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战略转型 提升服务效率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1-07-13王汉奇李渔
王汉奇 李渔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坐标系上,需要银行业提高站位、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变化和提出的新要求,在开局之年勇担新使命、迈好第一步、展现新作为。”吉林银行董事会秘书王汉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王汉奇作为金融领域资深从业者,见证了十几年来吉林银行的飞速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宏伟蓝图下,金融业将迎来哪些新变化、新机遇?金融机构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银行又将如何迈好第一步、展现新作为?王汉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定义未来,迭代而行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吉林银行抓住历史性机遇,对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了全新定义与规划。十四五时期,吉林银行新一届党委审时度势,聚焦本土,回归本源,紧跟监管导向,把握战略机遇,深化战略转型,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战略愿景来讲,吉林银行在全新理念及机制下,将被塑造成为经营管理体系完备、产品服务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强大区域影响力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其十四五期间的战略目标主要集中在:管理资产规模达到8000亿元,实现税前利润总额100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75%以下,主要经营指标达到一流优秀城市商业银行标准。
吉林银行作为吉林省重点金融单位,为达上述目标的基础保障将定义为通过持续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新发展体系,即:突出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突出竞争能力的产品体系、突出融合引领的科技体系、突出规范审慎的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突出内在特质与外部形象融合的文化与品牌体系、突出制度优势的治理与决策体系、突出效能的综合运营体系、突出固根与铸魂的党建引领体系。围绕这“八大体系”,吉林银行将着力成为吉林省小微企业的贴心银行、成长型企业的伙伴银行、大型企业的敏捷银行、政府的智慧银行。
吉林银行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其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的合理化战略布局,先发制人,领先而动。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带来企业、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持续释放,吉林银行将顺势而为积极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深入推进业务模式转型。
首先将做优个人金融业务,形成领先优势,打造吉林第一零售银行。
为此吉林银行将全力加快零售转型,在移动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等重点领域加码发力,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将零售业务贡献占比提升至行业先进水平,将零售业务打造成为其最鲜明的发展特色之一。针对迭代与业务革新所在,吉林银行实行全面对标管理制度,目标实现个人客户AUM资产规模吉林省内同业第一;本外币口径储户存款规模省内同业第一;个人贷款规模省内同业第一;理财产品保有量省内同业第一;成为本地中高端客户首选、口碑一流、专业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
其次将做强公司金融业务,深化综合经营,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银行。
为保障公司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落实,吉林银行将实施核心客户分层战略,对战略客户以“主要合作银行”为目标,建立行业专业化的综合经营体系;针对大中型企业以“主要营运行”为目标,围绕供应链打造全能交易银行;与此同时,围绕小微企业以“主办行”为目标,结合大数据时代利好优势,吉林银行将建立数据驱动、风险前置的业务模式,将吉林银行的业务做优做精,打造四大产品引擎与科学定价体系,以交易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四大产品体系作为内置驱动力,为客户及受众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并建立科学精细的产品定价和以客户为核心的综合定价管理体系。面向未来提供专业化、综合化、数字化的公司金融服务,是吉林银行成为综合金融服务管家的必然所在。
第三方面是吉林银行的业务归集与重点所在,即做大资产管理业务,突出价值创造,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资管银行。
围绕政策导向,根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吉林银行把构筑风险权重低、资本耗用少、周转速度快、价值贡献高的业务结构作为核心内容,与此配套将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队伍,建立规范的交易制度体系,形成“吉地生金”品牌优势。同时获得银行理财子公司金融牌照,把实现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作为长期深耕业务重点,伴随管理资产能力的稳步提升,对母行的利润贡献可实现逐年增加,在表外打造第二个吉林银行。
伺机而动,应变不惊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必将面临全新变化、全新机遇。从银行业所处的发展环境来看,尽管风险与挑战依然严峻,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在双循环背景下,国内消费扩容,内需拉动成为常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进一步激发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内需的巨大潜能,这是统领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将为银行业带来诸多业务机遇。
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日臻完善。从金融业改革来看,疫情冲击并未减慢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纵深推进,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日臻完善,金融体系的活力正在持续迸发。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财富管理市场广阔,资产配置需求必将多元化。数据显示,2011-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十年累计增长100.8%,翻了一番。這一增长势头在“十四五”期间将会继续保持甚至加快。居民财富增长将带来存款、理财、消费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续释放。
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高净值客户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需求两旺。伴随国家经济的内需性转型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健康日益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消费和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政策方面,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持续加大对健康产业支持力度。市场方面,以医疗、养生、养老等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产业规模和品质不断提升,产业纵深和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与旅游、地产、科技、互联网、教育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开启了新一轮健康产业的投资热潮。
高端制造业崛起,带动供应链升级,科技型服务型中小企业面临全新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發展。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与供应链升级同步突破,这也将促使吉林银行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生态体系,并助推科技型服务型中小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普惠金融,审时度势
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点,也是“十四五”时期吉林银行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着力点。吉林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初心不改、精耕细作,打造了鲜明的普惠金融服务特色。截至2020年末,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89亿元,年增幅接近14%。
普惠金融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破解之道关键在于从供给侧发力,形成银行“敢贷、愿贷、能贷、易贷”的有机闭环,让金融“活水”能够打通“最后一公里”。
吉林银行的主要经营策略定位于,一是提升“敢贷”的主动性。通过引入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等多方外部涉企信用信息数据,丰富企业画像维度、精度基准,研发“税e贷”“房e贷”等线上贷款产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二是提升“愿贷”的积极性。吉林银行积极打造专项规模、专职团队、专业流程、专门风控的运营模式,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配套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一线开展普惠小微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三是提升“能贷”的持续性。吉林银行在对用户需求及政策把控综合平衡基础上,积极用好用足各类政策工具,合作渠道优势,保证资金供给,提升“能贷”的可持续性。2020年全年累计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3亿元。
四是提升“易贷”的高效性。吉林银行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工作要求,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深入实施“基础客户倍增计划”,做大普惠小微客群规模。吉林银行的发展视角与视野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启动“线上信贷工厂”建设,完善普惠拓客平台,提升普惠小微业务线上化、批量化、精准化服务水平。
发展金融产业,破解发展难题,培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作为吉林银行未来发展的格局所在,统筹协调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业务的发展脚步,努力实现互惠共生、和谐共赢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