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江路多功能融合设计方案浅析

2021-07-13周艳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6期
关键词:滨江路磁器嘉陵江

周艳军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400015)

1 项目背景

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起点位于沙坪坝区高家花园大桥桥头,终点向北延伸至沙坪坝区界,将井口、双碑和磁器口串联起来,改善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面貌,推动井双新城片区地块开发建设。结合嘉陵江防洪护岸工程对嘉陵江沿线进行景观打造,符合重庆市“两江四岸”的定位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特别是重庆这个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特点的城市,“绿水青山”既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更应重视的环境条件。

2 项目概况

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全长12.35 km,由高家花园大桥至沙坪坝区界,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 km/h,采用双向4车道,规划红线宽度26 m[1]。项目将市政道路、防洪护岸和沿线景观相结合,打造重庆市的“第五代”滨江路。前四代滨江路以交通功能和防洪需求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利用嘉陵江独有的水资源等条件,打造滨江路城市综合体。项目总体平面效果图,见图1。

图1 项目总体平面效果图

3 交通分析

3.1 区域路网与用地规划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沙坪坝井双新城片区,规划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为主。

区域主要路网结构呈“三纵多横”,其中国道212和井双中干道为城市主干道,以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主;滨江路为城市次干道,以服务功能为主;横向多条主次干道串联三条主要纵线道路和沿线地块(见图2)。

图2 井双片区路网结构图

3.2 交通量预测

片区现状路网结构不完善,断头路多,路网密度不足,现状主要道路饱和度均在0.9以下(见表1)。

表1 现状主要道路交通量调查结果

随着沿线地块的开发建设和交通量的逐年增长,现有的路网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需要完善片区路网结构,梳理大范围的交通组织,对骨架路网的功能定位需明确。

交通预测除了受到两侧用地性质影响,还与周边路网发生联系。考虑到影响区域较大,为达到兼顾把握宏观趋势和简化预测流程的目的,选择纳入本次交通预测的道路为项目直接影响区内的规划道路系统。滨江路定位为城市次干道,以服务功能为主,交通预测年限应为15 a。以项目建成年(2021年)作为预测的基准年,将本次交通预测的目标年定为2036年。

通过对滨江路目标年道路通行能力和饱和度的预测,目标年道路饱和度为0.9,能满足交通需求(见表2、表3)。

表2 预测滨江路高峰小时交通量 单位:pcu/h

表3 目标年道路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统计表

4 总体方案设计

从项目所在区域内部交通规划来看,沙坪坝井双片区是一个狭长的带状地块,其南北方向狭长、东西方向纵深较小,井双中干道和国道212承担着将井双片区串联起来,满足井双片区内部交通集散,同时联系井双片区与外围骨架干道和快速路系统的作用。而滨江路位于井双片区的最外缘且与嘉陵江相邻,不承担大量过境交通和交通集散功能,主要功能是服务周边井双片区地块,体现沙坪坝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氛围的窗口,是一条休闲景观大道(见图3、图4)。

图3 项目总体平面效果图

图4 断面功能划分示意图

项目线路里程较长,经过区域较多,根据沿线用地性质、防洪护岸形式、市政道路交通功能、公共空间打造意向和嘉陵江防洪标高等因素,将本项目按区域功能分为四段,即磁器口古镇段、特钢厂文创园段、双碑大桥至大竹林大桥段、大竹林大桥至礼嘉大桥段。

道路平面布线充分考虑了与防洪护岸、沿线地形、地块、铁路、溪流等主要控制因素的相互关系,平面线型满足城市次干道标准,与地块和相交路网衔接顺畅,与防洪护岸工程结合较好。同时根据项目功能不同,设置节点公园、休闲景观平台、亲水步道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滨江亲水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道路竖向设计满足了嘉陵江2%频率洪水位标高要求,与地块高程、内侧路网标高衔接顺畅,桥梁、隧道和挡墙的设置充分结合地形特点。

道路横断面布置满足车行交通需求,慢行系统充分结合地块的用途、沿线景观节点和功能需求,为沿线景观打造留足空间[2]。

4.1 磁器口古镇段

磁器口古镇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

磁器口古镇临江平台地平标高182.6 m,滨江路按2%洪水期频率的设计标高194.5。滨江路若采用桥梁形式跨越磁器口,景观影响较大。经综合比较分析,滨江路在龙隐门牌坊前面以隧道的形式穿越现状磁器口广场,线路布置在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景观性等方面最优(见图5)。

图5 沙滨路磁器口段总体效果图

沙滨路以隧道形式穿越磁器口广场,由于龙隐门牌坊是进入磁器口的标志性建筑,因此沙滨路平面线型不能影响龙隐门牌坊的稳定,牌坊基座的标高180.5 m,隧道顶部覆土后标高171 m,外侧江岸的标高168 m,因此在该位置沙滨路磁井段的平面线型应尽量远离江岸,才能有空间和距离来逐步消化隧道顶部广场(181 m)与江岸(168 m)13 m的高差,但是又不能距离牌坊过近导致施工时影响牌坊的稳定。经分析论证,隧道外边线距离龙隐门牌坊基座水平净距不小于2 m,施工时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见图6)。

图6 沙滨路磁器口段断面效果图

隧道穿越磁器口方案既能满足交通功能,同时项目实施后对磁器口的景观和功能没有影响,隧道洞口顶和两侧挡墙标高高于防洪标高要求。

4.2 特钢厂文创园段

本段滨江路紧邻嘉陵江特钢厂。嘉陵江特钢厂旧址作为市级保护文物,将打造为具有历史特点的特钢厂文化博物馆,周边地块配置部分商业,该段滨江路打造为与周边环境相结合。道路交通为特钢厂博物馆和周边商业提供交通出行需求,同时结合防洪护岸,设置具有历史印迹的景观平台和观景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江城市景观带[3]。其总体效果图见图7。

图7 沙滨路特钢厂段总体效果图

4.3 双碑大桥至大竹林大桥段

嘉陵江西岸为沙坪坝区重点打造的井双新城,以高端居住、商业和休闲为主。滨江路与防洪护岸相结合,将内侧地块与嘉陵江很好地串联起来,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和居住休闲场所。项目沿线分布大量的溪流、自然小山体、嘉陵江河岸滩涂地等,滨江路及景观的打造充分结合自然条件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主题的滨江休闲带。

结合沿线溪流打造滨江休闲步道,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满足嘉陵江2%洪水评率要求,沿溪流休闲步道可按照5%洪水评率洪水位高程设置(见图8)。

图8 沙滨路詹家溪段节点效果图

嘉陵江西侧井双组团存在少量小山体,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利用自然地形特点打造人们居住、休闲的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市政道路以隧道形式穿越山体,满足区域交通需求,利用自然地形打造节点公园、公共空间、休闲步道和滨江步道,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的城市品质(见图9)。

图9 沙滨路万鸡山公园节点效果图

4.4 大竹林大桥至礼嘉大桥段

该段位于沙坪坝区重点打造的井双新城北端,规划主要以高端居住、商业和教育为主。滨江路与防洪护岸相结合,将内侧地块与嘉陵江很好地串联起来,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和亲水休闲步道(见图10)。

图10 沙滨路与公共空间亲水平台融合效果图

滨江路内侧作为城市开发用地,未来将形成大量的高端商业和居住综合体,临江侧地形平坦,将自然岸线进行处理作为防洪护岸,临江侧设置开阔的广场和休闲平台,沿江设置亲水步道,充分利用滩涂地等区域打造共空间和滨江亲水平台,为人们提供休闲步道和亲水休闲平台(见图11)。

图11 沙滨路与自然岸线融合效果图

5 结论

本项目实施符合片区城市交通规划的需求,为周边地块的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保障,并作为嘉陵江防洪护岸的载体。沿线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广场、滨江亲水步道等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休闲活动空间。本项目融合了市政道路、防洪护岸工程、景观工程、沿线地块的衔接等内容,打造多功能融合的城市滨休闲江景观带。

猜你喜欢

滨江路磁器嘉陵江
嘉陵江东满福坝
磁器口,瓷器口?寻找一个消失的制瓷王国
在嘉陵江边
回乡过滨江路
我的嘉陵江(组诗)
夜色里
基于单片机与IPM的PWM脉冲脱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家乡的滨江路
对重庆主城区四代滨江路建设的探讨
嘉陵江战役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