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生产与社会的内在关联
——以敦煌壁画为例

2021-07-14邱婧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颜料壁画敦煌

邱婧

首都师范大学

一、艺术创作与社会的同步性

(一)审美理想的影响

各个朝代有着各自的风骨风貌,这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如社会是否安定、经济生产状况、盛行的文化等等。敦煌壁画从开始到走向衰落历经了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壁画风格随着朝代更替进行着改变,具有鲜明的阶段性风格,这与当时变化的审美观有着一定的关联。如唐代以圆润为美,唐是一个社会稳定且高度发达的朝代,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生产也高度发达,而艺术氛围对比于秦、汉也相对轻松,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的人物、图样等等都有自己浓厚的风 格。唐代的敦煌壁画也不同于魏晋时期,从人物上看,魏晋受到陆探微“秀骨清像”造型影响,人物体型消瘦,宽袍博带,而到了南北朝晚期,随着南朝艺术新风影响向丰满圆润转变,产生了身圆如柱薄衣贴体的风格,到了唐代更加追求雍容华贵、典雅端庄,转向丰满圆润柔和之美,这和仕女画有着相同的面貌。各个朝代的造型特点各不相同,拥有各自的审美观造型观和审美理想,艺术生产和社会的确是密切联系的,受到皇家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

(二)物质生产的影响

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的联系密切,从绘画材料、工具等各个方面都和物质生产挂钩,光从颜料上这个方面就可以看出物质生产的重要性。敦煌壁画的绘画颜料以矿物色为主,中国是最早将青金石、铜绿作为颜料应用到绘画中去的国家。以青金石为例,作为一种珍贵玉石古今只有阿富汗等几个国家有此矿产。中国本无青金石,但敦煌壁画和克孜尔壁画中大量使用这种名贵的玉石颜料,丝绸之路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归根结底这要得益于当时中国的强大的物质生产,用丝绸链接了各国的关系,青金石才得以从遥远的阿富汗来到中国。但由于青金石价格昂贵,到了十八世纪,西欧国家开始相继研究合成群青来代替青金石鲜艳的天然蓝色。晚清时期,合成群青进入中国,无论是中原还是西北,佛家道家等均开始使用合成颜色。合成的颜色更加鲜明且价格便宜,市场上也很容易购买,到1927年我国开始利用国内原料自产合成颜料。

而关于敦煌壁画中的绿色,有氯铜矿和石绿两种。“铜绿壹两,上直钱叁拾伍文,次叁拾文,下贰拾伍文。石绿壹两,上直钱拾文,次捌文,下柒文”吐鲁番唐代文书中很明确地将石绿、铜绿同时列入颜料商品中,价格差别很大。唐代炼丹著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曾青”条下“又曰,凡使勿夹及铜青”这里的铜青应指铜绿(氯铜矿),可见当时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颜料的物质生产直接影响了敦煌壁画颜色的选择,影响创作材料的选择。回到今天,如果要去临摹一幅敦煌壁画,可以选择矿物颜料也可以选择合成颜色,都可以在市面上很容易得购买。物质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矿物颜料也从最初的人工磨细提取变成了机器提取,从时间和人力上都简单了许多。但是矿物颜料价格依旧高居不下,原因在于矿物原石日益减少,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真的矿物原石将不复存在,无法再进行矿物颜料的生产,只能用化学合成颜料代替。

(三)社会意识的影响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个人和社会意识的表现。抛开艺术本身而言,莫高窟最为瞩目的莫过于“九层楼”也就是第96窟。这是初唐所修建的弥勒菩萨造像,丰盈圆润,具有前文 所提到的唐代典型风格。武则天当政,为了巩固自己帝位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的化身,所以修建了这样一个气势宏大且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大佛塔。皇家利用宗教和艺术生产来巩固政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除此而外回到敦煌壁画本身。绘制壁画的目的就在于宣扬佛教。这是一种宗教艺术,绘制大量佛本生故事、佛的形象等等,以此安抚人们心灵又寄托人们的虔诚愿望。有趣的是在壁画中除了大量佛的形象而外还有供养人形象。他们为表虔诚提供石窟开凿、绘制的资金、物品、劳力,将自己的家族画像绘制在壁画中。这样的供养人像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上到王室下到奴仆都可以有自己的画像。敦煌地方政权节度使曹元忠所在的曹氏家族地位显赫,拥有大量的供养人画像,画面精致宏大。这样的意识无疑推动了壁画艺术的发展。

二、 当今时代中的艺术再生产

(一)新社会条件下解读与创作

当今的艺术生产和从前的艺术生产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将古代的艺术生产放在新的一个社会环境中再次解读、重新认识敦煌壁画会有许多完全不同感悟和表达方式,其存在的价值又增添了许多。敦煌壁画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化学反应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壁面颜色发生了氧化作用,但又因为是矿物色所以只会部分脱落不会褪色,这就造成了如今所见的颜色和当时完成时的作品有很大的差别,但正因如此,敦煌壁画的现状又恰好符合了当代审美。变色而又不褪色,敦煌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自己在持续艺术再生产,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现象。不难看出这样的变色更加“神秘个性”更受大众喜爱,这也是近些年敦煌壁画热度越来越高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代的艺术生产,这是对古代艺术生产的尊重,也制造从各种视角来解读的热潮。不仅有对艺术作品的临摹,还有纪录片等现代媒体的方式将艺术生产“再生产”,变古代的艺术生产于当今时代之中,在各方学者等努力下古代的艺术生产的过程和产物都不再遥远而陌生。

文化产业崛起,敦煌的艺术走入生活,大量的敦煌文创产品涌现市场,这也使得大众将艺术 和生活联系的更加密切。在现当代的大环境中,社会生产和艺术生产越发“融合”,而文创产品正是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满足实用功能和审美需求。这样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和从前的旅游纪念品有着不同的面貌,其审美价值远高于纪念性,相比简单复制原艺术生产的产物更加市场化、面向消费者,各种类别的文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艺术家设计师和商家联合,将古代艺术生产的作品搬进现代化的生活当中,带来文化热潮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实物化的再创作,回到1981年,不得不提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作品《九色鹿》和1993年的《鹿女》。《九色鹿》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有着浓烈的敦煌风格。主创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从上海到敦煌寻求灵感,了解敦煌文化,整个动画制作也最大程度保留了敦煌的个性,让敦煌的故事动起来。《九色鹿》是成功的,也成为了无数80、90后的童年回忆,受到社会认可和一致好评,甚至将中国动画也推上了巅峰。将古代艺术作品动画化在当时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尝试也是成功的例子,推广了敦煌壁画和中国传统艺术,并且从动画本身来看也是具有超高的艺术性。

(二)艺术生产的数字化

艺术生产和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环境下艺术生产也转型向数字化发展。敦煌研究院在2011年启动了“数字敦煌”的敦煌保护虚拟工程,包括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交互现实三个部分,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大众可以随时随地研究和欣赏。无论对于史论研究学者、美术工作者或者是大众,这样的数字化项目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轻莫高窟的人流量负担,最大程度上防止现有壁画继续氧化和脱落;另一方面推动敦煌壁画艺术在互联网的传播与发展,延续了艺术生产,使敦煌为更多人所知。艺术生产数字化在社交媒体中有更加活泼的表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等。还有一系列纪录片,如央视《河西走廊》《敦煌》、日本NHK《敦煌莫高窟 美的全貌》等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越来越重视对古代艺术创作的保护和延续发展。纪录片面向各个年龄段,内容也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数字化是互联网的推动下 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艺术生产的数字化也做的越来越好,始终站在科技的前沿,如vr技术等等,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中戴上vr眼镜在敦煌莫高窟中畅游。

艺术生产创造了审美的对象,为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增添色彩。它既感性、又客观,既诗情画意又具有目的性。艺术家不是孤独的,他们的作品中暗含的是整个社会的气息;艺术生产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内容、形式各个方面都在变化。艺术,是人类文明最为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颜料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打翻了颜料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