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命公使》分析英美短篇小说的“病态”文明
2021-07-13白光
白光
《特命公使》是英国文学家威廉·戈丁尔创作的短篇小说,曾经被改编成剧本,并在电视上播放。这部短篇小说展示了戈尔丁常用的艺术手法,其主旨与长篇小说相同,是人们了解戈尔丁小说世界的通道,这对分析英美短篇小说“病态”文明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特命公使》简介
《特命公使》是一个趣味十足的寓言故事,作者通过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一位皇帝与天才发明家之间的故事。发明家和妹妹一起带着发明去觐见皇帝,希望皇帝能够给予他们资产。但皇帝和他的下属对这些发明的看法却明显不同,他们对蒸汽船这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发明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压力锅,并希望借助压力锅使自己的味觉恢复。在发明家制造蒸汽船的过程中,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波斯休麦斯将军对此深感怀疑,于是率领大军企图谋反,在紧要关头,爆炸器爆炸,将军及其下属在爆炸中身亡了。这是因为发明家的妹妹将安全阀偷走了,这个举动在无意间拯救了皇帝,皇帝也因此对发明家充满感激之情,但当他知晓印刷术的功能后,没有让发明家在本国大展拳脚,而是让他带着自己的发明去中国做特命公使。
二、通过《特命公使》分析英美短篇小说的“病态”文明
《特命公使》这部短篇小说写出了戈尔丁对人类文明的忧虑,他认为人性本恶,恶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导致文明难以形成和发展,即使是科技进步,也不会消除世界的黑暗。作者自幼生活的家庭推崇理性主义,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科学家。在大学期间,戈尔丁终于明确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决定投身文学。他在大学时期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自身对理性主义的厌恶之情,二战的经历使其对理性充满迷惘。战争对戈尔丁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他对人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恶和兽性普遍存在,他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病态的,我们是道德病态的生物,我只能追寻人的邪恶本性和他所处环境间的关系。”
自《蝇王》开始,作者在创作小说时,致力于审视西方文明,创作《特命公使》也同样如此。一次出人意料的爆炸可以拯救皇帝,但二战中几千次的爆炸却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病态的科学文明
在戈尔丁的小说中,二元对立十分常见。以《特命公使》为例,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发明家象征着科学主义世界观,而皇帝则象征着人文主义世界观,二者之间的对立并不是个体的对立,而是世界观的对立。发明家作为理性主义者,他认为物质与物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对这种联系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宇宙规则进行了解,可以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有利的条件。诗、魔法和宗教是发明家不能容忍的存在,而诗恰恰是戈尔丁的追求,魔法是戈尔丁看到的神秘力量,宗教则代表着道德伦理和精神世界,其基础为教义。发明家在排除这些精神性元素后,虽然可以洞察宇宙真理,但对于人性的认知却较为浅显,没有理解皇帝所说的“内省力”。
相较于发明家,看似固执的皇帝才是小说中最睿智的人物。皇帝有一颗包容之心,他知道事情总是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但他并没有全盘否定自然哲学的作用,依然准许发明家利用自然哲学改造社会,即使他的心里已经认定发明家会做无用功,甚至会破坏当前的安定。发明家制造压力锅只是为了应付皇帝,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蒸汽船的制造中。事实上,制造蒸汽船并没有错,发明家的主要错误就是没有认清世人的贪婪和野蛮,蒸汽船会成为野心家征服世界的工具,这与发明家说的理论相悖。戈尔丁借皇帝之口对以发明家为代表的科学狂人进行了斥责:“你们对人类欠了重债……你们这些自然哲学家!”
(二)病态的人类
病态文明产生的基础是病态的人类。小说的背景是古罗马,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在古罗马,文明和法治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小说中,士兵在烈日下等待着皇帝的检阅,但在他们眼前,一个镇子发生了大火,面对整个镇子即将被烧成废墟,士兵要在救火和接受检阅中作出选择。如果士兵的良心未泯,就应该去救火,但在长期的军事训练下,士兵已经变成只知道打仗和掠夺的“战争机器”。在士兵倒下去后,皇帝对军纪的重要性进行了谈论,这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同样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在皇帝说出使用蒸汽船替代将军和士兵去打仗时,他们立刻发动了叛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战争是将军和士兵升官发财的机会,而蒸汽船的应用等同于剥夺了他们升官发财的机会。更具讽刺意味的事件是波斯休麦斯将军因为爆炸器而丧生,皇帝在爆炸器的帮助下获救了,但他对爆炸器毫无感恩之情,反而说:“爆炸器使帝国失去了一个残忍的统治者,他本来会残忍地杀死6~7个人,而给成百上千万人带来正义。”在皇帝的意识里,波斯休麦斯将军并没有做错什么,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思维,认为正义的维持需要依靠暴君。面对人性的阴暗,皇帝无法利用法律治国。跌宕起伏的情节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邪恶,文明的脆弱也在小说中有所凸显。
(三)以幽默的叙述揭示病态的文明
《特命公使》对文明充满了忧患意识,但小说的叙述却极为幽默,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对西方世界病态的文明进行了揭示。《特命公使》这部短篇小说的历史背景为罗马帝國,但在小说的结尾,发明家奉皇帝之命,担任特命公使一职带着四大发明前往中国。但事实上,中国才是四大发明的拥有者,而戈尔丁故意为之,将罗马帝国作为四大发明的起源地,在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后还给中国。这种架空历史的写作手法,使小说的幽默效果增强。在阅读戈尔丁的其他作品时,人们可以发现作者十分擅长利用滑稽、模仿艺术,如《蝇人》《继承者》《品彻·马丁》等。《特命公使》是架空历史的一部小说,具有深刻的寓意,在作者看来,发明的时间、地点并不重要,发明一旦出现,就会对社会造成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对时间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皇帝希望利用压力锅恢复自己的味觉,其实是为了恢复自己的记忆,究其原因,主要是皇帝对过去充满了眷恋,对时光流逝充满了危机感。而皇孙作为年轻人,发现一切都被发明创造殆尽,认为时间已经停止,对不再变化的现实感到无可奈何。发明家则关注未来,希望利用自身的发明创造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皇帝代表过去,皇孙代表现在,发明家代表未来,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线,而人们会将自我意愿作为依据,对时间进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历史。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但在戈尔丁的小说中,四大发明就如同洪水猛兽一样恐怖,是带来战争、恐惧和死亡的罪魁祸首。戈尔丁以发明创造为切入点,揭示病态文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四大文明的历史对《特命公使》而言并不重要,戈尔丁对历史的反思才是值得人们去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三、结语
作为西方文学的代表人物,戈尔丁创作的小说揭示了西方社会病态的文明。在《特命公使》这部短篇小说中,皇帝是戈尔丁的代言人,戈尔丁借皇帝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病态文明的认知和理解,他认为病态的人类是病态文明产生的基础,如果人类可以合理利用发明,人类文明就可以被拯救。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