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优化高校财会监督的思考与建议

2021-07-14陈燕妮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王菊广西师范大学

财会学习 2021年19期
关键词:财会监督信息化

陈燕妮 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 王菊 广西师范大学

引言

财会监督是高校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普及,新时代背景下,将财会监督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运用到高校监督管理体系中,既是潮流所趋,亦是必经之路。

一、信息化时代财会监督的新内涵

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党和国家首次明确财会监督作为完善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财会监督正式的命名和全新的内涵: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在此前提下,重新认识和统筹研究新时代的财会监督势在必行。

信息化时代更是赋予财会监督新要求、新责任和新使命,信息时代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条件,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财会监督建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财会监督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有机贯通、资源共享,有利于高校对监管情况的实时把控。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加强财会监督,对财会监督的转型升级提供更优化的环境、更完善的机制、更全面的平台。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财会监督的意义

从财会监督的定义来看,财会监督偏重于有效性,会计监督偏重于合法性。从高校内部财会监督来看,无论是常规的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工作,还是专门的财务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等活动,监督的重点都在于合法性和合理性,尚不够重视经济事项的有效性。对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定位是新时代财会监督充分发挥效用的重要前提,从字面含义来看,财会监督主要是指对财务工作和人员进行察看、督促和管理的活动,需要理清财会监督的对象、内容、主体和目标,以及理顺其与其他监督的关系;在大数据潮流背景下,财会监督的形式和手段有所变化,传统的监督手段和模式难以与之匹配,高校财会监督的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亟待更新;当前财会监督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静态的、离散的、片段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信息共享、实时监督会是一大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财会监督的趋势将表现为对经济业务活动全方位、全天候、信息共享、实时监督,是一种一体化的过程监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今后高校的财会监督将会是以信息共享、实时监督、全过程监督为基础的智能化监督,将烦琐复杂的经济业务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财会分析、财会检查、监督控制和财会评价,为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提供全面的、精确的、实时的、有效的财会监督。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财会监督现状分析

(一)财会监督存在顶层漏洞

随着国家监督体系及《政府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推行,信息化时代高校如何完善财会监督、提高监管水平,需从顶层设计开始着手。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对监督体系的构建尚不够重视,相关制度跟不上新《政府会计制度》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废改立未能及时与时俱进,存在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等现象,导致高校各项业务活动在制定执行的重要环节出现空白或者模糊地带,财会监督的相关制度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管效用。二是监管机制大都流于形式,监管人员缺乏可参考的执行标准,未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将财会监督落到实处,且监督和审查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监管部门重视不够、制定力度有待加强。三是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财会监督机构和人员专职专责,在日常工作中,财会监督不到位,没有明确的监督指标、监督方式、监督方法等。四是相关人员对于财会监督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经济业务经费有效、合理、合规、合法支出等方面,规矩意识不够。

(二)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信息化时代,及时反馈监督信息结果是基本要求,这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较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高校在财会监督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1.监督手段相对落后

财会监督的内容一般与经济业务活动的资金、资产等相关,这些会计信息大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在,因而财会监督的内容基本是账本、账册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财会监督的内容更多地表现为数字信息等。虽然近年大多数高校都在不断推进财会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财会监督方面的信息化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尚未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尚未建立信息化层面的预警机制,不利于规避风险。

2.尚未构建统一信息处理标准

财会监督多以查看账本、报表等信息为主,监督对象的复杂、时间的跨度等,都会导致监督信息不齐全、信息处理不统一,财会监督的职能效用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财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监督的手段开始演变为对数字信息的提取、处理和加工,然而高校经济业务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加上财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需要保存和使用的信息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高校财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由于信息处理标准不同,导致信息共享的难度加大,仍未能有效地发挥财会监督的真正效用。

3.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大部分高校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平台都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尚未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如监督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缺乏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相对滞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会监督能力,提高监管成本,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也正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财会监督人员对于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等难以界定。

(三)财会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会监督的效应既依赖于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也对监督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就目前高校的大环境而言,财务环境风险较低、较为稳定,大环境下的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感知度与判断力可能会随之下降,无法及时做出精确财会监督处理。同时,制度更新迭代与业务环境日益复杂等因素,财会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未能及时跟上,风险意识、专业素质等因素使得监督无法顺利进行,财会监督的效果有待斟酌。

此外,财会监督人员高层次人才缺乏以及结构不够科学等,对财会监督所发挥的效用有所削弱。从当前国家高级会计职业技术资格人才尚未达到国家计划人数以及高中初级别的从业人数未达1:4:5的现状来看,财会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尚未达到较高水平,高校实际存在的财会监督技术水平远低于行业期望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削弱财会监督的效用性。

四、优化高校财会监督的设计路径

财会监督作为学校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业务性监督,应与其他监督密切衔接、互为补充、相互支撑、互相促进,成为高校的有机的、有效的监督合力,进而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优化高校财会监督设计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财会监督优化路径图

(一)顶层设计: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高校内部环境,深化、细化财会监督机制。首先,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对现有相关财会监督制度,因时制宜进行废改立,完善监督架构。其次,对于各个业务部门的经济活动,制定规范的、可相互制约的流程,落实责任追进制度,确保财会监督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再次,建立财会监督的定期会议制度,促进高校内部监督部门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机制。最后,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制度改革来保障审计的真实性与权益性,确保高校能够及时发现财会监督方面的相关问题。

具体来说,坚持顶层设计,制定并完善层次清晰、元素完善、分工科学、功能协调的财会监督体系;财务处应作为财会监督的主管部门,理应抓住契机,牵头与时俱进,及时按照国家及政府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要求,推动财会监督的相关制度出台,使得财会监督体系化、具体化;并进一步明确和优化财会监督的职责、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和责任,强化财会监督的独立性。换言之,从顶层设计财会监督的体制机制,明确监督机构、监督内容、程序等;成立监督领导小组,统一管理财会监督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财会监督机构,配置专门的监督人员,专门负责高校财会监督工作。

(二)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财会监督

1.构建“互联网+动态监督”,提高评价有效性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充实财会监督的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监督,提高财会监督评价的有效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高校各个业务部门基于信息共享的前提下,逐步使用在线联网系统,走在实现统一标准、有机联通、消除信息孤岛的路上;在财会监督方面,高校应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建设,将相关业务与信息体系相结合,同时充分结合现有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构建“互联网+动态监督”系统,实现实时动态监督、自动预警、监督评价等,提高监督效率。

2.创新财会监督方法,提供精准度和监督质量

积极探索全过程、全覆盖的财会监督模式,创新监督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系统前移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反馈的工作机制,形成控制、反馈、评价、核实、纠正的流程,做到纵横交叉监督,提高精准度和监督质量。同时,全面推进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促进财会监督系统有机贯通到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动态监督对高校业务活动进行监控预防,使得监督检查常态化、动态化,让财会监督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实现全员参与监督的局面,不断提升高校财会监督体系的有效性。

3.建立信息共享的云监管平台,提高监管效率

对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轨迹串联,实现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提高财会监管治理,降低监管成本。首先,将所有经济业务活动在云监管平台进行最大化整合,纳入监管体系;其次,实现关键数据、共享数据的对接,从整体上进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最后,利用共享的数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财会监督,并运用历史数据对监管的经济业务进行回测分析和前瞻性预测,为财会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依据。

(三)队伍结构:结构调整、优化队伍

1.加强岗位结构调整,提高财会监督效率

定期强化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调整、培训等,不断优化岗位的配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财会监督的监管力量。高校财务部门应积极向管理控制角色转变,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定期对监督情况进行测评和自评,形成有效的评价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并督促整改,为财会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2.优化财会监督队伍,提升整体专业素质

注重打造复合型、专业化、多元化的财务人员,实现梯队建设。一方面,加强内部专业化建设,定期对财会监督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设立轮岗制度、激励制度、晋升机制等,以提高其专业素质;督促监督人员及时把握新动向,便于处理复杂的经济环境,同时加强监督人员对自身的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招聘多元化专业人才,优化财会人员结构,打造复合型的财会监督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先进、专业的人才,充实高校的团队理论,共同创新信息共享的全新的财会监督服务团队。

结语

财会监督是其他监督的基石,是高校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经济资金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是高校监督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时代重新认识和定位财会监督,对其监督手段、监督方式、监督过程等独立性、真实性、创新性等进行重新赋予新职能,夯实财会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效应,解决好当前高校财会监督所遇到的瓶颈、难题,让财会监督回归其最初的效用,为推进高校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效用。

猜你喜欢

财会监督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