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坚定前行

2021-07-13高天鼎柴潇凡

红旗文稿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区红军总书记

高天鼎 柴潇凡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回到历史的现场,倾听历史的深切回响,阐释历史对今天的深刻启迪。在那里,总书记瞻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与老区人民和烈士子女座谈,认真聆听老区的故事,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擘画老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在那里,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在那里,总书记庄严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1年4月,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求是杂志社把做好“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调研采访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机会,派出编辑记者奔赴10余个省区市,深入一线,扎实调研,在生动报道各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所进行的光辉实践中,深刻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接受教育和洗礼。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牵挂着老区和老区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每到一地,总书记都牵挂着老区人民的生活。

这次调研采访,记者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访当事人、忆当年事。相机拍摄的一幅幅饱含真情的动人画面,记录下人民对领袖的衷心爱戴;群众讲述的一个个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感人故事,彰显出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抗战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贡献。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革命老区阜平考察。在这里,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年,总书记到骆驼湾村,走进的第一户是顾宝青和唐荣斌家。“总书记一掀门帘从外面进来了。天冷,老唐赶紧把地上的火盆搬到炕上,想让总书记暖和暖和。总书记见我们上了炕,也跟着脱鞋上了炕。老唐问总书记:‘会盘腿吗?总书记笑着说:‘我实际上盘腿功夫挺好。说着真的很麻利地把腿盘了起来。”总书记掀帘进屋时脸上那亲切的笑容、和她们全家围着炭火盆唠家常的感人情景,至今让顾宝青难忘。

总书记在看望了几户困难家庭后,深情地说:“尽管生活还有很多困难,但乡亲们说的都是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没有什么要求。乡亲们心里只念着党和政府好,我很受感动。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那个时候家里条件艰苦,你再看看现在,村庄大变样了,老百姓的房子是灰瓦黄墙加地暖,民宿酒店小吃街,穷山沟成了景区。出村的柏油路通到山下,上山干活的路通到山顶。”顾宝青笑着说,“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现在不光吃穿住行都不愁,生病了还有医保。”

地处贵州遵义的花茂村,青山掩映,绿树滴翠,游人如织,青瓦片、白粉墙、坡屋顶,黔北特色的村居民宿错落有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茂村考察调研时这样说道。

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这个黔北小村走向振兴的独特资源和优勢。近年来,花茂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面改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按照黔北民居样式,千余栋房屋突出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等特色元素。花茂村求变,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把乡愁作为文化来经营。

村里人把总书记走过的那条路称为“乡愁小道”。沿路上行,就到了村民王治强开办的农家乐“红色之家”。王治强对记者说,每天早上五点半,他们两口子就要起床生火,去镇上采购一天所需的食材。旺季时,家里常常有两三百人吃饭。一年下来,农家乐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这句话就是在我家说的。”回忆当天场景,王治强既感动又自豪。

谈起总书记当年的到访,花茂村传统技艺传承人母先才记忆犹新。“那天,总书记走进我的陶艺作坊,饶有兴致地看着地上的土陶罐子,随后拿起一个土陶酒瓶说,这个买回家,可以装剩下的酒,瓶子很土、很有味道。”母先才娓娓道来,“总书记的话点醒了我,在村里的帮扶下,我开始做观赏性陶艺。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没想到生意这么好,价格也高了十几倍。”母先才动情地说:“总书记准备走的时候,说我家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如今制陶已经成为花茂村的一张名片,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收益,还能把制陶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感谢总书记的关怀,我觉得再大的土陶罐也装不下满满的恩情。”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老区人民筹军粮、做军鞋、抬担架、救伤员,还有不少人为抗日救国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专程看望参加过淮海战役“支前”的王克昌老人。总书记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王克昌一家人拉家常,关切地询问家里有几亩地、搞柳编能挣多少钱、还有什么困难,听老人说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总书记很高兴。

“总书记一到我家,我跟他说,农村生活确实变了,群众生活确实好了。吃得好穿得好,还有文艺活动,总书记就笑了。总书记惦记着咱老区人呐!”如今已91岁高龄的王克昌老人回忆起同总书记交谈时的情形,依然记忆清晰。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的建设与发展,将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多次把第一站放在了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西柏坡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古田会议旧址和纪念馆、党的七大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地,都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从纪念馆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着落成后要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确实深受教育和鼓舞。”讲解员向记者们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瞻仰党的一大会址,每次都有很深的感触。总书记动情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明确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2019年9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正式落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主要包含纪念馆和纪念林两大功能区,以“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为主题,总占地面积970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红色研学等活动的重要阵地。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跟随总书记的足迹,记者来到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周运良是总书记参观时的讲解员,在接受采访时,周运良说,总书记的到来给他很大的鼓舞,也让他提高了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要求。“以后不仅要更加了解讲解工作需要掌握的湘江战役、红军长征的这部分历史,还要深入学习整个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周运良还告诉记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既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持续输入,也要进一步锤炼讲解能力、向参观者高质量输出。多年来,当地党委、政府通过走访老红军家属、查找回忆录、广泛搜集群眾线索,以及实地调查,多方寻找红军墓点及遗骸。以灌阳县为例,在烈士遗骸收殓工作中,走访了红军当年经过的5个乡镇近500个村屯,共发现51处红军烈士散葬点,发掘较完整遗骸17具,零散遗骸28箱、约2600块。这些曾经散落在青山荒野的烈士遗骸,经过搜寻发掘、鉴定认定、标记保护,统一迁葬到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主墓冢,集中安放、永久纪念。

灌阳县史志办原主任文东柏对记者说,烈士遗骸的收殓保护,能够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体现对烈士负责的态度;还能告慰烈士英灵,使他们安息。这不仅是给多年来寻亲的烈士遗属一个交代,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深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革命精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古田专门把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请来亲切座谈。看到大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很欣慰,充满深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他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内院会见了当地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对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讲好先辈们的英雄故事提出明确要求。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长杨裕盛介绍,为讲好革命故事,河南省新县持续丰富传播载体,系统挖掘、整理和宣传红色文化,创作编排红色情景剧12部,红色歌曲33首,拍摄多部经典红色影视作品。同时,持续推动对老一辈义务讲解员、红军后代讲解员、小小讲解员的扶持和培育。

看到新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成绩,来参观的任全胜欣喜不已,他的父亲任质斌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担任河南省委副书记、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新四军第5师代理政治委员等职务。任全胜多年来一直担任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他动情地说:“新县我来了五次,一次比一次变化大。希望他们继续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让鄂豫皖苏区的故事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湘江战役中,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忍连累战友的易荡平,夺过警卫员的枪,开枪自尽,英勇就义,是这次战斗中红一军团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在湘江战役纪念馆,记者采访了易荡平烈士的后人——聂琳。从小,聂琳就对自己烈士后代的身份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论是学习上、生活上,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在高中阶段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到家庭的影响,就是坚定地要跟党走。”聂琳这样对记者说。在采访中,她说自己经常给孩子讲述家族前辈的革命故事。“身为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祖辈传下来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一辈一辈传下去。”

照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照金考察,看望慰问干部群众。2018年5月,照金镇北梁红军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51名小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革命历史的体会。很快,总书记给孩子们回信说,“你们在信中说,村里的老人常给你们讲照金的革命历史,这片红色的土地让你们骄傲和自豪。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如今,在北梁红军小学,谈起革命历史、红色故事、英雄精神,孩子们如数家珍,红色基因已在他们幼小的内心深处扎下根。“我们把红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很多教学活动都结合各自特点来开展红色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先辈们干革命的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北梁红军小学校长封岗战告诉记者。

一片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崇敬之心参观革命故地、红色热土,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营养,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

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党的庄严承诺。2015年2月13日,在陕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总书记郑重强调:“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旧衣裳,红薯山芋当主粮……”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2016年2月2日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神山村,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暖心话语,鼓舞了村民们的斗志,也激励着大家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奋进。贫困户彭夏英瞅准红色旅游带来的商机,拿出全部积蓄开办神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办起神山特产小卖部,出售土特产和手工制品,还搞起了民宿。“在旅游旺季,我家最多一次接待9桌客人。如今,我们家年纯收入有12万元左右。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彭夏英说道。

井岡山市茅坪镇党委书记吴小平告诉记者,在实践探索中,神山村找到了“一户一亩茶竹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脱贫路子。如今,全村已种植茶叶200亩、黄桃460亩、雷竹30亩,为全村20户贫困户每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2.2万元,入股黄桃合作社和茶叶合作社,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完成全村37栋危旧房砌体加固改造,新建爱心公寓1栋,实现了旧房变新房;引导全村标准化发展农家乐16户,实现山区变景区;推进保障扶贫,积极落实贫困家庭医保、低保、社保、教育等民生兜底的“保障网”,实现了无助变有助。“灰头土脸”的神山村就这样逐渐“神气”起来。

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焦裕禄当年在兰考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焦裕禄同志始终是我的榜样。”带着对焦裕禄的这种情感和对兰考群众的牵挂,总书记多次到兰考考察。2014年3月17日,总书记来到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走进群众家里看望,并与乡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面对面座谈交流。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听了总书记的话,很受触动。咱是老党员,不能老当贫困户。”老党员游文超带头把家里的老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有了不错的收入。在游文超的示范带动下,张庄村23户村民陆续干起了农家乐。不少贫困户也和游家一样,靠民宿脱了贫、致了富。

“早日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探望过的贫苦户闫春光的鼓励,闫春光一直记在心上。近年来,闫春光在县里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开办了蛋鸡养殖场。养殖规模从2014年的一千只,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只,2020年鸡场纯收入30万元。闫春光盼望总书记能再到张庄村看看。“再见到习总书记,我说过上了小康日子,也是大实话。”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党员干部越干越起劲,越干越会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村民基本都脱了贫。”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动情地说。如今的张庄村,绿树成荫,良田规整。游文超感慨地说:“张庄能有这么大变化,最感谢两个人,焦裕禄带咱治了沙,习总书记领咱脱了贫!”

完成嬗变的不仅是张庄村。2017年3月,兰考县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在此基础上,兰考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摘帽后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延续脱贫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6048元,比摘帽时的5421元增长10627元。这座豫东大地上的县城在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昂首阔步,意气风发。

革命故地、红色热土曾经见证峥嵘岁月、历史荣光;现在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决胜之战;筑梦路上,将继续见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责任编辑:许华卿

猜你喜欢

老区红军总书记
老区在努力奔跑
少寨红军桥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十送红军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再唱十送红军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