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网络课堂”形式下中学生班级德育教育建设的思考

2021-07-14林俊兴

锦绣·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中学生德育

林俊兴

摘要: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单位。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停课不停学”形势下网络学习共同体给中小学学校建设、特别是中学生班级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开展班级德育建设?本文研究分析了网络虚拟课堂形式给中学生班级建设带来的三个挑战,提出借鉴生态学思想开展网络班级德育教育建设的理念,阐述了网络虚拟课堂形式中班级德育教育建设对策。

关键词:网络课堂;中学生;网络班级;德育;生态化建设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交往从而培养社会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家庭与校联系的重要桥梁,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最直接、最集中地在这个基层组织中完成[1]。在学校中,孩子们在班级中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学习知识技能、开展德育活动、发展各种素养都离不开班级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细胞。然而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停课不停学”,在全面范围内开展空中课堂,学生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在家网络学习模式。随着空中课堂的开展,围绕空中课堂形成的班级应运而生,这种通过在线将师生、生生互动形成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给班级建设,特别是中学生班级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网络教育使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教育具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在这样的形式下,学校德育工作也应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让德育工作适时、有效地开辟网络新阵地。

一、“网络课堂”形式给中学生班级建设带来的挑战

在日常,家长担心孩子视力受损、沉迷游戏,往往限制甚至禁止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即使允许也仅限于周末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因担心孩子结交不良朋友,也并不赞同孩子过多地停留在QQ、微信等聊天平台中。然而网络课堂让电子设备、新媒体平台成为日常学习、师生、生生交往的基本工具。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及班级成员之间互动的虚拟性”给班级建设带来重要挑战[2]。我们惯用的传统线下班级管理模式与新形式下网络课程班级管理有很大有不同,这就迫切要求原本拘泥于常规班级管理的教师们更新管理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方式。“网络课堂”形式给中学生班级建设带来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疫情使“网络课堂”形式改变了中小学生学习、交往的方式。空中课堂形式中,中小学生开始频繁地利用QQ、微信、钉钉等进行交流,同学间的交往更加快速,可以很容易形成一大群小伙伴们一同聊天。随着网络虚拟空间活动的增多,中学生们摆脱了教师、家长的监控,摆脱现实班级生活的制度约束,言语更加自由随意,行为有了不确定性。同时,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交往而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与班级同学交流减少,容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居家上课”形式下建立的班级群目标清晰,但过于单一。班群建立者将“在线学习”定为主要目标,班群主要用于知识传授、答疑解惑。而对于班级建设意识上往往仍停留在以实体班级为主,忽视网络建设。因此在热热闹闹的在线学习群中,在看似清晰的主干下却暴露出班级建设的弱项。原本应该成为班级建设主导者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解惑,成为上级及学校信息的转发者,对于班级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渐减弱,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逐渐消退。即使偶尔组织班级活动,教师往往以微课、视频代替交流、互动,学生也以停留在线代替认真思考,更不用说开展德育教育的班会、级会和校会。这样的班级建设真正的“血肉”没有在网络班级中建立起来,成为了“居家上学”期间的一大短板。

(三)“上学不返校”形式弱化了教师对学生指导、教育。1、中小学生们初次接触网络学习就是长时间在家上课,从最初的兴奋很快就暴露出他们在线学习的缺点:心态浮躁、专注力下降;2、对于自己课堂上不熟悉操作,很难接收老师的信息就放任自流,学习随意性强,思维浅显、思想力不深;3、出于对学生视力保护,现在的网课大多定在20分钟,内容讲得快,重难点难以完全突破,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探究;4、颠覆传统,自我膨胀。网课的多样性、可选择性让教师的权威受到质疑,学生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不断膨胀,不愿再接受教师、家长的监督及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班级教师不断提醒学生自我管理,然而对学生在家学习具体情况掌握不够,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家庭学习现状,只能不断地的强调学校的要求、网课学习行为规范,缺乏切实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影响了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疫情“网络课堂”形式下班级的德育教育建设对策

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和教育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学思想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与课堂管理领域之中。“网络课堂”它具有生态系统的独特的内涵: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每个成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成员间互相影响、互帮互惠的关系,从而维持并推动网络班级良性发展及个体全面成长。

从生态学角度看,网络课堂中的班级是由在线师生和虚拟学习环境构成的一个学习生态系统。所有在线的教师、学生以及提供交流的平台环境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线师生、生生之间,以及成员与虚拟学习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并通过彼此的互动交流实现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情感互动[3]。因此,借鉴生态学思想和原理可以为网络课堂中组织和管理班级提供理论支撑,生态化的组织与管理措施将成为保证在线班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依据。

班级生态系统的内涵包括:成员的多样性、各要素间多维互动、班级成员与虚拟环境间协同进化三个方面[2]。当借鉴生态化建设理念,将网络便捷性与传统班级组织优势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班级生态管理境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维持班级秩序,营造学习氛围

网格班级因互动的虚拟性,更需要良好的班级秩序以促进团队的成长,因此,建立成员(助学者、参与者)及环境规范是极为必要的。在中小学生的网络班级中,助学者多为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欢迎有条件的家长也加入其中,他们也成为兼职的助学者。因此制定助学者規范,指导其使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是维持班级秩序的前提。同时促进助学者流动,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加入教学,让心理辅导导师、大队辅导员和校团委书记等加入交流这种多角色的相互作用,能丰富班级文化、充实班级活动,进而帮助参与者制订行为规范,从而形成班级规范,促进班级生态系统的进一步优化。

另外,建立班级净化机制,维持班级环境、班级资源合理有序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力手段。网络环境下话语权分散化,信息传播不再是单线性传播,而是多中心、辐射型的传播[4]。群体大量的信息也容易淹没在学生的交流中,网络成员随意的行为容易造成舆情的不可控性,这势必弱化班级凝聚力,分散班级建设的力量,影响班级建设的实际效果。因此,网络班级中应落实宣传教育,引领思想主流与舆论导向。同时以群聊的方式开展班级建设往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助学者上传的信息、资源往往而淹没于群体狂欢和吐槽灌水之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引领作用。因此对上传资源进行审核、分类归档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线上线下结合,形成班级合力

创设情景,搭建平台,创新内容与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协调开展班级建设活动,加强交流互动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生态系统的建设。助学者应当不断开发、开展以当前生活、社会热点为题材的情景交流,这些人文气息浓厚的活动能营造班级良好人文氛围,发挥柔性管理的凝聚导向功能,学生会增强交流的动机,产生更强加的班级归属感、责任感,从而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1、日常管理,激发动力

为了让孩子们准时上网课,花式打卡,严格考勤。老师可以采用各种花式打卡、检查作业法,督促学生按时上网课。比如,早自习打卡,或让学生比手势拍照,或玩成语接龙,激发学生上网课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运用军衔积分,激发动力。老师制定奖惩规则,积分与军衔对应,积分每天一清算,晚上发布在学生群里,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分利用线下资源丰富网络空间教育内涵。

网络课堂期间的网络班级是建立在线下实体班级基础上的,学生在网络学习的同时也进行线下自主学习,当学生将线下作业反馈到线上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作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其他学生:从他的作业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你还会向他提出哪些建议?通过其它同学的反馈有既丰富了班级交流内容,还会生成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助学者的教师对资源回馈的适时引领不仅可以激励其它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浏览和阅读,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营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资源的供给者和生产者,有利于整个资源信息场的良性循环,让班级成员与虚拟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进化。

3、学法指导,课堂高效

鼓励陪伴,目标引导。老师坚持每天和几名学生进行单独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与关怀,用教师的主动推动学生的主动,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设立小目标,形成良性沟通循环。

方法指导,教会学习。部分学生想学却不会学,如何科学规划学习时间、高效听讲、做笔记?针对学生反映的热点问题,老师在班级群里统一进行详细指导;针对个别学困生,她通过电话或QQ指导学习。

(三)学生自我管理,提升生命质量

网络班级生态化建设宜导不宜堵,学生们的自我认同、自主管理是班级生态化建设最根本途径。例如搭建网络班级事务管理平台中赋予学生班级中多个角色:虽然他们都是参与者,但是可以增加为资料管理员、考勤员、作业登记员、小组组长、值日干部及班长,这样学生们既是参与者又成为了助学者,在班级活动中就会更多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增强“三自”服务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鉴于网络学习家长不易监控的现状,引导学生制订自我管理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时间管理规划:我该在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完成每一项活动预计要多少时间?目标管理规划:我这项活动要达成怎样的效果?我这次作业想拿多少分等等。目标规划让学生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注重内在的激励,引导个体进行自我管理,通过网络及时自主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知识,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自驱力促进自身的成长。同时也让班级呈现自我组织和成员自治的良好状态,有利于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班级生态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四)借助网络,家校合育

利用网络实施家庭德育渗透。电脑进入家庭正日益普及,网络让家长惶恐不安。对此,我们向家长提出了建议:1.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2. 安装必要的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3. 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等)。

(五)培养学生的网络“防火墙”意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我们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给学生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防患于未然。具体做法:1. 增加“网风”、“网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的宣传,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2. 开设上网指导课,加大引导力度,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网络学习氛围。这样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家上学”是非常时期党和国家保障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与学习成长的重要举措,当中小学网络班级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化组织与管理策略,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建设好学生的现实与虚拟班级,进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网络,让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富有了时代气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网络德育更需全社会的支持参与。网络德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坚信,随着我们对网络地不断学习、认识,它终将成为德育工作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徐旭.特色管理在创建先进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淺谈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教学(下),2011 (02):182.

[2]乔露. 网络课程中班级的生态化组织与管理[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广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广东 广州 510120)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中学生德育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应用写作能力的路径建构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构建初探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