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有必要做很多检查吗
2021-07-13罗雅澜
□罗雅澜
很多患者来到医院,总会收到大夫开的一系列检查化验单,通常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有必要吗?我做那么多检查有什么用呢?其实,现在的疾病都需要依靠症状和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诊断,一个准确的诊断是制定靠谱治疗方案的前提。所以检查和化验很有必要。
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我们得知道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都提到了哪些高血压患者需要做的检查?
1.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测量脉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臀围;观察有无库欣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触诊甲状腺,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增大(多囊肾)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2.实验室检查
①基本项目∶血生化(血钾、钠、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血常规、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等。
②推荐项目∶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血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定量、眼底、胸部X线摄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等。
③选择项目∶血同型半胱氨酸,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活性或肾素浓度、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或尿儿茶酚胺、肾动脉超声和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肾上腺静脉采血以及睡眠呼吸监测等。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心功能、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检查。
看到《指南》中所说的检查有那么多,是不是顿时觉得自己在医院所接受的检查化验数量也就还行了呢?当然,这也是我们大夫的作用啦。大夫接诊一个病人,通过询问病史已经有一个初步诊断,接下来的检查和化验就是一个辅助确立诊断的手段啦。所以我们并非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做那么多检查。但有些检查还是必不可少滴。
来到诊室,医生通常会说:“来,咱先测个血压。”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包括:①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②动态血压监测:使用自动血压测量仪器,测量次数多,无测量者误差,避免白大衣效应,可以测量夜间睡眠期间血压,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检测隐蔽性高血压,诊断单纯性夜间高血压。③家庭血压监测:由被测量者自我测量,也可由家庭成员协助完成,又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降压治疗效果和长时血压变异,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
大夫除了需要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还需要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所以我们会测量BMI、腰围及臀围是为了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听诊动脉杂音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的大血管有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因为动脉杂音一般是血流产生漩涡引起血管壁震动导致,而这种涡流的产生是由于血管壁改变导致的。触诊甲状腺及腹部有无肿块是因为甲状腺和腹部某些脏器的变化,也会成为高血压的病因。
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糖耐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需要检查患者的这些指标以确定患者的高血压分层情况。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简单易行,可以作为LVH筛查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LVH的敏感性优于心电图,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可用于检出和诊断LVH。胸部X线检查也能评估高血压心脏损害。
评估其他靶器官损害程度:①肾脏:血生化检查中的尿酸、肌酐以及尿液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情况,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时,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量,监测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②大血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粥样斑块的预测作用强于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快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颈-股PWV是测量大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踝臂血压指数能有效筛查和诊断外周动脉疾病、预测心血管风险。
看了以上内容后,以后在医院看到各种检查化验单的时候,心中是否就会有一点点的明白了呢?原来每一张化验检查单都是这么的有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