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2021-07-12葛继利四川音乐学院
葛继利 四川音乐学院
作为音乐作品重要载体的声乐,在各种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以歌剧为例,倘若歌剧中的声乐技巧过于普通且不出彩,那么就会影响歌剧人物、歌剧作品的情感表达。除此之外,声乐技巧还要注重在歌剧中的表现时机,若时机不恰当,同样会影响整部歌剧的内涵以及意境。在欧洲,音乐家们通常以“高嗓音”为傲,因为这种声乐技巧可以将音乐作品推向高潮,从而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与喜爱。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嗓音”逐渐演变出各种更为细致的音乐技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多。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歌剧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出现有利于让观众更深入的沉浸到音乐作品中。为了能让观众听清歌词,了解事件的发展经过,跟随事件的起伏产生情绪变化,表演者的声乐技巧必须过关。随着歌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碰撞与发展,花腔这种演绎华彩片段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花腔相比起传统的美声唱法情感更加饱满,对观众的感染力更强,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自花腔传入我国以来,应用颇广。相信很多人对芒果卫视《歌手》中声入人心男团的歌曲记忆犹新,他们就是将花腔这种唱法融进了流行歌曲中,推动了我国花腔艺术的发展。
一、美声以及花腔的具体特征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其实欧洲的美声唱法也是从普通唱法中慢慢演变出来的。18世纪后期,大歌剧已成为了欧洲的主流形式,随着大歌剧的不断发展对演唱者声音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演唱者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歌唱基础,还要拥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表演戏剧性。不论什么唱法依靠的都是呼吸发声,美声唱法与其它各种唱法最明显的区别为是否存在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为了凸显出声音的独特性,一般会采用真假声混用,而且美声唱法在演唱过程中必然会调动所有的共鸣腔体,这样才能在作品中演绎出独特的“味道”。另外,美声唱法对演唱者声音纯净度、字词清晰度都有明确规定。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欧洲的各种理念才传入我国,美声唱法也不例外。我国的音乐艺术家将美声唱法和国内本土的民族音乐相结合,发展出了各种新颖独特的形式。而美声唱法也在各位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呈现出“本土化”特征,这种特征为我国音乐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性、独特性。美声晕染下的民族音乐更加圆润、有张力,能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听觉体验。
(二)花腔
花腔最早产生于欧洲18世纪,而后欧洲音乐界有了一段花腔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最能体现花腔张力、感染力的是歌剧中的咏叹调,许多经典作品也被流传到了当今时代,成为了花腔最著名的代表作。花腔相比起普通的美声唱法其声调更加婉转、拖腔更加绵延,花腔在一部歌剧作品中并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作为美声的装饰音出现。
二、美声唱法对花腔演唱产生的影响
由于花腔演唱技巧是从美声演唱中不断发展出来的,所以美声唱法对花腔演唱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从理论上来看,美声唱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是通常、纯净、圆润,下面将阐述这三个方面对花腔技术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通畅
当演唱者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出时不仅要保持演唱的通畅感,更要维持个人气息的通畅,这样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绪以及魅力。从更专业的角度上来讲,演唱者气息、调子的流畅感能赋予其歌声更强烈的律动性,让声调与作品的情感合二为一,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了保持各方面的流畅感,演唱者使用美声唱法时需合理协调身体的各个发声器官,保持气息流动的均匀性,只有这样歌声才会呈现出浑厚、圆润、动听的感觉。各个器官的完美发声能让听众看到流畅、自然的作品,而且这种流畅感能更好的调动听众的情感共鸣。演唱者在训练时使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拓展演唱者的个人音域,帮助演唱者演绎更多类型、更高难度的作品。
(二)纯净
此时的纯净指的是演唱者自身音色的纯净,纯净的音色能让听众感受到清透、清脆。如果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音色杂质较重,不仅无法让听众沉浸到音乐作品中,还会影响听众对音乐作品情感情绪的准确理解。纯净的音色也是保障花腔这种装饰音效果更突出的有力保障。若想提高演唱音色的纯净性,演唱这必须消除个人紧张,让各个发声部位呈现松弛状态。
(三)圆润
圆润的声音能大幅度提高音乐作品的优美性。凡是有美声演唱的音乐作品,都比普通音乐作品有更强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很大一部分是由演唱者声音的圆润性体现出来的。圆润的声音有利于演唱者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听众的情绪。若演唱者因为个人原因导致声音出现尖锐部分,会大大降低音乐作品的整体质感和美感。
三、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价值分析
花腔演唱的特殊性导致花腔技术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旋律都有其特殊含义。“啊”在花腔演唱中运用的频率非常高,这个字音看似简单,但经过演唱着的技巧处理“啊”字便会呈现出音乐作品独有的韵律感、表现力、感染力。优秀的花腔艺术家能让听众在一个字音中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对这个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链接。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情感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而花腔和音乐作品的结合将这种特点放大放大再放大。平稳的声线能让听众感受到情感的细腻表达,激烈的声线则能让听众体会到磅礴气势之感。由此可见,声乐的艺术表现力更为灵活,更为多样。
(一)情感饱满
衡量一部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最重要标准为花腔演唱者的情感是否饱满。花腔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将感性的曲调和独特的声腔发声方式融合在一起,这种呈现方式能完美的表达出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花腔演唱者这种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样也是“心”与“声”的完美融合,这种紧密的联系,富有韵律感的节奏有利于让听众真心实意的体会到音乐作品的丰富魅力。此外,花腔演唱者的演唱过程同样也是他们内心想法的真情流露,所以观众能完美的跟随演唱者声调的变化感受到情绪的起伏。平缓的曲调能让听众感受到春风拂面,律动感强的曲调则能让听众感受到激烈的情绪起伏,这种瞬间的共鸣让听众完美接收到了花腔演唱者所发出的信号,为音乐作品赋予更多的生动感。
(二)气韵丰富
传统的美声花腔演唱方法有利于引起听众对音乐作品思想价值理念的思考,但这种情感共鸣仅处于表面,更深层次的作品思想表达未能真正传入到听众心中。为了提高音乐作品的演绎效果,让观众精准接收到音乐作品的人物情感和故事内涵,花腔演唱者需要利用声乐技巧将作品中的“神韵”传达给听众。为了让花腔演唱者的歌声“神形俱备”,不仅仅要求演唱者具备所有的花腔演唱技巧,还要拥有丰富的情感阅历,对作品有深入思考和解读。只有这样花腔演唱者才能剖析音乐作品的基点,并将合适的演唱技巧完美融入其中,提高声音的情感丰富程度,让听众深层次的接收到表演者想要传达的内涵。花腔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协调感,更要做好细节处理,例如尾音、头音等地方,只有完美处理好各个部分才能让声乐显得更加细腻,从而完美承载和表达出作品的音乐气韵。花腔演唱者若想让自己的演唱技巧更上一层楼需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审美体系,这样才能从抑扬顿挫、轻重有度、松紧适宜的演唱手法中精准的表达出作品意境。
(三)专业性强
花腔演唱者若想在艺术界拥有一席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依靠模仿永远只能落于下乘。作为花腔女高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萨瑟兰在情感表达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声线非常平稳,但关键时刻又会呈现出极强的声音爆发力和感染力,这些特点让萨瑟兰一度成为了欧洲歌剧“黄金时代”独领风骚的代表人物,她演唱的歌剧以及扮演的人物如今都已成为了经典。卡拉斯也是欧洲歌剧史上极具代表的花腔艺术演唱者之一,这位花腔艺术者极擅长表演悲剧,她依靠精湛的花腔演唱技术能将悲剧的渲染力扩展到最大。除了这两位艺术家之外能在花腔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家还有很多,由此可见,若想在专业领域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磨练个人技巧,找到个人擅长领域,从而将个人特色发挥到最大。
作为听众来说要拥有公平、专业、专一等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绝对公正的角度上剖析各种花腔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及内涵。听众的这种深刻剖析以及探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腔演唱者的个人能力提升,而花腔演唱者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会推动我国花腔艺术的丰富与发展。
四、歌剧《魔笛》中花腔唱段分析
《魔笛》是由著名音乐家莫扎特所著,这部莫扎特最后的著作融入多种歌剧元素,所以《魔笛》的表现形式、戏剧效果以及音乐语言都极为丰富。《魔笛》中的人物夜后是神话中黑暗的象征,她有两幕极为代表性的花腔唱段。
第一唱段中的夜后是一个失去了女儿的受害者,所以她的立场更偏向于人民大众。夜后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唱出了这段音调极高,技巧性极强的咏叹调《不要惧怕,亲爱的孩子》。这首咏叹调完美的展现了夜后失去女儿的悲痛心情,对女儿的强烈思念以及女儿被抢走后的夜后作为一个潜在的反势力,心中极强的复仇欲望。《不要惧怕,亲爱的孩子》这首咏叹调的难度极高,同样也是歌剧史上极为经典的一个片段,夜后的复杂情感要求演唱者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基本功,还要拥有灵活广阔的演唱音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力和感染力。
第二唱段中夜后得知女儿即将背叛自己,愤怒、羞恼各种情绪掺杂在一起让夜后唱出了《复仇的火焰在胸中燃烧》这第二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相比起第一首更加华丽,剧中夜后逼迫女儿杀害大祭司,并以断绝母女关系为要挟,这些丰富的情感糅合在一起,呈现出了夜后这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莫扎特为了精准的表现出夜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二首咏叹调中用了大量的颤音、跳音、快速走句等花腔演唱必备技巧,让观众体会到了极强的震撼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花腔演唱效果极为震撼,但对花腔演唱者的要求非常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花腔演唱,这不仅仅要学习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花腔演唱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多了解和关注花腔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了解花腔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腔已逐渐融入到了我国当代音乐体系中,为了让花腔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中国音乐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气韵,花腔演唱者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