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末,美、英两国代表文学作品分析与比较

2021-07-13孟祥金喜君

牡丹 2021年6期
关键词:牧歌艾米丽莱辛

孟祥金 喜君

本文通过研究20世纪末美、英两国的知名作品及其文学表现特点,分析此时期美、英两国的社会状况及大众心理,并具体剖析文学对社会的导向作用,实现对美、英两国特定时期社会和人文概况及其发展方向的了解与掌握,为21世纪的文学发展提出期望。

一、《美国牧歌》:破碎的美国梦

(一)作品简介

世纪之交时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速度与经济技术实力领先其他国家,但是在其经济极度繁盛的阳光下也有许多的阴影。

《美国牧歌》是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该小说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19世纪,伴随着东欧犹太移民浪潮,菲利普·罗斯的祖父来到美国纽瓦克定居。作为一个犹太人,融入美国企业社会本已十分艰难,后来的经济大萧条、越战和政坛丑闻更使得人们精神动荡,怀疑和愤世嫉俗成为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旋律。

《美国牧歌》描述了从经济大萧条到20世纪末,一个传统体面的犹太家庭美国梦破碎的故事。塞莫尔·利沃夫本是被万人仰慕的棒球明星,为了追求梦寐以求的美国梦,他继承了家族企业,并迎娶了新泽西选美小姐为妻,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就在他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他所追求的主流社会时,他心爱的16岁女儿梅莉参与了几次残酷的恐怖袭击,成为一名激进的“和平主义者”。这摧毁了利沃夫一家,彻底摧毁了他的美国梦。

(二)作品主旨

与其说《美国牧歌》讲述了一个父女断绝关系的绝望故事,不如说是当时美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小说涉及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趋势、种族冲突、贫富差距、暴力等。

小说运用了蒙太奇的写作手法,打乱了原有线性发展的时间顺序,模糊过去与未来的时间概念,所保留的只有恒久的现在,表达越战前后美国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心理。作者巧妙地将《托姆金斯维尔的男孩》的故事拼贴到利沃夫的成长过程中,虽然“瑞典佬”利沃夫并没有像故事中的男孩一样战死在没有硝烟的棒球比赛运动场上,但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的反战高潮中风雨飘摇、迷失自我。

同时,直接矛盾和反讽的写作特点也反映了利沃夫妻子的性格。她就像一个现代的灰姑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美国式的成功,但她特别在意周围的人对她的看法。小说中,作者将反讽艺术贯穿到利沃夫妻子的一系列矛盾话语中,突出表现她渴望被认可,以及想要掌控自己生活的想法。

小说中,作者借用了《圣经·创世记》和史诗《失乐园》这种宏伟崇高的社会理想结构设计形式,叙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犹太人失去心中理想乐园的故事,使现代的叙述研究内容与传统的叙述形式发展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同时,作者还拉开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表达了对犹太人、当时的美国社会乃至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担忧和思考,揭示了美国社会繁荣背后所隐藏的现实生活问题。

菲利普的《美国牧歌》给读者呈现了完全不一样的美国社会,对人人都追求的美好美国梦产生了一些质疑与抨击。有人说这部文学作品是美国梦的崩坏,实则不然,这部作品更像是对美国梦的反思与盼望,通过将阴暗面公之于众来求得发展、改变,只有让阳光照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人们才能追求更加美好的梦想。

二、《幸存者回忆录》:幸存者的悲哀

(一)作品简介

《幸存者回忆录》是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长篇小说,被列为莱辛最重要的“内心空间”小说之一。莱辛在自传中说,这部小说以德黑兰育婴院的经历为背景。同时作者也将自己对父母的认识,以及第一次婚姻时的感受都一并写入这个似梦非梦的小说之中。

《幸存者回忆录》讲述了一个看似脱离现实,但又与现实有所联系的故事,使用的是微妙、委婉的现实主义风格。莱辛的想象力不是建立在空中跳舞的基础上,而是以丰富的细节表达了她对文明的担忧。这个像猫一样的神奇女人有着心里说不出的忧郁,以沉默的表情来对抗书中那个荒谬的世界。在这个虚构的末日世界里,人们之间疏远,彼此隔离,社会结构也不复存在,书中的世界就像建在一片脆弱的地基之上,仿佛只需轻轻一推,就会摧枯拉朽般地倒下。

书中作为孩子的艾米丽和作为中年人的“我”,就是作者莱辛在不同时期的性格化身,两种身份互相纠缠,同时也互相替换。艾米丽性格外向开朗,而中年的“我”性格则内向收敛;艾米丽企图挣扎着逃避命运的安排,在叛逆中寻找成长的道路,而“我”则逐渐步入人生的晚年,放弃了挣扎,冷静而自然地注视着世界的变化和艾米丽的成长。公寓里那道颇具魔幻现实意味的“墙”是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织的入口,也是不同时期自我的交换。艾米丽的镜像和莱辛遭遇的现实是统一与对立的关系,这既是小说中女性进行自我管理认知的完成,也是一个小说最终的救赎。

(二)作品主旨

在这个启示录式的现实主义、神秘主义,以及充满幻想的故事中,莱辛描写了她自己,在所有混乱的文字和图像背后是作者对自己的画像。莱辛关于世界和人性的思考被纳入这部预言式的作品,也許她最大的希望是这些作品能够帮助世界避免其预测实现。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读者要考虑作为现实中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书中所呈现的遥远又真实的世界——关于忠诚、责任、爱,关于真正的未来,关于真正的自我。

《幸存者回忆录》就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交叉的两条线性结构来展示英国社会出现的矛盾。

三、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民众变得高傲无比,为了维护这种不真实的荣誉,美国社会被装饰得无比华丽,美国梦成为每一个美国人,甚至是许多外国人的追求,但是在现实社会,种族主义、政治错乱等阴影显得格外刺眼,人们被阳光蒙蔽了双眼,但文学却没有,这时期的文学作品对美国社会产生了质疑,揭露了社会的阴影,把这些黑暗面搬上台面,在虚假中寻找真实,在质疑中寻找出路。

战争使英国社会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人们的生活也经历了极大的变化,经济的复兴成为首要的任务,但是社会的创伤却一时难以平复,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文学作品要尽力调整落差,迎接未知的挑战。

(大连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202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世纪末中、日、美、英四国代表文学作品分析与比较”(202012020618)。

猜你喜欢

牧歌艾米丽莱辛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田园牧歌难不难?
永远的牧歌
天山牧歌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桥头牧歌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