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和胃汤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1-07-13杨土英黄定鹏刘国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脘性反应

杨土英,黄定鹏,刘国华

(1.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五官楼5楼内五科,广东 东莞 523660;2.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浅表性炎症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嗳气、上腹部不适、泛酸、腹胀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1-2]。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根除Hp治疗、抑酸治疗等对症治疗为主[3]。本研究用益气和胃汤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6.58±3.41)岁;病程1~3年,平均(1.58±0.82)年;体质量指数22~25kg/m²,平均(23.89±1.87)kg/m²。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7.01±3.11)岁;病程1~3年,平均(1.60±0.84)年;体质量指数21~25kg/m²,平均(24.02±1.12)kg/m²。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症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并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经14C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呈阳性。中医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5]中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胃脘隐痛、胀满、泛吐清水、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纳少、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喜暖喜按,舌质淡苔白,脉细缓。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参与研究前1个月未服用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胃部手术史;②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③对研究药物过敏;④依从性差,无法完成研究。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304),1次4粒,日2次;克拉霉素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60227),1次2片,日2次;奥美拉唑肠溶片(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46),1次2粒,日2次,均于餐前服用。

研究组加用益气和胃汤。药用大枣10g,白芍15g,干姜10g,桂枝10g,饴糖30g,炙黄芪30g,炙甘草6g。消化不良加陈皮10g,鸡内金24g;大便稀溏加附子6g,茯苓、山药各15g;脘腹胀气加延胡索、炒香附各10g;便秘加火麻仁、肉苁蓉各10g;反酸加瓦楞子30g。水煎煮取汁200mL,于早晚服用。服药期间合理饮食,禁食寒凉、辛辣食物,忌烟酒、咖啡、浓茶。

两组均连续用药14天。

3 观察指标

Hp转阴率:于用药30天后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是否转阴。

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对胃脘隐痛、胀满、气短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行评估,依据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赋予0、2、4、6分,总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变化,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3mL,于离心机(3000r/min)上离心10min后将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体征及症状全部消失,Hp转阴,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所有炎症均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等于95%为基本痊愈。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Hp转阴,胃黏膜炎症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94%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炎症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69%为有效。未达“有效”标准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比较 例(%)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胃脘隐痛 胀满 气短乏力 少气懒言 食欲不振治疗前 对照组 37 4.93±0.58 4.85±0.63 4.82±0.64 4.50±0.73 4.61±0.69研究组 37 4.90±0.61 4.79±0.62 4.90±0.63 4.53±0.74 4.60±0.70 t 0.217 0.413 0.542 0.176 0.062 P 0.829 0.681 0.590 0.861 0.951治疗后 对照组 37 2.97±0.78* 3.04±0.70* 2.88±0.72* 2.79±0.69* 2.75±0.73*研究组 37 1.02±0.75* 1.21±0.68* 1.03±0.65* 1.11±0.52* 1.03±0.49*t 10.962 11.406 11.601 11.828 11.90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IL-17 IL-6 TGF-β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11.69±0.42 8.36±0.49* 5.91±0.73 4.12±0.53* 2.01±0.21 1.09±0.18*研究组 37 11.62±0.39 5.14±0.41* 5.79±0.62 2.98±0.31* 2.06±0.19 0.72±0.16*t 0.85 35.28 0.88 12.99 1.24 10.75 P 0.20 0.00 0.19 0.00 0.11 0.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痞满”、“胃痛”等范畴。以胸膈胀满、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得郁滞。饮食不节、喜爱肥厚食物等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胃气壅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另胃属土,肝属木,当忧思恼怒时,易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则克犯脾胃,致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引发胃痛。由此可见,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存在密切联系,加之该病症病程较长,涉及多个脏腑,病机演化较为复杂,其根本依旧为“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治疗当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7]。

西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应以消除病因为首要条件,为保护胃黏膜不受侵害,临床以清除Hp作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方法。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在短时间内使细菌成为球状而破裂、溶解;克拉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后药物经胃肠道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有助于改善Hp感染;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进入机体后与H-K-ATP酶相结合,促使泵分子失活,使得新的泵分子无法合成并进入细胞膜,阻断胃酸分泌。但是,长时间服药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对用药依从性造成影响[8]。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不良反应少,Hp转阴率高,表明与西药治疗相比,联合益气和胃汤治疗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各中医症状,提高Hp转阴率,安全可靠。益气和胃汤方中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白芍柔肝补血、养血益阴,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桂枝助阳化气、温通经脉,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炙黄芪补中益气、利水消肿、补脾益胃,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胃、温中健脾、宣通气机、温中散寒之效[9]。

综上所述,益气和胃汤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安全性高,利于消除Hp,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脘性反应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