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联动激活山东滨州消费市场“内循环”
2021-07-12路来军滨州市统计局
路来军 滨州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对消费市场冲击严重,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供求脱节现象也逐步显现。滨州市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推动供给侧改革,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出台各类促消费措施,推动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发展电子商务等消费新业态,有效引导消费复苏。全市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发展,消费趋势持续向好。
一、社会消费水平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
随着滨州市应对疫情冲击成效显现,第三季度滨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季由负转正,比上年同期增长9.5%,但因前期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呈下降趋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41亿元,同比下降4.5%,比一季度提高了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前三季度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9亿元,同比下降4.2%,好于城镇市场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好于餐饮消费。上半年因疫情原因,餐饮行业受创严重,但是基于互联网+和新消费模式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实物商品的销售影响较小。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餐饮收入43.23亿元,同比下降14.7%;商品零售额464.21亿元,同比下降3.5%,高于餐饮收入1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稳步回升。1-11月,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149.8亿元,增速-1.7%,增速位列全省第2位,比1-10月回升1.8个百分点。
二、合理引导,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受疫情影响,当前出现供需两端复苏不同步的情况,需求恢复的速度明显慢于供给。需求侧管理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离不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滨州市大力开展促销活动、扩大消费规模。以“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和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策划举办产品展销会、年货长廊、特卖巡展、让利酬宾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扩大城乡消费,培育节庆消费。同时,大力发展夜经济和假日经济,发放电子消费券、不动产消费券等,提振消费信心,有效引导百姓消费。
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全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发挥商场、超市窗口服务示范作用,从树立行业新风,提高职工文明素质,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文明诚信经商等方面做起,努力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固本培元挖掘更大内需潜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前三季度,滨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0元,增长3.0%,列全省第9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0元,增长1.7%,列全省第1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1元,增长4.6%,列全省第7位。1-10月,城镇新增就业2.9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1.4%,城镇登记失业率2.22%,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稳定的就业和持续增加的居民收入,解除了居民消费的束缚,消除了“敢消费”的后顾之忧。
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疫情期间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无接触购物,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超市企业通过自营或外部电商平台实现生鲜等食品销售和配送,升级消费方式方法。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等传统企业网络零售增势迅猛,1-10月,滨州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59.3%。
三、优化创新,供给侧改革持续加力
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在优化供给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深化改革开放上持续加力,滨州市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开展创新,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要。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建设。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市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保持在95%以上,无单独业务办理系统事项全部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大力推进“一链办理”,市县两级分别推出50项主题式“一链办理”服务事项,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实现“一链办理”。
抓好税费政策宣传辅导。对涉及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清单式梳理,集成88条财税政策操作指南,多渠道发放相关企业,并根据政策调整变化,及时动态更新,确保操作指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通过线下“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线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与企业“心贴心”问需问难、“面对面”寻策问计、“实打实”整改落实,全面宣传辅导财税政策,帮助企业疏通“堵点”“难点”和“痛点”,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密切跟踪分析政策运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做好减税降费有关数据测算、分析,深入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对企业税负、财政收入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客观反映减税效果。健全快速响应机制,对于企业在享受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诉求,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处理。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实施容缺提速,建立健全“承诺容缺后补”制度,对节能审查、取水许可等33个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容缺后补,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要素保障,聚焦“标准地”、“标准厂房”、“拿地就开工”、“3511”等改革事项,加大力度,精准施策,以要素保障加快项目落地。推行帮办代办,全面实施投资建设资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改革,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业务闭环”的帮办代办体系,为投资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