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2021-07-14刘波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学实效性教育策略

刘波

摘要: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被重新界定,德育也重新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任务逐步扩散,也逐步深入,更高程度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高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时期,多数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如若没有教育工作者合理的引导教育,很容易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思想观,影响终生。本文将立足于高中德育教育,对如何提高教育实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学实效性;教育策略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任务的不断推进,高中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客观来说,整体教育体系仍旧存在较多缺陷。例如,教师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体制并不完善,社会环境多变复杂等等。这些条件的存在仍旧制约了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对此,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高中教师们需要及时改变教育思想,正视德育教育的价值,并主动做好教学创新教学优化,以全新的德育教育体系服务学生,提高教育实效性。

一、以人为本,明确德育目标

在高中德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必不可少的主体之一,既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这一群体。要以学生为核心,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基本计划。德育工作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时刻关注学生这一群体的发展变化,保证所设立的德育目标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适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站在现实维度角度上合理的调整教育方案,保障所设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之间具有较高的贴合性,以此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

一方面,德育教育具有较高的特殊化。其不能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同时不同能力、不同基础的学生所能够达到的德育发展状态也均有不同。对此,教师需要层次化的划分德育目标,保证学生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需要适当的努力或者实践才能够实现的,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也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1]。如果教师所设立的目标过高,那么很容易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感;如果所设立的目标过低,又会导致学生毫无挑战欲望。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立足于师生的关系,有效调节德育目标。以本班学生为实际群体,设计符合班级发展的德育计划,以此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班级中有的学生比较内向,那么教师为其设立的点与目标必然要不同于性格外向的学生目標。

综合来说,在德育工作中,只有设立合适的目标,教师才能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德育引导,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优化环境,强化德育氛围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立足于实际,贯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周边现有条件,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以丰富的教育素材对学生实施引导。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发挥支撑功能,辅助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良好氛围内,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充足保障。

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例如,在学校内的宣传栏路边以及教学楼走廊处,可张贴与德育教育有关的贴画、横幅以及中学生守则。或者可充分借助校园广播台,定期播放与德育教育有关的信息,或播放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作品,在耳濡目染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德育教育社团及德育教育咨询室。在精神角度上,感染学生的德育思想,解决学生在德育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此一来,无论学生身处于校园的哪一个角落,都能够在不同感官上接收到德育信息,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升华效果。

再者,教师要在班级内渗透互爱互助民主尊重的精神。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下级,实施单方面的教育管理,而是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相同的位置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互动。在误解学生时,要主动道歉;在学生帮助自己完成一些任务时,要主动道谢。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秘密,也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在制定完班级规章制度后,要与学生一同遵守。只有教师能够以身作则,能够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才可获取学生的信任依赖,营造和谐民主且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同时这一方式也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即便没有教师的唠叨,学生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思想。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关注到班级中一些特殊学生。例如学困生或者贫困生。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多多的予以辅助。必要时,可组织班内学生成立互帮互助小组,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人提供帮助,以此缓解部分学生的压力及问题,也可促使其他学生意识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在浓厚德育氛围里促使学生共同成长[2]。

最后,教师要注意创新教育手段,多多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性的德育活动。例如,在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将用过的草稿纸、讲评过的卷子、练习册、书本收集起来,开展义卖活动或者卖废品活动,然后将所得钱款捐给校内需要帮助的同学,借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节俭意识,同时也可强化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习惯,促使学生彼此间升华情感互动;再比如,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带领学生学做好人好事,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德育思想,培养其德育素养。

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提高个人的耐心与信心,能够全方位细节性的优化教育体系。一方面,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此明确教学目标,奠定教学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有效辅助,优化校园环境,强化德育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要主动创新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塑造学生德育素养,增强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俊城.新时代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5):34-35.

[2]邓小琼.关于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时代教育,2017(16):129.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  271200)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教学实效性教育策略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