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
2021-07-14赵万春
赵万春
摘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德育占据着较高的位置。近年来,我国不仅关注到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也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客观来说,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初中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在德育课堂上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既能够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长远传承。
关键词:初中德育;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前言:
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初中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初中德育课堂上,教师需要主动的做好教育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着力点,深化德育价值,扩展文化发展渠道。
一、立足课堂,文化浸润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的任务。同时,该项任务具有较强的细节性,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堂,全方位的对学生实施文化浸润,用文化精神感染学生的心理,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
(一)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意识逐渐开拓。他们不仅会关注到自身,同时也会开始关注外界环境。例如社会以及国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渗透载体,将其与德育教育相互整合。
首先,教师要抓住节日契机。在初中教育工作中,学校经常会迎来一些中华传统节日。例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等。在这些节日来临之前,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并渗透德育思想。例如在清明节,可引导学生开展缅怀先人的小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民族凝聚家族凝聚的认同感[1]。
其次,教师要抓住新闻信息。例如,教师可穿插时事播报。在这一环节,渗透于当下新闻有关的内容。例如美国总统访华时,我国给予了什么样的接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待其他国家的总统时,体现了中华的哪些传统文化?曾在接见美国总统特朗普时,中国主席习近平带领其听京剧、看文物、逛故宫,举手投足之间展现了大国风范。而教师就可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二)善于创建文化情境
创建情境可有效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深化其德育认识。所以,教师需要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做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纽带,让学生可以发自内心的认同传统文化,并以传统文化为傲。
例如,在讲解与“诚信做人”有关的德育知识时,教师可创建故事情境,在情境中为学生讲述尧咨卖马的故事。讲解完故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析这一故事体现了陈谏议什么样的特点。通过情境,有效的丰富学生体验,让学生可以更加立体、更加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为他人着想、以诚待人传统美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增强学生感受与认识。
二、综合实践,文化立意
(一)丰富形式,深化内涵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与年级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要不断的丰富形式、深化德育内涵。在选定德育活动主题后,教师需要以主题为核心,分析该形式是否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体现的内涵是否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当代初中生大多喜欢汉服,所以教师就可以以汉服文化为主,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细化活动环节,将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汉服知识了解、汉服初体验、汉服表演、汉服制作等等。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汉服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汉服的发展历史、汉服的形制、汉服上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等等。让一些对此并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够产生一些了解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汉服初体验,让学生身着汉服,把自己融入到相应的历史情境中,真正的感受汉服之美。或者教师可提前组织班级中一些对于汉族文化有所了解的学生开展汉服走秀表演,让其他学生可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感受到汉服的魅力。最后,教师可引入汉服制作环节,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示汉服制作的流程,并鼓励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设计元素。例如花纹颜色等等。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丰富教育的形式,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之意识到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2]。
(二)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代表着要一味的照搬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很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可能并不适用于当代社会,并不能够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需要立足于文化自身,在继承文化的同时,适当的拓展创新。
例如,在带领学生了解八达岭长城这一中华优秀名胜古迹时,教师可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鼓励学生站在这一思想角度上,尝试鉴赏这一名胜古迹的设计理念。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借助网络搜索与之相关的资料,了解到八达岭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整个长城的设计中,在很大程度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之后教师可对学生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如果在现代社会,想要传承保护这一古迹,我们应该如何做?引导学生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方面展开创新,借此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天人合一的思想价值,更好的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从而形成强烈的保护自然、保护文化的热情,强化个人德育思想。
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中学生德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引导者,德育教师需要客观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能够主动担当起相关责任。立足于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文化浸润;立足于实践,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稳定载体。在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状态下,推动学生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20-223+170.
[2]尹利平,韩宝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Z1):17-20.
(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初级中學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