南优质农副产品,配套“集”与“散”物流通道,推动物流体系的无缝对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地核心软硬件建设仍需提速。受用地指标制约,集散基地核心启动区等项目建设推进不快。有些项目甚至有项目无土地。农田、水利、农村生产便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业机械及运输车辆无法通行和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化肥统配统施等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农产品营销缺少稳定高效的销售渠道。

2.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业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未形成覆盖面广的“产购销”现代化生产体系,大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

3.基地的集散辐射功能仍不够强。货运物流体系不完善。该县无货运铁路,绥江作为六级航道并不通航,货物运输全部依赖公路;物流产业园区、物流综合市场等物流产业主体市场建设进展缓慢。

4.农村土地流转力度仍需加大。缺少服务机构和流转平台,导致土地流转规模小,集中连片少。流转机制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不到位,村民对土地入股认识不足等因素阻碍了土地流转。

5.财政金融对基地建设支撑不足。地方财力薄弱,难以安排大笔资金用于集散基地。农村金融服务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涉农项目积极性不高。种养大户贷款难得不到根本解决。涉农保险的范围不广,品种不多。

三、意见和建议

1.利用平台优势,加强基地软硬环境建设。一是建设数字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湾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将涉及农业产业经营的产供销、内外贸、财政金融等的行政管理进行“一体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建立农副产品安全追溯机制。加快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快速检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粤港澳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构建“怀集标准”。三是推进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建设大湾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国家级食品工业研发中心和国际水平食品检验检疫中心等平台,形成聚集大湾区、粤西北、大西南以及内陆地区乃至东盟地区绿色农副产品进入大湾区的集散中转枢纽和综合交易高地。对标“广交会”,推动“绿博会”和“农特会”等农业会展经济发展。四是大力支持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使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具有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特征。研究出口贸易新模式,支持农产品外贸企业开展境外贸易合作,拓展境外市场。五是完善农业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完善水利、机耕路等建设,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建立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完善产销对接联动体系,确保绿色农副产品产销两旺。

2.拓展产业优势,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发展。一是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主打农副产品,建立拳头产品品牌。发展“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等现代农业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大力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二是利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集聚发展食品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发展和绿色食品品牌创建。瞄准国际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扩大出口和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的食品工业项目,做大做强食品产业。三是加快推进信誉农场体系建设,发展健康绿色产品。通过确立种养基地“信誉农场”、生产加工企业“信誉工厂”和流通企业“信誉商店”标准体系和品牌体系等方式,打造绿色农副产品质量品牌高地。四是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网络平台,推动产品走出怀集。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智能物流设施等的建设运营。整合邮政、供销、快递等物流通道资源和村镇服务网点、便民站点等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五是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发展“公司+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全产业链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强化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建设,带动农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3.发挥区域优势,增强集散辐射服务功能。一是交通对接大西南。从“公、水、铁、空”等方面推进,建设“承接粤港澳、贯通粤桂湘、辐射大西南”的立体交通体系。发挥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作用,构建连接大西南、面向大湾区、融入“一带一路”的“一中心多节点”的农副产品集散体系。二是交通对接“一带一路”。发挥怀集作为“一带一路”对接点及通道的优势,以现代化物流网络购销体系為基础,与全国大型市场和农业合作组织建立购销关系,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农副产品交易的重要枢纽。三是交通对接“一带一区”。抓住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在怀集汇聚叠加的历史机遇,以立体交通直接推动怀集实现与泛珠三角、港澳台等区域深入合作。加快过境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主动参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发挥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打造成为联通珠三角、连接大西南、辐射全国的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四是交通对接泛珠三角。致力于连接泛珠三角与东盟的交通网络建设,提供区域内统一的运输政策支持和一体化运输服务,打造泛珠“一日交通圈”,推动怀集在未来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中成为一个重要支点。五是交通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打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大力发展大湾区所需的农副产品,打造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中央厨房和世界级农副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4.依托土地优势,鼓励引导农业规模经营。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建立县镇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平台。将土地流转服务纳入基层公益服务项目,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民合作社以长期承包、季节性租赁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托管、租赁等方式开展土地股份制合作。二是加大土地流转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三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以专业合作社为新型组织载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联合经营、引进业主开发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形成“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和“保底分红+劳务收入”的农户增收模式。引进农业经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土地流转;发挥能人效应,以多种方式助推土地流转;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土地流转。

5.把握政策优势,破解发展资金薄弱难题。一是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农业贷款额度,解决农业融资难等问题。组建政策性农村产权交易担保公司或农业投资公司,优先对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扎实做好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金融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特色种养业保险品种。支持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打造绿色农业信贷投放增长点,积极探索与绿色生态农业保险联动的合作模式。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利用中央财政农村产业融合试点资金等资金,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统筹中央、省市财政涉农资金,用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探索财政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直接奖补向贷款贴息、担保扶持转变。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农业项目通过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三是建立绿色兴农基金。政府设立绿色农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财政、金融、担保和保险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农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和投资情况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打造农村合作金融新平台。四是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面向全球招引上下链条丰富实力强大的种养殖、食品研发制造、冷链仓储和生鲜配送等大型企业,面向世界500强、行业500强、全国百强大力招商。五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综合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推动资本兴乡。引导乡贤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实现共赢共利。

参考文献:

[1]  韩永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8,(8):23-25.

[2]  袁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格局与未来深度融合发展建议[J].金融经济,2018,(6):15-18.

[3]  古小东.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合作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政法学刊,2019,(4):20-23.

收稿日期:2020-09-07

作者简介:禤培浩(1978-),男,广东怀集人,讲师,从事党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肇庆粤港澳大湾区成效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