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的提问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1-07-13李斌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年段现状阅读教学

李斌

【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问题导向,使问题的有效价值得以充分发挥,集中阅读的焦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为依据,从针对性、主体性、目标的设计、问题的艺术性四个方面对高年段的问题进行调查,旨在解决高年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段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了“以人为本”原则。然而,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年龄成反比关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问题的作用,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一、阅读与提问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2017年,国家统一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设立了“阅读策略”模块。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提问策略是四大习得策略中的一个,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要运用教学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素质,从而形成“善思乐思”的阅读习惯。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阅读教学不应只以获得知识为目的,而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不能只限于“授之以鱼”,而应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自主构建”的学习策略。

二、高年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高年段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提问时,能否根据学生的兴趣针对本堂课的关键问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年段的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缺乏针对性与艺术性。根据问卷的数据来看,在高年段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有40.95%的教师提出了关于“记忆力”的问题;有31.38%的教师提出了关于“阅读问题”的问题;超过18%的教师提出了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在X小学的一堂语文阅读课中,学生要掌握20多个要点,如果教师在教学提问时不能正确地提出问题,抓住新问题,把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则一堂语文阅读课看似饱满,实际上泛泛而谈。[2]

(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征

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37.23%的教师有时会顾及学生的情绪,而11.7%至34.57%的教师则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当前情况来看,小学的应试教育和测验成绩依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往往会根据考试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而忽视这节课的教学要点与核心目的,甚至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直接找出来,缺乏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先从课本上找答案,而不是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教师严重忽视了高年段学生在思维、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

(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从学生的情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校需求等方面来看,高年段的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忽視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能力。

(四)问题回答不够科学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有4—6个问题,在教师提出了合适的问题后,有52.65%的教师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而9.57%的教师则会积极地反思自己的问题。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提问设置存在僵化和不科学的现象。在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针对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3]

三、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因

(一)教师缺乏有效的提问能力

“四有”好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它也是教师在某一时期的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年段的教师从课文的背景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烂熟于心。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拓展的文学常识、人文素养都没有体现出来。从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这一角度看,许多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过于僵化,如何利用教育机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忽略高年段学生的主要阅读需求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把重点放在了考试和做题上,忽略了高年段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基础,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特别是对于比较新奇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和思维都比较活跃。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点名一般都是比较随机的,而有的学生一个学期都未必能得到被提问的机会,这种不公正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4]

另外,在小学高年段,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抱着一种敬畏和畏惧的态度,因为教师在班里是很有权威的,所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被一种心理所束缚,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教导,但如果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就会失去对阅读的学习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交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三)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不能与目标相结合

尽管现行教科书和新课标中没有规定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问题,但在设计问题时,应尽量考虑到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高年段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回答或不能主动参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缺乏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许多问题仅仅建立在学生的认知体验上,而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5]

(四)过分强调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许多教师过分强调问题的数量,觉得自己的问题越多,整个课堂就越紧凑,但实际上不应太过重视问题的数量而忽略问题的质量。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高年段的学生还处在形式操作的初级阶段,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因此,教师必须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而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孕育”的学习空间,所以学生就算有疑问也不敢去问,教师也会被这样的问题困住,无法进步。[6]

四、高年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阅读和提问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的提问观念会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在调研中作者发现,许多高年段的语文教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有的教师无法分辨“哪些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有的教师则以主题的问题作为中心,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应从理解教材的内容入手,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理论,掌握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和提问意识。

2.注重阅读与提问方式。在阅读教学提问的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答题能力和阅读能力来设计问题,使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对课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与方式的合理性。

3.提高在语文阅读中的提问能力。课堂提问的次数多不代表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许多高年段的教师都有很强的问题设计意识,但在提问时却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问题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上,不一定要用问题来促进教学的速度,所以,我们应该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多样性。根据语言学习的工具与人文的本质特征,可以把语言问题划分为:心理问题、实践问题、欣赏问题、评估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深入了解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目的,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课文,促进师生的互动。

(二)掌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提问。在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其思想的独立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年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主体性。在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怎样把重点放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

2.围绕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问题设置。要判断一节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问题设计得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能不能与课程的核心目标相结合,能不能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问答关系。尽管小学生已经步入高年段,思想趋于成熟,但教师依然是学生崇拜和敬重的人,大多数学生都会敬畏。所以在这里,建议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营造和谐的气氛,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放松的心态。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好感,就会爱上他的课堂,所以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他产生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叶圣陶先生曾说:“梅兰芳的戏剧虽美,却也令人厌倦,更别说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演了。”如果教师的每次阅读教学都是按照段落划分、主旨句、人物形象分析、语言鉴赏等环节一一呈现,再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那么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就会变得千篇一律,毫无出彩之处。如果教师长期进行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必然会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所以,对于高年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来说,阅读问题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问题,一定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分层设计的阅读教学提问问题。高年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都要围绕阅读的中心进行,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顺序,这就意味着问题要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切实落实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在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提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进行,同时要根据文章的主题,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提高阅读水平的角度进行问题设计。[7]

(四)营造激发学生自信的阅读教学情境

1.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创设阅读教学提问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信心策略,主要从营造适当的提问气氛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传授问题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提供阅读提问机会引导学生自信提问三个方面进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权威,许多学生对教师都会产生畏惧心理,除非事先有所准备,否则不会轻易作答,所以学生往往缺少主动提问的意识,教师上课时犯了一些错误,学生也不会去质疑。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但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学生善于发问的能力。语文课堂提问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灌输疑问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问答环节中主动提出问题。在高年段,学生已有了发问的基本技能,尽管许多学生因为缺乏知识、缺少人生经验,导致所问的问题比较肤浅。但要使学生变得优秀,教师必须先教授学生如何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题、重点、难点等方面发问;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答式的练习,以测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8]

3.为学生提供增强信心的机会。在高年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发问的意识,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提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积极探索文章的核心内容和要点,并合理地提出疑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提问应以学生的思维發展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本出发点。

五、结束语

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提问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近几年,由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阅读教学提问的研究也被提上了新的台阶。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X市高年段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对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邵玫.小学语文高年段提问策略的教学与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10):119-120.

[2]丁嫄媛.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5):109-111.

[3]李国惊,谢建萍.从“拓展”走向“完善”——关于群文阅读“话题式组文”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38-40.

[4]太史迎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意识把握[J].赤子(上中旬),2015(06):157.

[5]王兆霞.解析小学教师对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解[J].赤子(上中旬),2015(05):88.

[6]葛道珍.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预习的操作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1):50-53.

[7]马学军,丁晓梅.小学教师对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9.

[8]武汉市钟家村小学课题组,危汉桥,邹萍,禹妮.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5):41-45.

猜你喜欢

高年段现状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