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商务楼宇管理与服务

2021-07-13贺明杜艳莉李悦

现代企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楼长朝阳区楼宇

贺明 杜艳莉 李悦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发达国家在复兴中央商务区(CBD)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都市特色的楼宇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楼宇经济继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之后,首先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出现,随后广州、天津、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相继出现。朝阳区是北京市高度发达的商务发展区,拥有大量的商务楼宇。近些年来,商务楼宇为朝阳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很多楼宇在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越发呈现出数据管理缺失、服务管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弊端。为此,结合朝阳区不同商务楼宇的特点,特别是建成较早,分散于各居民区附近的中小型商务楼宇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治理实际需求,研究以信息化技术加强楼宇管理与服务十分必要。

一、朝阳区商务楼宇分布特点

朝阳区是北京市商务楼宇最密集的地区,共有商务楼宇1000余栋,建筑面积约42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5万个,商务楼宇的数量、体量均属于北京市首位。按规模划分,5千平米~2万平米之间的楼宇最多,接近总数的1/3。朝阳区的商务楼宇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自市中心向外呈现递减趋势,并且各功能园区具有明显的引领辐射作用,CBD功能区的商务楼宇占到了全区商务楼宇的一半以上,在CBD核心功能区所在的建外街道虽然辖区仅有4.4平方公里,但是包含商务楼宇139栋,法人单位11000余家。三环附近的左家庄街道,辖区面积仅4.17平方千米,包含商务楼宇22栋,注册企业将近1900家。此外,在建成较早的街区,商务楼宇大多分布在居民区周边,有些建成较早的商务楼宇还处在居住社区之间,与居民区界限十分模糊。因此,商务楼宇在为地区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属地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务楼宇的疫情排查和管理给属地各街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朝阳区商务楼宇疫情防控主要方式

1.建立“双楼长”机制,细化排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为严峻期间,朝阳区对商务楼宇的疫情防控管理采取了分类施策的办法,明确楼宇内办公单位、业主单位和物业单位职责和防疫要求,与各单位签订《北京市朝阳区商务楼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提出“到岗员工办公间距不小于1米,每人使用面积不小于2.5平米”等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商务楼宇“双楼长”机制,由属地街乡和楼宇物业(企业)方各自配备一名负责疫情防控的楼长,由“双楼长”共同落實防控责任。疫情期间共为4700余栋商务楼宇配置“双楼长”近6500名,来自属地街道和社区的楼长负责及时提供政策指导,来自企业的楼长负责每天将楼宇的信息进行上传。同时,朝阳区还组织了大量的机关干部下沉作为副楼长,协助核对商务楼宇中企业的变动情况,对商务楼宇中复产复工的企业进行疫情防控措施巡查,确保企业复工安全有序。

2.属地坚持党建引领,联防联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期间,各属地街道十分注重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商务楼宇分布最为密集的建外街道,针对辖区非公企业多,春节假期结束后企业复产复工需求性强、返京人流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把“支部建在群上”,按照企业规模的大小,由不同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负责对接。30人以上的企业由街道党务直接对接作为群管理员,小微企业按照所在楼宇情况由社区工作者管理,支部书记进行协助。同时,还发挥街道和社区两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机制,发动辖区100余名非公党支部书记和地区党员成为防控工作的骨干,形成了街道、社区、楼宇、党员四级联络网,开展联防联控。在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很多楼宇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主动参与属地街乡、社区、园区和楼宇联防联控,引导返京人员主动联系报告社区,做好登记,接受健康管理。

3.多方联动,建立防控信息网。为解决功能园区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北京CBD管委会、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和商务楼宇所在各街乡开展联合行动。同时,各街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建外街道建立了“街道-物业-企业”三级响应机制,街道通过物业企业联合会向各楼宇物业发布信息和要求,再由物业建立每个楼宇微信群,发布和收集信息。亚运村建立街道、社区和商务楼宇三方联动机制,街道统筹部署安排防控措施,社区负责具体对接联系,协助商务楼宇做好人员排查、防控宣传、预防消杀等工作,商务楼宇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细化防控措施,实行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日报制度,将动态信息上报街道和楼宇服务站备案,多方联动有效地精细化了商务楼宇的数据登记和统计。

4.分流进出,强化人员登记。北京CBD功能区内有130多栋商务楼宇,其中很多是集办公、商场、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楼宇,在册外资企业众多,还包含多家跨国公司总部,虽然处于疫情期间,但是复产复工需求强烈,各商务楼宇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安全复工复产。以北京银泰中心为例,该楼宇是朝阳区首批六星超甲级楼宇,其内部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为减少上下班期间的人员聚集, 北京银泰中心在各个出入口进行分流进出,各企业员工只能从东门进入其中的写字楼。在入口处采用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进行测温,行人在附近稍放慢脚步就可以测温,测温后楼宇内各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刷卡直接进入办公楼,访客则需要到服务台办理登记、查验健康码入内,外卖则统一放置在楼外的取餐点,取餐柜有专人负责协助清洁消毒。此外,针对楼宇特点,银泰中心还通过新风系统加强楼宇内的消毒杀菌,保障各企业员工的安全复工。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商务楼宇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1.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了全力保障企业复产复工,大量的党政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投入到楼宇排查当中,为楼宇的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排查过程中发现,商务楼宇的企业变更和人员变化都很快,精确掌握数据必须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但是,随着各行各业全面复工,支援楼宇排查的力量也各自回到自身岗位,楼宇内的企业变动、企业内的人员变动等信息完全靠楼宇物业和企业进行申报,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善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分散老旧商务楼宇设备设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由于企业分布特点,处于CBD核心功能区的商务楼宇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都比较及时。但是,一些比较分散的老旧商务楼宇在管理硬件和软件方面还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以Z街道的一些商务楼宇为例,建成年代较早,且处于居民生活社区附近,虽然入口处有保安负责监督外来人员扫码登记,但是空调等硬件设施存在更新缓慢、清洗不及时等问题,对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十分不利。

3.以党建带动促进商务楼宇企业发措施不足。受疫情影响,商务楼宇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存在困难等原因相继搬离或倒闭,特别是处于居民区的分散性楼宇,多以教育培训、生活性服务等行业为主,疫情对其发展影响最大。当前,商务楼宇的党建为引领的商务楼宇属地管理与服务多以疫情防控措施开展为主,助力企业复工后发展措施不足。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商务楼宇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监督机制,防患未然。新型冠状病毒的未知性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务楼宇中包含大量的企业,随着疫情的不断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由A、B岗轮流上班、远程办公等转为全日制正式上班,甚至于开始加班。人员数量增加、人员滞留楼宇内时间增加都给楼宇的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楼宇信息排查登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的动态登记,防患未然尤为重要。鉴于国外疫情态势严峻、朝阳区拥有大量涉外企业的特点,商务楼宇在现有疫情排查数据基础上,必须不断压实常态化防控下楼宇物业和企业的责任才能巩固固有成果。

2.加强硬件设施,转型发展。对于建成年代较久的老旧商务楼宇,因年久维护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致使其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受疫情影响,其固有的企业进一步流失或经营更为艰难。为此,商务楼宇管理单位在响应国家相应减免政策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其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企业的发展助力。同时,受疫情影响一些在高档商务楼宇的企业也在寻求租金更低、性价比相对更高的新的办公场所,为此老旧商务楼宇可以以此为契机,提升自身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抓住新的转型发展机遇。

3.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共治。商务楼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物理空间上城市、社区、街区、楼宇密不可分,是城市经济和城市治理的有机结合。随着城市治理不断深入推进,近年来商务楼宇被广泛称为“竖起来的社区”, 也称为“立体社区”。因此,在商务楼宇管理与服务中,将社区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转换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借鉴于社区治理中区域化党建的成功经验,实现社区、楼宇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共治共建,为疫后商务楼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属地和楼宇的党组织,把楼宇的分散空间连起来,完善楼宇整体功能布局,搭建区域内商务楼宇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促进楼宇企业发展。三是以楼宇服务管理助力企业品牌塑造,在以教育服务业为主的商务楼宇,通过物业服务提升等模式,增强企业品牌吸引力,实现企业品牌和楼宇品牌发展的双促进。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楼长朝阳区楼宇
心智教育 筑梦成长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简介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疫情防控 朝阳区各级工会组织在行动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首都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朝阳区为例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
作品望江楼长联、桃花源长联、甲秀楼长联
老外自荐当“楼长”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