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政务数据应用展望
2021-07-12梁金灿河南理工大学
梁金灿 河南理工大学
引言:大数据时代,城市已成为要素高度集聚、多元复杂交汇的“巨系统”,城市管理的难度前所未有。要确保城市高效精准施策、安全有序运行,依靠传统人海战术和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实现。推动城市管理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公共服务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推送型转变,迫在眉睫。近年来,各地区也都加快了脚步,开始了打造城市发展、城市治理、城市服务现代化的新篇章。
尽管一些城市在形成治理体系方面下了功夫,但是,普遍的情况是,各政府部门的工作依旧交叉重叠,数据依旧存在壁垒,难以发挥整体性势能。要构建多维一体的城市管理共同体,就要充分发挥好大数据的服务管理能力,使其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府部门在大数据推进过程中的的努力方向。
一、深度智能,“大数据+智能服务”
打造“立体”智能画像。以数据为画笔,利用大数据对办事群众和企业进行多维度描绘,勾勒出办事人员360度立体画像。通过采集税务、工商、卫生、医疗等政府部门资料、结合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行业行为数据,形成基础数据模型。综合行业数据和年度数据等各维度数据指标,提取信息特征,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办事人员查询相关法规政策的行为规律。实现企业信息的实时调取、多维度查询、智能分析与归纳。
提供“多维”智能推送。凭借办事人员行为特征数据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务服务,有指向性的推送相关政策法规、服务指南、征税提醒、违章数据等信息。通过“三微一端”等互联网渠道,基于“智能画像”,设置行为特征标签,向相符合特定标签的办事人员发送推荐信息。与实体办事大厅相结合,采集并汇总业务系统中与服务人员相关的数据和外部信息,从属性、效能、满意度、负荷、独立性5个维度,为政务流程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服务能力指数的建立提供基础信息。
二、拓展渠道,“大数据+多维管理”
强化数据应用。利用网络爬虫获取第三方互联网数据,由之前的结构化数据向非结构化数据和全量数据延伸。将取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从源头汇聚,经过筛选、匹配等操作步骤,建立电子数据仓库,针对每个企业形成不同电子档案数据,从而可以个性化的对企业作出更精确的预测和判定。充分利用各部门内部数据、第三方关联数据扫清企业办事死角,监管游离于管控之外的交易和经营信息,防范和处置相应风险。
深化数据共享。政务数据关系国计民生,一方面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管理平台,进行多部门数据共享,经过数据的采集、筛选、汇总、分析等流程,实现政务数据整合增值,助力数字政府发展。另一方面将数据融合贯通,通过智能分析,服务整个产业链,为企业上下游提供生产帮助,实现数据“迎进来”和“走出去”。
三、建设团队,“大数据+人才队伍”
人才专业化。打造政务大数据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常态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构建良性循环大数据人才生态体系。加强对应用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管理科学等多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优化人才正向激励和保障机制。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探索联合高校培养、建立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助推大数据理念普及和培训教育,树立数据共享意识,营造大数据文化氛围。
工作团队化。注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设立大数据专业人才库,组建大数据工作团队,以工代训增强大数据人才需要具备的发散思维、操作技能、业务沟通等能力。采用导师培养制,以老带新,全面提升大数据人才理论实践水平。注重加强基层大数据人才培养,以点带面,扩大大数据人才的覆盖范围。
四、互通有无,“大数据+智慧政府”
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建设数字政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有力抓手。当前,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效能提升,已经成为深化“放管 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各地大数据管理部门的成立,将进一步推进大数据的整合和应用,对各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具有重要意义,是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现协同办公。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各类信息快速增加,业务处理日趋复杂,从税务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从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再到全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都对大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以敏捷政府为目标,以共享协同为核心,以组件定制为特色,对各部门公职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编码,整合业务系统、综合办公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实现各项业务在内部协同办、并联办,打造政府内部协同办公一张网”,全面实现网上办公、掌上办公、协同办公、智慧办公,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