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毗卢寺壁画艺术创新与传承研究

2021-07-14杜琛孔祥凤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彩画矿物壁画

杜琛 孔祥凤

河北美术学院

一、毗卢寺壁画艺术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寺,其毗卢殿内共绘有壁画约122平方米,除南壁殿门两侧损毁严重外,大部分均保存完整。壁画绘有佛、道、儒三教天神帝君、菩萨天王、先贤人物等共计一百二十余组、五百多身,内容题材庞大复杂,每组均注标有榜题。壁画的绘制依据水陆画粉本,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下层人物为壁画的主像,所绘人物高大、比例匀称,中层次之,最上层再次,在壁画所在建筑空间的框架中,东西对称,遥相呼应,并用不同组合的彩云分割各组人物,通过对画面布局和结构的疏密把控,使画面富有秩序感。画面中的人物或侧或正面对观众,人物形象富有个性,栩栩如生,在阅读式的观感体验下,增加了壁画的可读性。

图1 毗卢寺壁画(东壁)的三层结构

“丹青”常用来指代中国传统绘画,其实质是以石青、石绿、朱砂等天然矿物色为媒材的绘画。毗卢寺壁画的色彩古典而独特,画工们选用优质矿物质颜料,将红、绿、黄作为主色,辅以青、褐、黑等色彩,灵活运用于各组画面,并用沥粉贴金等特殊技法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协调,壁画虽经时间磨砺变得斑驳,气场却依然幽玄,在朦胧中蕴含丰富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二、毗卢寺壁画的美学意义

以毗卢寺壁画为典范的中国传统色彩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中国传统矿物色绘画便随着往来的各国使者,在日本、高丽等地区流行,至今延续着相对完整的发展文脉,形成了当今的“日本画”和“韩国画”,然而这种绘画形式在我国却日渐式微,逐渐被以水墨形式为主的文人画所替代,近代工业化生产的化学颜料也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矿物色材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使得许多美术工作者不知中国传统矿物色绘画的历史和使用技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批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青年学子和艺术家们得到在日本学习矿物色绘画的契机,这使得中国传统矿物色绘画的材料和技法终于引渡回流,并逐渐发展形成当代“岩彩画”这一形式。岩彩意为岩石的色彩,运用岩彩材料进行的绘画即可称之为岩彩画。近三十年来,岩彩画发展逐渐适应与突破当今社会文化的变革,以深厚的传统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产生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因其特殊的画面效果与历史气息,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当代审美观念的进一步拓展,复兴中国传统矿物色绘画已经成为了传统绘画应对全球化、国际化现状的趋势。当代岩彩画创作融东西方绘画形式于一体,传承了毗卢寺壁画通过色彩来构建画面空间的形式,突出强化了东方色彩的象征性和主观性,凸显出天然矿物色物理状态的特殊视觉美感,以美的理想追求呈现着它独到的价值,以具象与写实、抽象与意向、象征与浪漫的特殊材料美感构建起视觉艺术语汇,以诗性的特质,广泛借鉴吸收其它画科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形成了具有装饰性、物质美、饱含人文特质的绘画形式。

现代岩彩画的技法基本来源于中国传统壁画,绘制程序也与毗卢寺壁画一致。如在现代岩彩画中为了发色及材料固着考虑,通常会先用蛤粉制作一层基底,此方法即是源于传统壁画制作地仗的过程。在沿用古代岩彩壁画绘制方法的同时,也有创新性发展,如虽都是使用矿物色进行绘画,但现代矿物色体系和古代矿物色已大不相同,这极大地扩展了现代岩彩画创作的色彩阈值,大大启发了多元技法的产生,虽然是古法今用,但表现出来的观念、形式和内容已完全不一样。毗卢寺壁画的画面布局具有现代绘画中的构成感,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工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物之间的故事情节,画面中大多数的人物形象只是轻微的偏向画面中其他人物,而他们的头部和身体的四分之三则转向观众,与观看者形成对话,人物之间的关系少于画面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画面的布局章法来影响观众阅读画作,通过点、线、面语言的组合,形成叙事结构的连续的切面,在视觉上始终保持和谐统一,具有装饰感,这种叙事性的画面形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图2 当代矿物色材料

中国绘画所追求的“绘画性”通常体现为诗性的外在显现,在当代社会,艺术创作普遍存在诗性的缺失,而诗性这种扎根于中国文化、具有普遍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提升绘画的境界,还能使绘画展现独特的文化气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画家认识到,以河北毗卢寺为典范的中国传统矿物色绘画极富诗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材料与技法精华,如若借鉴和发挥得当,将是现今中国岩彩画创新的重要资源,会极大丰富中国绘画的语言形态与表现力量。同时,岩彩画的创作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只有在掌握丰富的创作经验并积累了深厚的视觉经验后,才能创作出符合东方美学的优秀作品。传统是前人遗赠的宝藏,它启发我们的创作和精神的思考,对传统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掌握古人技法,帮助我们体味古人绘画时的情感与思想,给我们带来艺术理论和品格上的熏陶。在对毗卢寺壁画的研习过程中,中国的艺术家可以找到属于本土的文化根脉,重拾过去所忽视的中国传统色彩绘画价值,也为当代岩彩画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研究与借鉴的经验。

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荣的基础和血液,继承与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创新是传承经典的目的,也是经典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毗卢寺壁画持续具有生命力。华夏古老的丹青艺术衍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也由此被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曾广泛的出现在社会的各种领域,承担着宣传、纪念、美化、教化等多种功能。在科技飞速发展、多元文化融合互通的当下,岩彩画在充分认识民族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融入新的观念,吸收本土传统绘画表现并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极具兼容性。作为东方艺术发源地的中国,应该再倡传统的回归,振兴中国的色彩绘画,以丰富当代中国绘画的创作语言。

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毗卢寺壁画具有东方纯朴情感意识的艺术品格,其绘画神韵折射出唯东方性的中国绘画语境和文化精神,对其开展的创新与传承应体现在人文精神和材料表现两个方面。对古代岩彩壁画的关注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对文化的探索,当代的艺术环境宽容而多元,在“大绘画”的范畴下,各个画种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绘画材料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展,人文精神和材料表现的对话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极力推崇画家自由发挥个性的当今,也应当重视深刻蕴含于东方审美血脉的传统绘画精神、样式、技法等,更应加强文化底蕴的修养、绘画技能的锻炼,以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毗卢寺壁画蕴含着时间的痕迹,尽管经由时光磨砺,但依然是超越时空的艺术珍品。对毗卢寺壁画的临摹是当代岩彩画教学的入门课程,从中国传统壁画临摹研究入手,深入理解体会原作的精神和技法的丰富性,对传统古代岩彩画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并从中发现它的当代性,归纳出现代岩彩画创作中所需要的语言,提高我们的色彩修养和欣赏的水平,对古人技法应用、材料表现、画面构成、时空肌理等问题的探究,将有巨大的帮助。毗卢寺壁画用有限的色相组合出如此丰富、沉稳、高雅而美丽的画面,启示我们在创作无需一味追求画面绚丽的色彩,而是尽可能平衡和协调色彩关系,现状临摹是延续毗卢寺壁画样式的重要手段,是对材料、技术的彻底研究,临摹的过程就是进行美的判断的过程,也是与古代绘画作者们开展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使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绘画精神和中国传统色彩绘画语言,从中充分体会到传统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可以再现艺术的本质,领略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是岩彩画发展追本溯源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汲古传新的重要途径。

对毗卢寺的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必须了解认识历史,才能总结前人的经验,知其所长、发扬光大。对中国传统壁画的临摹与学习不仅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此方法启发我们做一些符合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尝试,感悟绘画方法和创作思路。因此,我们需要从传承中找到创新点,从创新中找到文化的原貌,在保护与传承的原则下开展毗卢寺壁画的创新与传承。

毗卢寺壁画的思想承载量和风格跨跃度,为岩彩画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承载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实践,为岩彩画的多元发展创造出广阔前景。在毗卢寺壁画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应着重引入美学分析、现代构成等理论观念的学习,在文人与非文人的审美架构下共同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学术梳理,在对毗卢寺壁画写形法则的研究中体会属于东方特质的造型方式,对于传统绘画从材料学、色彩学以及绘画技法等入手,进行充分发掘、分析、实验、整理,体悟传统材料技法在创作中的应用,在对毗卢寺壁画材料与表现的研究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宽泛的知识结构,善于发现古代岩彩壁画与自身专业相通的契合点,敢于冲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做各种各样的技法尝试,努力探寻矿物颜料所呈现的神秘、朦胧、装饰之美,强调中国绘画的传统特性和独特精神性,从而拓展岩彩画的自由度和表现力,把握岩彩画创作的个人特征和基本格调,注重岩彩画的“诗性”表达。

当代社会的多元亦体现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这种包容是和而不同的共同发展观。在坚持对自身文化自尊自信的基础上,对其他文化兼收并蓄,这不仅是一种改革突破的方法,更是一种强化和建构新时代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对毗卢寺壁画开展深度研究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当代的创新和创造,在继承东方的艺术传统,从毗卢寺壁画等中国传统壁画资源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因此对毗卢寺壁画的创新发展还应深入解读中国当代艺术现象,探索独特而具有历史担当的绘画内涵。

图3 当代岩彩画创作 王雄飞 杜琛《丝路缘谊·法显狮国》20cm×330cm 矿物色、麻纸、金箔 2019

四、结语

艺术发展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对传统的回溯,在现代的美术话语中复兴传统矿物色绘画,有利于重建艺理兼通、道术相济的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代中国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毗卢寺壁画具有重要意义。对毗卢寺壁画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矿物色绘画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绘画精神的解读和认识,并以此为根基汲取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达到借古通今、传承出新的目的。

“一带一路”是我国促进经济、文化、人文生态发展的一项重要国策,同时也为毗卢寺壁画艺术的创新与传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挖掘毗卢寺壁画的潜在文化特质,让更多人了解毗卢寺壁画并投身于毗卢寺壁画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

艺术在传统中求变,从求新中发展。岩彩画从以毗卢寺壁画为代表的传统矿物色绘画母体中脱胎而出,在当代东方绘画的语境下达到了技艺与方法的重构,是具有文化特质的绘画艺术形式,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开拓与创新。在“大绘画”时代下不同的艺术门类、风格流派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为东方绘画的多元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对毗卢寺壁画的临摹,我们对中国传统壁画所传承的“源”与“流”有了新的了解,对“丹青”与“水墨”的“干”与“支”有了新的定位,对中国古代岩彩壁画技法有了新的认识,对岩彩画的创作与研究有了新的思路。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毗卢寺壁画既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传承传统技艺基因的重要载体,这一古老而又当代的文化遗存,在当代以岩彩画这一形式得到了新的发展,使传统的“赋彩”观在当代创作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凸显当代绘画开放、多元的表现手段,将有助于建构以中华文化为引领的新时代岩彩绘画语言体系。

猜你喜欢

彩画矿物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金石可食,金石有声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认识矿物的性质(部级优课)
尹小晨作品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陕西西岳庙古建筑油饰材彩画保护与修复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