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对抗疫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实证研究

2021-07-13江世勇汤红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适应性英语专业居家

江世勇,汤红娟

(乐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一、研究背景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基于抗疫需要,教育部发布了新学期延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相关通知[1],2020年,全国各省市学生开启了“居家上课”的新学习模式[2]。这是一场史无前例、完全依赖长时间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大变革。从国内高校教学情况来看,居家在线学习历时长、规模大,影响深远。当前,鉴于疫情防控需要,还将继续存在较长时间。整个在线教学、学习对教师、学生、资源和设备运行提出了全新挑战。抗疫保学背景下,大学生开始了漫长的居家在线学习。与常态的在校课堂教学相比,长期居家在线学习形成了新的教育态势,家庭、学校、资源、网络、教师、学生、家庭等要素共同构成了新的教育生态。大学生作为这一全新学习生态环境的主体,对这一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如何?居家学习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等产生了何种影响?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以及基于此的教学调整直接影响着居家在线学习的成效和未来教学补偿、调整的导向。基于生态规律,学生对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及其交互影响等都会影响在线学习以及复学后的教学内容、模式和进度等。目前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不多,尤其缺乏对居家在线教学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鉴于居家在线学习还将持续较长时期,并将影响复学后的教学安排,本文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对抗疫保学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抗疫保学背景下的高校在线教学和后疫情时代的学习提供基于实证数据的参考。

二、相关文献回顾

学习的适应性是决定学习成效的核心要素,而对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又是在线学习适应性的直接表现。学习生态环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所涉及到的所有相关的空间、资源和关系,包含具体的学生、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的动态平衡关系[3]。 应急形势下的居家在线学习本质上仍属于基于互联网的E-learning或M-learning模式,然而与疫情前单纯作为辅助手段的在线学习差别很大,具有唯一性,形成了特定的学习生态环境。在线学习时间长,缺乏纸质教材,学习过程缺少线下条件支持,因而可能导致不同层面的生态环境适应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2020年后,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居家在线学习整体要求的研究,如祝庭智等[4]解读了“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关键问题与应对举措;韩加强等[5]从家庭面临的挑战及家庭对中小学生在线学习的支持策略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家庭互助、学生互助、学校支持等策略;刘德洋[6]、覃源[7]等分析了居家在线学习面临的挑战,并从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论述了如何应对在线学习;徐冬青[8]讨论了在线学习如何把握时机,深化成效;彭凤琴、谢翌[9]分析了“AI+”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样态;二是对居家在线学习的维度、资源等进行的分析,如黄勇、杨清德[10]对网络教学支撑因素、核心主体、资源等进行了分析;三是对居家在线学习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余胜泉与王慧敏[11]提出了基于活动的居家在线学习组织模型作为解决方案,推动建立校、班、家三体联动管理。贾建国[12]从课程视角分析了疫情背景下在线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施策略;刘永树[13]分析了在线教学如何从“有序”走向“有效”;朱磊等[14]就地级市层面梳理出基于在线同步教学的课程模型及实践操作。限于条件和时间,上述研究多为思辨性研究,针对目标主要是中小学生,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适应性实证研究不足。因此,要确保英语专业在线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居家在线学习的现状研究,特别是了解学生对应急形式下新的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以提升当前教学的适应性和复学后教学(补偿)的针对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

基于学习生态环境理论,本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生,主要包括西南地区某校英语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在线学习对高校教学而言并非新现象,但在抗疫保学背景下,在线学习已从可选的辅助角色转变为不可选的唯一渠道。学习模式、教学媒介、学习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教学媒介、空间、学习资源、师生互动关系等产生了改变,可能从不同层面影响着在线学习效果;因此,在“教”的基础上,学生作为生态主体对新的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将是长期居家在线学习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有何特点?2)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对长期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如何?如果存在问题,应当如何调整?

(二)研究框架与方法

生态环境是任何一个生物体生存所必须依赖的环境[15],英语专业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构成了一个新的、独特的教与学的生态环境。教学空间、时间、资源、活动、关系等都发生了改变。本研究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进行研究,基于新的学习生态环境开展实证调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得出结论。结合有关居家在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情况,本研究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混合式研究,编制了《英语专业学生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适应性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基于在线学习的现状和学习生态环境理论,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即:1)学习自然生态环境;2)在线学习资源;3)学习成效影响;4)学习情感与心理。问题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部分题目因涉及多维度,使用多选,最后结合访谈交流,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以形成三角互证。

(三)研究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开展,问卷通过在线问卷平台“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进行设计、发放。共计有英语专业学生287人参与调研,剔除填写时间小于120秒且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问卷后,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98.9%。问卷设计好后,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测试,修正了部分选项,删除了部分不适合选项,最终Cronbach α系数为0.782,大于0.5,说明有较好的信度,因子分析结果为0.756,大于0.5,问卷有较好效度。问卷基础数据统计完成后,结果被输入统计软件SPSS 20.0,从差异性、聚合性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结果进行诠释。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基础信息

本次参与调研的学生共287人,排除完成时间低于120秒的3人,实际参与人数284人,包括大一25人、大二138人、大三121人,分别占比8.78%、48.6%和42.6%。其中,女生266人,占比93.7%,男生18人,占比6.3%。学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较偏远地区31人,占10.9%;农村非偏远地区73人,占25.7%;城乡接合部51人,占18%;城镇129人,占45.4%。总体来看,本次调研以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居多。农村学生总体比例为55.6%,高于城镇学生人数比例,其中偏远农村学生人数31人,占比10.95%,尽管总体比例不高,但由于家庭住地较偏远,网络信号不好,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英语专业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主要特点

语言学习生态中,生态环境包括学习的所有关联、适应要素[15]。受疫情影响,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空间、时间、资源、途径均产生了变化,个体对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如学习心理、学习情感、学习行动等也会产生改变。居家在线学习与在校学习差别较大,其中最大差别在于学习空间和形式的改变。学习空间的改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感知的差异,教学形式、工具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学习方式、学习达成效果。本研究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在线生态环境特点主要从学习工具、方式及其居家学习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

表1 学生在线学习工具与方式

如表1所示,现阶段英语专业长期居家在线学习方式包括平台学习、教师在线讲解、利用QQ群和超星学习通开展学习,方式较多。选择最多的是“超星学习通”,达到93%,平台和在线讲解结合的也达80%,QQ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用频率达92%。当前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工具包括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笔记本使用率达76%,手机达94%,学生一般采用两种设施完成学习。多数学生选择了“手机+笔记本或平板”的形式开展学习,学习方式以教师在线讲解、平台利用为主,QQ群、学习通等数字学习媒体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表2 在线学习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来源

表2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最大的是外部环境干扰和学生内部自我约束力降低。具体而言,家庭生活(44.4%)、物理环境(44.4%)会干扰在线学习,而噪音影响则比这两个因素还大,占比60.6%;58.8%的学生认为由于缺少监督,自我约束力会降低,影响在线学习。此外,网络环境,如网络卡顿、广告弹出等因素对教学影响较大,71.1%的学生认为这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英语专业学生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行为层面适应性

学生对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是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效极大地受到学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影响。下表为学习行为适应框架下的学习方式倾向统计:

表3 学生在线学习方式的倾向

如表3所示,33.8%的学生认为目前在线教学缺少师生活动,37.3%的学生认为学习缺少同伴互动;访谈中被问及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何时,不少学生认为是“老师提问”“老师布置任务”和“线下有一些交流”。现有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直播教学→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群内互动→平台互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教师直播和观看教学视频,分别是71.3%和71.1%,体现出学生对直观视觉教学的倾向,同时,群内互动为43.7%,也表明学生对即时互动的需求,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平台活动和互动的倾向较低,仅为13%。

表4 学生对在线学习影响的感知

表4表明,学生认为当前在线学习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学习氛围,选择人数超过一半,达61.6%,同伴互动缺少高于师生互动缺少,分别为37.3%和33.8%,也印证了在线学习的课堂氛围问题。此外,48.9%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调查也发现,29.1%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增加了学习压力,与此同时,52.8%的学生认为学习有更多自主性和自由。这说明了居家在线学习面临的问题,即不易构成理想的课堂氛围,也缺乏互动,但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则更多。访谈还发现,不少学生认为,尽管学习有更多自主性,但作业较多,各科作业均较之前有明显增加,整体会带来一定压力。

表5 长期居家在线对学习成效的总体影响

表6 学生对在线学习成效的具体感知

由表5可见,长期使用电子教材效果不如纸质教材,该项目认同人数较多,占比76.68%,同时学生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不如传统学习牢固,比例为57.6%。针对英语专业特点,语言技能课受的影响最大,58.66%学生认为学习效果欠佳,知识性课程学习影响低于技能课程,占比38.16%;认为课程学习均受到影响的人数也较多,比例达44.52%。调研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时间比传统学习更长,比例为49.5%;近60%的学生认为学习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总体上,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长期的居家在线教学感觉不如课堂教学,感觉效果不牢固的为66.43%,43.46%的学生感觉挑战大。针对作业量是否会引起心理压抑,学生平均分为5.64,超过平均值,分值超过6的学生达53.9%,意味着当前英语专业作业在量上需要考虑适当调整。

居家生态环境对在线学习产生了不同影响,例如学习效果、学习投入、学习自主性等。本研究从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自然环境、生态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表7 自然环境对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影响

表7显示,物理环境对长期居家在线学习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注意力易分散,占比63.96%,占比较高的还包括其他事情影响(63.25%)、缺乏类似学校环境的监督(61.48%)、学习环境噪声(56.18%)、家庭成员活动(52.65%),最后是居家学习不易放得开,占比21.55%。这说明居家在线学习中,最大的隐性障碍在于环境的改变使学生自控力降低,且家庭成员活动等都会干扰学习。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发现,在自控能力(F=3.084,P=0.047<0.05)、适应性方面(F=3.439,P=0.033<0.05)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检验发现,一年级学生自控力和适应性更低;但学生在学习任务、课堂环境感知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少学生坦承,因缺少监督,在线学习中可能自行离开或做其他事,此项均值较高,为7.33,这一行为很可能影响学习成效。

(四)英语专业学生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心理层面适应性

学习心理是生态环境对主体影响的重要表现,学生长期居家脱离了他们所习惯的学校、班级、同伴,是否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这是影响居家在线学习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284名学生均值为5.22,标准差为2.76,总体表明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焦虑水平。数据进行了单样本T检验,以发现不同年级中该问题的离散情况。

如表8,有关在线学习焦虑情绪的T检验表明,T值为31.813,显著性Sig为0.000,远小于0.05,说明学生在线学习焦虑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生会有不同感知。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发现,F=2.723,显著性P=0.062,大于0.05,意味着不同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任务、学习压力,以及学生个体心理特点、在线学习环境等予以指导、调整。具体而言,本研究选定学习动机、学习倦怠、学习压力和人际影响的统计数据表9数据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均值为5.93,学习倦怠感均值为5.9,学习压力感知最高,为6.37。上述三个学习心理因素均在平均值5.5之上,学业或人际方面影响稍低,为4.75。这说明,一定程度上,长期居家在线学习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产生特定环境下的学习倦怠、压力和孤独感,因而影响学习效果,需要引起任课教师注意。

表8 学生焦虑情绪的单样本T检验

表9 学习动机、倦怠、压力与人际感知

五、讨论

(一)英语专业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特点

英语专业学生在线学习包括三个主要特点,即“长期”、“居家”和“在线”,决定了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活动特点。本研究发现,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生态环境涉及特定的家庭空间、自然环境、时间、活动模式、主体关系构成。学生居家学习的物理空间、环境与在校学习不同,属于家庭空间和校外环境,因此可能受到家庭空间及其所属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各种噪音和成员活动、活动关系的影响[16]。英语专业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活动介质以笔记本与手机、平板结合为主,也包括少量台式机,网络主要为Wi—Fi或移动网络。当前学习方式包括视频点播、在线教学、自主学习、QQ群交流等,以教师在线、视频点播学习为主,缺乏在线学习外的交流;此外,家庭成员活动,以及学生作为生态个体的主体倾向也影响着生态环境形成。主体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学生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研究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由于采用在线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被降低,生生互动降低最多,因而影响合作学习和同伴交流。时间方面,一是整个在线学习历时长,而过长的在线时间会带来大脑、视力和注意力降低等问题;二是几乎每天都要开展在线教学,将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问题。例如有学生谈道:“……都要在网上学,一门课完了又要另一门,怕卡网,怕杂音影响听课。”这些自然环境、时间、活动主体、活动关系、学习模式等要素交互影响,构成了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生态环境特点,影响着学生在线学习成效,个体不同,居家学习生态环境不同,学习成效也各不相同。

(二)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性

生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即环境与主体的能量流动关系。[17]与传统的学校学习、课堂学习相比,居家在线学习导致了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媒体、学习方式的改变,且新的“居家在线学习”的生态环境更易受到其他校外影响因素的干扰。总体上,四个方面的适应问题,即物理环境、学习途径、学习模式及氛围、自我管理影响着英语专业在线学习行为。首先,在物理环境方面,家庭环境与学习环境重叠,生态主体产生改变,课堂学习不再是学生、教师主体,而变成了多主体,因此主体间的影响一定会传递到在线学习中。例如,很多学生认为外界噪声、家庭成员活动会对学习产生较大干扰。其次,学习途径改变,使在线学习方式成为唯一选项,学生不得不完全依靠在线学习,如SPOOC视频、PPT和文本等学习,基于学习通平台完成翻译、词汇练习,通过QQ群讨论作业,但一直以来依赖纸质材料的学习与认知习惯难以改变,因此不少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感到不牢靠”,“总感觉需要纸质材料的学习”,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第三,学习模式、学习氛围被完全改变,在线学习较传统学习“作业更多”,“要求更高”,而且师生“互动太少”,尤其是缺乏氛围,对语言学习,对需要特定交际氛围来培养的交际能力、口语等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第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特别是自我监控会随着时间推移弱化(比例为58.3%),而自我监察意识又是学习所必需的要素。传统学校场域下,自习室、图书馆、课堂都具有监督的作用,而一旦学习生态场域改变,学生不再被监督,其自我约束就会弱化,“惰性”“随意性”也就自然增加,如较高比例学生认同自己学习具有随意性(87.7%)、懈怠性(58.3%),成为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三)在线学习生态环境的心理适应性

学习心理是生态环境中个体主体性、学习投入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学习压力、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学习倦怠、人际感知五个维度进行了探索,总体上,英语专业学生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心理适应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统计数据看,首先,学生在学习焦虑方面较传统教学有升高,均值为5.93,超过平均数,访谈也发现,部分大一学生对期末考试以及大二、大三学生对专四、专八较担心,例如有学生谈道:“一直这么上,就是担心,怕考试挂了”,“时间久了就有些焦虑,但是抗疫又不能到学校”,问卷中“对学习效果担心”均值为6.81,比例达65.5%。这意味着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学生焦虑、担心情绪,教师可通过非教学时间,以非正式方式增加与学生交流,沟通、指导学习。其次,由于长期远离学校,无法与教师、同伴进行面对面交流,难以直接感知“物化”学习,学习动机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且居家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外在因素干扰;同时,所有学科全部在线学习,学科的适合性、在线学习时长、教师在线教学风格都会影响学习动机。学生居家“隔离”数月,仅通过网络学习,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不足,竞争不足,极有可能产生学习倦怠、抑制或降低对在线学习的重视,且长时间、长时期观看视频、打字完成作业也会导致生理、心理和认知的不适,导致学生出现倦怠、孤独感,影响学习效果。本研究中,学生的焦虑在同层次学生中差别不大,但在所有学生中,受学习生态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不同个体差异显著,需引起教师关注,采取如课外、线下等多种沟通、梳理策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和情感。

六、结语

抗疫保学形势下,高校在线教学效果最终需要通过学生居家学习落实。本研究发现,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已基本适应居家在线学习模式,学习正有序推进。学生总体上对教学、资源和环境持肯定态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客观上学习生态环境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系全新的、应急情况下的学习,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居家环境、家庭成员活动、新环境感知、心理与情感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针对长期居家在线学习存在的环境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适应问题,英语专业教师不仅要考虑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更要关注抗疫背景下育人与成才的要求,从在线教学形式改革、增强师生沟通、教学补偿等方面提升教学。

首先,从学校、学院层面而言,要立足大教育理念,克服单纯的“在线唯一”视域,做好居家教学顶层设计,特别要关注“居家”和“在线”的生态特点,开展线上课堂、线下交流互动相结合的立体式教育,将抗疫期间教学和“后疫情”下的复学、发展规划好。其次,专业教师要尽可能适应居家在线教学特点,动态调整教学形式,完善组织环节,增加师生及同伴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应用机会,如利用QQ群或学习通、QQ会议文字功能,让学生多点互动,就某一主题开展讨论,教师给予反馈,克服单一的语音提问对互动机会的局限。第三,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线下时间教师要多措并举,以情育人,而非单一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更多关爱,以情育人,积极开展学习心理疏导,培养学生意志力[18],引导学生开展非正式的“抗疫居家学习”交流,提供更多的“碎片化”学习和多点互动机会,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降低他们因长期居家无法与同伴、教师交流而产生的焦虑、压力,增强居家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最后,也是极为重要一点,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为生态主体的自我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提供支持,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减少因长期居家且缺乏监督和交流而出现学习散漫和随意的问题,有效保障抗疫期间学生的健康和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适应性英语专业居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staycation居家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