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美丽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14文水县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丽规划建设

■文水县财政局

近年来,文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依托武则天和刘胡兰两张名片,深度挖掘文水人文历史文化元素和山水资源禀赋,提出以307国道和320省道为主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沿线重点村庄为主体,建设美丽乡村“一城三片区”的总体规划,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

一、基本情况

从2016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到2020年,文水县先后四次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试点范围覆盖5个乡镇1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8.2万人。试点项目共156个,项目总投资达14.6亿元。其中,中央、省财政奖补4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4081万元,农民筹资筹劳109万元,部门投入和整合资金92288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及其他投入45522万元。文水县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这项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重点打造了西街、韩村等城郊休闲度假村,上贤、前周等古村落文化旅游村,西宜亭、冀周等湿地风景观光村,东宜亭、孝义等特色农业采摘体验村,开栅、宋家庄等砂坑生态修复治理村,东夏祠等党建示范村,推动项目村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层党建等方面全面提升,文水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总体布局、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三大体系抓引领

一是确定总体布局。根据县委“十三五”规划和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与县域村镇总体规划、村庄整治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相衔接,制定《文水县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形成“一城三片区”美丽乡村空间格局。“一城”即县城;“三片区”即南部孝义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北部开栅镇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区、东部刘胡兰镇农业优先发展区。二是细化区域规划。针对区域特色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区域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做到区域内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点。三是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按照区域建设规划,将规划内容分解为年度实施计划和具体的实施项目,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四是严格规划实施。积极统筹协调,处理好乡镇政府、村级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农民群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关系,把规划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充分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长效性。建立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真正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

(二)围绕“完善设施、整治环境、便民服务”三大任务抓落实

项目区试点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结合各村实际,重点对道路、河道、绿化、环卫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整治,注重从根源上、区域化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联动推进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和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建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5年累计新建、改建、提质农村公路25公里,硬化农村街巷7.98万平方米,改造上下水管网33公里,铺设农村集中供热管网45公里。二是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9亿元,实施渠道闸至县城9.2公里文峪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城区蓄水坝下游800米湿地建设工程;启动南延550米综合整治工程,让文峪河水更加清澈,两岸风光更加宜人。投资2.7亿元,引进太原康培园林绿化公司实施开栅砂坑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栽植苗木36.82万株,郊野森林公园初具雏形。规划建设农村建筑垃圾填埋场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建立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解决垃圾围村问题。三是改善便民服务。建成5万平方米的西街文化活动广场和10万平方米的韩村滨河文化生态园,配建活动广场、戏曲舞台、儿童乐园、体育设施、健身器材、亭台连廊、水域景观、花草树木、健身步道等,满足群众休闲健身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

(三)围绕“产业发展、集体壮大、农民增收”三大目标抓提升

一是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开栅镇开栅村深入挖掘沙棘资源,打造沙棘小镇和野山坡产业园区,其沙棘果汁饮料年产销售量居我国同行业前列;凤城镇冀周村引进皂角树种植项目,提升综合效益;北张乡西宜亭村引进西兰花种植项目,建设供港澳蔬菜基地;北张乡东宜亭村发展红薯种植项目,实现农超对接。二是大力推进融合发展。培育吕梁野山坡、山西仙塔食品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运作模式,和“产、加、销”一条龙,“种、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争取孝义、开栅、武陵3个省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采取土地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经营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累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四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东宜亭村、西宜亭村、孝义村、东夏祠村规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孝义镇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备选案例。

(四)围绕“责任落实、资金整合、跟踪监管”三项机制抓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各乡镇和试点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坚持三级联动,着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强化资金整合。加大创建资金整合,县政府出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整合范围、方式。县财政局积极贯彻县政府的整合意见精神,制定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列出资金整合项目清单,提出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金投向、加强资金监管的工作举措。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围绕项目规范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实行全程跟踪,保证工程质量。围绕资金规范使用,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猜你喜欢

美丽规划建设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