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业财融合”为基础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

2021-07-14江春燕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业财考核

江春燕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一、业财融合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当前,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商业及技术变革带来财务专业领域巨大变化,使企业财务处在一个变革转型的关口,共谋财务管理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之路成为了必然。由此产生了基于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机器人,以智能报账,核算、共享为核心,以社会化商业服务融合、共享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技术,对会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管是从框架体系还是具体细节,都需要改革和创新。

会计专业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智能”,具备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体魄、良好的人际沟通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等相关工作,具备后续发展能力的智慧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如何做到业财合一,如何向管理转型,才能适应这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二、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技能需求,对标《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考核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即带领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业务处理及流程管控。基于对学情分析,难点是对业务内涵的理解和对业务操作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结合学情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唯一阵地,“教师讲,学生做”的单一教学组织方式,业务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线上线下学习两结合、教与学高频互动相结合,设计了“33333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三阶段”,教学过程“三环节”,项目设计“三模块”,教学方式“三层次”,教学评价“三视角”。

三、教学实施

(一)教学内容“三阶段”

遵循会计信息化系统特点和操作规律,按照“初始设置——日常业务——期末业务”进行操作任务的3阶段划分。初始设置重在“谨慎性”作风的培养,日常业务强调“业务分析”思维的提升,期末工作关注“有序”、实现“一丝不苟”态度的锻炼。

(二)教学过程“三环节”,项目设计“三模块”,教学组织“三层次”

遵循学习时间组织规律,通过三环节(课前平台导学做准备——课中业务操作寻突破——课后强化反思求提升),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我们打造了《会计信息化》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引入了无纸化考核系统,线上配合线下,课下配合课上,破除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学习在各个阶段的互补和促进。

针对业务各环节,具体教学实施如下:

课前:平台导学做准备。教师用在线课程平台组织学习,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包括微课学习、知识复习等,通过“学习通”推送到学生。学生接收任务,针对预习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确定班级的重难点。教师在平台上跟踪学习进度,收集学情。

课中:业务操作寻突破。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与“工作完成的过程”完全对接。从“为电算化”而学习,到“为解决业务”而学习,电算化不再是学习目标,达成业务才是学习的根本,教学目标的改变,使得教学过程回归到实际业务工作。

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融合“1+X”新道《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要求,选择典型“业务”作为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展开方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基础业务”到“进阶业务”再到“提升业务”,完成三模块项目设计,业务既重复叠加又逐步变化提升,重复的是流程,变化的是操作,提升的是难度。流程重复,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熟练掌握,业务内涵变化,学生的探索欲不断被激发,学习兴趣被不断调动。

与业务由易到难的规律相对应,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关系也重新定位和设计,按照三层次递进完成教学组织:基础业务“教师讲授——学生操作”,进阶业务“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提升业务“学生操作——学生讲授——教师点评”。教师从“示范业务”到“引导操作”再到“观察点评”,逐步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从“模仿”到“运用”再到“创新”,循序渐进地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发现,最终实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深度学习。

业务活动中,教师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结合其中,教学与育人并行。传统电算化教学,较少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关注,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虽然有一些模糊的认知,但是没有提炼、缺乏计划性的设计,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感受不太深刻。改革后的课程,将敬业、合作、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被明确作为培养目标,教师将其明确为培养任务,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和组织。在教学中,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贯穿与业务学习的过程,不断重复的流程帮助学生褪去浮躁,锻炼的是学生的敬业之心,不断提升的业务激发学生专注的态度,激活学生创新的精神,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受协作的成就感,形成沟通互助的习惯。职业精神的培养从教师的角度精心设计,在学生的角度则是润物细无声的感知和体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评价阶段,将职业精神具体化为对学生的考核指标,计入考评成绩。

课后:强化反思求提升。学生可针对自身学习的薄弱点,进行平台微课复习,强化知识点,也可通过无纸化考核系统的练习功能,反复训练,查找自身的操作薄弱环节,课后学习更具个性化,学习效果师、生可控。

(三)教学评价“三视角”

针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设计坚持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线上与线下考核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考核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立体化考核。

考核基于课前、课中、课后过程动态,立足教师、学生、社会多元化,覆盖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全过程。课前环节由教师为评价主体,针对课前平台预习情况做出考评,。具体涵盖课前视频、课前测试以及平台提问三个部分;课上学习环节由学生、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考核中引入社会考评标准。教师主要针对学生业务技能打分,学生之间则关注团队任务执行过程中成员的贡献,在“测一测”环节,我们引入社会考评系统,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测评;课后考核内容为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由教师为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过程评价覆盖日常学习全阶段,教师实时情况跟踪、学生实时自我定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强。

结果考核以题库形式组织,对标《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的考核标准,进行了课程考核题库的建设和完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全面、客观测评。

四、教学效果

(一)教师教学更有力

“课前导学做准备——课中业务操作寻突破——课后强化求提升”教学过程可实时跟踪学习效果,在课堂上着眼于解决重点、突出难点。小组学习,解放了老师为了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进行灌输式的“一言堂”。学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提交到平台的讨论区,老师们对症下药,便于个性化的指导。

(二)学生学习更有趣

三人为一组,在进行“基础业务”、“进阶业务”、“提升业务”学习过程中,业务由浅入深,操作由易到难,温故而知新。自己做,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撬动了思维,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轮岗时,大家团结解决问题,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提高团队凝聚力。录入信息需要谨慎和完整,出现操作异常需要查明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了同学们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结语

未来的会计要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智能”,往“数据智能”方向转变。“33333”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三阶段”,体现会计信息化系统特点;教学过程“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有效配合,融合一体;项目设计“三模块”,以业务重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回归实际工作,项目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情规律;教学方式“三层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从“模仿”到“运用”再到“创新”,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参与实施,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发学习内驱动力;教学评价“三视角”,课程考核多元化,全面立体考核;业务活动中,岗位职业道德融入其中,工匠精神得以磨练,教学育人并行。最终实现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转变,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统一,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业财考核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