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实践探索

2021-07-14陈艳丽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高美育院校

陈艳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担负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审美和人文修养的必要举措。[1]201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美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2018 年 9 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9 年 4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系列举措,在新时代国家推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教育,怎样引导培育积极态度、开阔胸襟、高雅气质、有趣灵魂,推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

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是“双高”建设的必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唯有在创新、知识、认知、胸襟、情感等各方面均衡发展,才能满足社会进程中对素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更好的贯彻。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的美育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促进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懂得生活审美、职业审美;激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势力,成为全面发展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实用性人才。

纵观以往,高校的传统教育主要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特别关注人际以外的美育教育环境,美育教育则是基于传统教育规范之外的一种行为要求。通过融入美育教育,学生作为教育受众主体,深入体悟融入美育教育的价值。一方面,美育教育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固有魅力来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育人在对美的感悟中领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激发学生思考才高意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个人成长置身于国家发展中。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学生美育教育的新瓶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美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环节中逐步受到重视。美育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原始社会的巫术,上古时期的乐教,商周时期“六艺之教”,无论是文学、书画、雕刻、诗词,还是建筑、园林、工艺品,都对人们起着泛审美教育作用。中国古代关于美的教育多以音乐或技艺为载体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在西方,美育理念有个具有代表性说法是“缪斯教育”,是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教育,教育最终归于个人美德,也就是美与善的统一。[2]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彰显着显著的作用。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在理论建设上还未形成系统体系,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只重技能而轻美育产生的现实问题,与“双高”建设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在育人理念上重专业轻美育与新时代美感培育需求不匹配

依据传统的教育观念看,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国情、文化、地域等),在推进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一体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仍旧摆脱不了基础、中等教育阶段普行的应试教育,其影响不容忽视。使之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出现对美育教育认知的空白,在实际的衡量体系中也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实践研究、创新创业等片面导向。忽略了学生的审美机制研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

从学校层面看,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绝大多数高校普遍认为:培养学生应由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实验等教育结构组成,忽略了学校、教师、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美育教育几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个体成面的兴趣培养来看,大部分的学生从小至大已经适应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至上投入了绝对的时间精力,轻易的就否定了美育教育在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大学阶段要想扭转,很难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对美育教育的热情,那么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对学生美育教育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二)在美育教育内容上重知识轻素养与学生美感养成发展差异

高职院校学院教育是中职阶段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在现实中很少有高校具备系统的美育教育课程大纲体系与实践大纲标准。通过高校美育工作的研究调查,部分高校即使开设例如艺术鉴赏、书画欣赏、戏剧表演等美育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也仅浮于表面,学校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单一安排,学生对美育教育选修课程的参与度当然也不会高。美育“是审美主体的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取得协调的感觉标志”[3]。在当前推进美育教育进程中,片面把美育教育看作简单的知识传授灌输,既定认知把学生视为美学知识的受众,而忽略其内涵修养的根本。导致在工作中无法顺利开展实践,与“双高”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背离,在美育教育认知上知之甚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拓展。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的路径

美育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教育形态,不仅要全面把握美育教育的深层次根源,厘清美育教育的实现逻辑,系统研究美育教育对高校教育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要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的系统化发展趋势,从师生之间、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找准美育教育提升的价值坐标,有的放矢的开展价值引导、环境熏陶、学科渗透、实践体验等教育环节,探索大学生美育教育培育、从情感升华、意志磨炼、实践深度、拓展路径等实现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

随着社会发展,人的自由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多元和丰富。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更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应从不同维度协同配合,切实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工作。

(一)完善美育教育主渠道,明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育教育使命

从内涵关系层面看,要从更新理念做起,切实要把“美”与“德、智、体、劳”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实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贯穿学生人才培养始终,使美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要在人才培养中牢固树立美育教育观。应充分挖掘美育教育的人文价值,分析美育教育的精神实质和形成机制,健全美育教育的课堂主渠道。美育教育不单是“美”的教育,更关乎学生的三观取向。因此,美育教育不仅是智育伦理的重要组成,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人才培养中树立正确的美育教育观,实际上要从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进而完善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有机加强美育教育与各学科知识的衔接渗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逐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强化价值内化美育目标,探索建立渗透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美育

从价值体系来看,高校现阶段“双高”建设与美育教育拥有统一的价值诉求,美育教育用系统方法确立高校教育的主客体及影响因素,同时深入探讨各影响要素与美育教育的关系,发展一种新型的美育范式,以加强美育的系统结构和内涵提高美育的实效性。这种美育深度关注高校文化育人特征及价值,发展主旨倡导开放的美育范式及可持续发展的美育观,提升大学生的美育审美及思维模式,期望超越以往传统教育的定式,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政引导及政治观照,更进一步拓展“双高”建设的目标定位,确立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因此,要把美育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求真和求美中不断实现能力提升和思想升华。

(三)提升美育教育实践,整合多方资源全员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持续、常新的工作,需要学校从人才培养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协同学校各职能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院系部党政干部、思政工作队伍、学生个体共同参与,发挥合力。学校应成立由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组成的学生美育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制定学生美育教育长远规划,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学生美育教育工作。教务处要把美育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要围绕学生群体的特点精心筹划美育第二课堂活动;应协同高校艺术院系的美育教育功能,在校内形成学生艺术教育的合力;应坚持专兼职结合,加强学生美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要统筹协调好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配置,在推动美育教育中提升学生教育水平。 ”从实施载体来看,正确的思想来源于实践,美育教育的核心只能在实践中实现。美育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需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营造浓厚的美育教育氛围,在“双高”建设的指导前提下培育和建设高标准的美育教育阵地。

猜你喜欢

双高美育院校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论公民美育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