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时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变革

2021-07-13靳孝玲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评估

靳孝玲

摘要:生物多樣性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与自然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等自然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参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形成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具重要作用,物种多样性丧失会打破生态平衡并最终危及人类自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邻里生物

引言: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深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也不断发展,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保护理念产生很大区别。

1中国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现状

中国幅员辽阔,复杂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造就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有北方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类型,面积约208万km2,森林覆盖率达21.6%,森林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草原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393万km2,湿地面积达53.6万km2。海洋生态系统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4个生态区,并拥有河口、滨海、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有高等植物约3.5万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居全球第3,其中特有植物约1.5万种。中国有2914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特有种641种,占总种数的22%[2]。中国境内的哺乳动物物种数为673种,哺乳动物丰富度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有鸟类1445种,也是世界鸟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菌物估计超过30万种。

2生态文明时代需以生态系统为重点创新保护理念

2.1以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

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指的是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域,尽量通过减少对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干扰,来减少人与野生动植物的冲突,其核心关键词为“邻里”“保护”,强调创新保护机制和行动,最大限度保障民众生活和自然野生动植物繁衍栖息不受影响,避免引发人与自然的冲突。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人类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与野生动植物密切联系在一起。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的发生,与人类活动不断割裂与压缩大象保护区,使其迁移和食物来源受到影响密切相关。做好某一区域、行业的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从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可以对某一区域生态系统综合情况、某一行业现行状况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形成某一区域、某一行业的详细BCON指南,用以指导区域或行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并评估地区、企业、个人已形成的保护与协调发展的案例,作为BCON案例进行效果评测,并作为指导性案例进行分享,进而引导更多团体和个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截至2022年1月,绿会已开展BCON评估1例,收集案例56个,均取得积极反馈。

2.2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的基础上与人本解决方案(HbS)结合

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已经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现在正在发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是目前为止最特殊的一次,究其根本,在于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导火索是人类自身。如果将地球45亿年的历史等比例压缩成24小时,那么恐龙在地球上只生活了10分钟,人类则从300~400万年前最早诞生的古人类至今,总共在地球上生活还不到2分钟,但这“2分钟”却影响深远——生物多样性丧失在地球46亿年历史中不断发生。今时不同往日,当下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之快,主要因人而起,改变了以往以自然规律主导的格局。因此,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也应该从人入手,通过改变人类自身行为方式和由人类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基于人本的解决方案相辅相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3构建区域全面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RCAB)评价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每年要对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结合每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具体考核。目前,生物多样性评估,主要采取的评估系统有基于GIS和基于GEP的生态产品评价系统。但这两个系统都存在不足之处:GEP生态产品评价系统,是在核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及其价值总和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GIS生态环境评价系统,则主要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指标进行监测评价,更倾向于以工业指标或产业指标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但无论是以人为核心或以工业指标为基点的评价体系,都不足以评价一个区域真正的生态环境状态。

结语:我国正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没有绿水青山、缺乏生物多样性的文明无法称为生态文明。与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样,传统的保护措施已经无法应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作出最新的研判和创新举措,真正助力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保护力量相结合,形成保护合力,为“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娜,姜熙,何榕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

2020(S1):75-78.DOI:10.16724/j.cnki.cn33-1290/p.2020.s1.013.

[2]赵诗悦,刘美杏,邹武,戈峰,张江涛,曾菊平.蝶类属级多样性与生物地理研究[J].华中昆虫研究,2020,16(00):377.

[3]亚洲水塔,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J].新疆农垦科技,2020,43(12):52

[4]市生态环境局.履行生态保护红线主体责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N].北海日报,

2019-12-20(007).DOI:10.28025/n.cnki.nbhrb.2019.000376.

猜你喜欢

评估
论我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评估主体的基本属性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图表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资产评估法评析
基于幼儿园评估结果运用问题的评估方法改良
资产评估法的五大制度创新
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内涵及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