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4赵锐琴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血液研究组

赵锐琴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 灵宝 472500)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常指血液黏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导致心脏、大脑等组织缺血性、出血性疾病,该疾病不仅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致残率也较高,对人体危害较大[1-3]。临床主要以恢复患者血液循环、改善预后为主要治疗原则。因患者临床表现常为缺血或出血,与机体内凝血功能相关性较为明显,故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尤为必要。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0~84岁、平均(48.53±2.67)岁;研究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50~84岁、平均(49.77±2.74)岁。参照第4届心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评级标准[4]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级,预后致残:3~7级),将研究组按预后情况再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50~84岁、平均(49.49±2.67)岁;预后致残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57~83岁、平均(50.05±2.80)岁。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致残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经心电图、CT等检查被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2)存在呕吐、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3)无严重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血液系统疾病者;3)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检查方法

所有受检者抽血前禁食时间均≥12 h。凝血功能检验:抽取2 mL肘前静脉血,将其注入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混匀,试管外壁标注受检者姓名、年龄等信息,将其送检,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国药有限公司)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源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相关设备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及实验室规定实施。

1.4 观察指标

观察4组凝血功能水平,包括APTT、FIB、TT、PT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APTT、TT、PT水平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2.2 不同预后情况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与预后致残组比较,预后良好组APTT、TT、PT水平显著升高,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情况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TT、PT低表达,FIB高表达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见表3。

表3 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均可将其称之为心脑血管疾病,其常见诱因为吸烟、酗酒、高龄、慢性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5-8]。随着我国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已成为心脑血管领域的挑战性课题。

APTT常用于表达血浆血小板凝固所需时间,为机体内源性凝血系统重要指标。FIB是由肝脏所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当其转变为纤维蛋白后,可产生止血等作用[9-10]。TT是指在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将标准化凝血酶原加入其中后,血液凝固所需时间。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血浆中,将钙离子、组织因子加入其中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为外源性凝血系统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PTT、TT、P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I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01),提示凝血功能检验可用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APTT、TT、PT水平较预后致残组显著升高,FIB水平较预后致残组显著降低(均P<0.05),表明凝血功能检验可用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情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发病,血液内会逐渐涌入大量外源性凝血因子,激发外源性凝血系统,致使机体血液高凝,且当患者血管内皮受损时,会增强内源性凝血因子扩散,使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发,而当机体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被同时激发后,机体内纤维蛋白原会逐渐消耗,产生大量纤维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的产生,会对患者血管通路造成阻塞,增加局部血压,对血管内膜结构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致使血管破裂,影响机体凝血功能,改变凝血酶原时间,且凝血功能水平随着患者病情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其凝血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判断。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TT、PT低表达,FIB高表达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可见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用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情况。针对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水平和变化情况,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验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为疾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血液研究组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