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年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和备考建议

2021-07-12策划新作文执行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材料

@策划/新作文 执行/明 灯

高考作文“岁岁年年题不同”,但如果我们明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思维、新特点和新趋势,其实每年的命题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纵观近5年高考作文命题,其紧贴生活和时代特点、注重传承与思辨导向的命题原则得以强化,更多地关注时代社会,更多地关注生活本身,更强调对社会问题和自我人生的思考。可以说,关注国家、社会及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仍将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向。让我们在广阔而有界限的写作天地里自由驰骋,这正是高考作文命题日臻成熟的体现。

回顾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五大特色

一、时代与家国的关切

新时代召唤新青年,塑造新青年,成就新青年;新青年应感知新时代,融入新时代,推动新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梳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主题频频出现。

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中囊括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北京卷第二题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2018年的全国Ⅰ卷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

2019年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的“爱国情怀”;

2020年天津卷对“中国面孔”的思考等。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已行不通,我们不能与社会脱节,需要充分了解世界。青年学子们需要更多地站在时代的“C位”上思考问题,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

二、经典与文化的传承

2017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题和书有关: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和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

2019年北京卷“中华文明的韧性”、上海卷“中国味”则凸显中国元素,引导我们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文化自信。

作文题越来越多考量经典与文化,这要求我们多读书、勤思考,了解历史,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以文化人、育人的要求。

三、思维与视野的延展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强化对我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考量,倡导我们主动思辨、理性分析,在遵循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全面、发展、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种强调逻辑思辨能力和科学理性品格的特点,会在202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更加突出。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说:“教育不仅仅是认识社会、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高考作文将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让我们将个人体验和情境深度结合,从外显的看,到内在的思,很好地将综合素养和思辨态度相结合,充满了“生气”。

四、素养与生活的对接

2016年9月,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

“核心素养”综合表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具体内容见下表:

“核心素养”六大素养无疑是高考作文考查的“母题”,而十八个基本点则是写作命题考查的热点主题。

纵观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不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尤其与“核心素养”关联的“道德”“文明”“诚信”“责任”“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文化”等关键词,一直是作文命题考查的热点。贴近我们实际,彰显核心素养,注重生命成长的感悟,这种原则会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得以强化。

五、任务和语境的凸显

延续近几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对任务的强调,这两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目依然设置了明确的任务与语境。比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整个材料以时间为线,创设了18岁的高考青年与新世纪的祖国一路同行、成长的语境,让考生自觉把自己18岁的经历和祖国新世纪的发展成就联系起来,代入感较强。另外,写作的对象也很明确,那就是2035年的18岁青年。可见,明晰任务驱动作文和交际语境写作依然是重中之重。

锦囊 考生应从六方面入手备考高考作文

一、关注现实生活,储备鲜活素材

高考作文命题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这种接地气的命题考查方式,昭告我们要关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要关注时政、民生、自然等方面的热点事件,要对这些重大事件、热点事件做深入思考。

多浏览时新报刊,多关注新闻媒体,上网有针对性地搜索,都是较好的方式。将时事与个体感受有机融合。作为新时代高中生,一定要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去关注时事,关注新时代,真正从实践中、从现实中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在储备素材时,要学会方法。在当今媒体发达的时代,各类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尤其要关注普通人物上“头条”的原因和简单事件背后的道理。我们可以关注新闻事件下的跟帖评论,但更要有自己的独到分析,这样才符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要求。我们还要学会按专题建立自己的储备库,丰富积累,充实语料。2021年对我国来说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份:按照计划中国将会组建成自己的太空站;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将大规模地投入商用;首次进行火星探测任务……很多时候,我们要关注新闻的纵向发展,也要关注其横向联系,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分析社会热点背后的故事。

二、多读新鲜时评,强化理性分析

高考作文命题热衷于现实问题,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辩证看待,让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注入鲜活血液,才可能使思想步入高端。

这需要养成阅读一定量时评类文章的习惯,尤其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最新的时评。时评体现出对当下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社会现象等的深度剖析,体现出思维的多向度和深刻性。阅读时评不仅是积累鲜活素材的需要,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思维的发散性和文章写作的逻辑性,在阅读中对此类问题多些分析解读,大大有助于审题立意和结构安排能力的提升。

高考命题材料可能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情景下的有关情节,从而突出人格品质的凸现。同时,高考作文命题还将会以抒写“我”的真实情感为中心,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侧重写“我”的所思、所想与所感。大家必须把现实生活作为写作的触发点,将自己的思考体现于作文,从而达到不吐不快的境地。

三、强化思辨训练,提高审题意识

无论是跟热点、接地气、有鲜度的时政材料,还是有意蕴、待生发、有深度的经典材料,都需要有一双理性思考的慧眼,需要有一颗情感体验的慧心,才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提升高考作文写作的审题立意能力,需要在备考中强化训练。不同材料类型,其审题立意的思维方式是有所差别的,比如故事类材料要着眼结果,人物类材料要注重态度,寓言类材料要弄清寓意,引言类材料要明确事理,时政类材料要关注意义等,有必要分类型进行练习,以提升对不同材料形式的作文命题的审题能力。

我们在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找准材料的最佳立意,注意议论的结构,注意例证的新鲜。我们想要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保你的理解不会走偏,不妨参考以下步骤。第一步,阅读作文材料,分清层次,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提炼出关键词;第二步,总结材料背后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第三步,“我”的观点与见解;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契合材料的主要内容。

四、审视地域文化,突出个性真情

我们往往把时新热点人物、事件看作“高大上”的材料,却视而不见身边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温度的材料。此类材料给人真实、亲切、新鲜的感受,不仅已成为作文命题材料,也是写作最优的材料。

有个性和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材料就是烹制佳肴的好料,遗憾的是写作中往往被忽视。地域文化材料包括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服饰传统、建筑民居、地方文艺,甚至方言俚语等。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地域风采,感受精神风尚,开掘文化内涵,思考地方发展,无疑是很好的写作方式。

五、对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化思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语文课程要能使我们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社会。这其中的人和事,需要我们去理解与判断。我们有理由相信,2021年高考将会更加注重选择思辨性材料进行命题,对我们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如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或心理现象,引导我们以思辨的眼光加以审视,展示哲理思维,挖掘思辨底蕴。我们在写作时,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来深入论证自己对某一思辨性命题的独特见解。

六、注重阅读积累,弘扬文化传统

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促写,读写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多读是一条通向写出高质量文章的成功之路,多阅读含金量高的名著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规律,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将会更加注重发挥高考作文对阅读的导向作用,更加注重选择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进行命题,引导我们关注经典,倡导我们写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如选择有关名言名句、古典诗词、经典名著、传统礼仪、传统服饰、传统绘画、传统戏剧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方面的电视节目等,以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强化文化自信。

尤为重要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将赋予经典阅读以时代意义,从而有利于激活我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个性特点。如此一来,这种作文命题也便更有利于引导我们注重阅读积累与思考。

延伸 高考作文常考四种关系与四种母题

▲四种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倡导公平竞争,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学会沟通,学会尊重与宽容,学会赞美与鼓励,倾听他人,善待他人,团结协作,感悟亲情、友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遵守社会规则,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呼唤法律意识,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等。

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的追求,关注人生规划,关注健康问题(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人格的、个性的),注重内心的探索与自我反省,促进自身发展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热爱自然,关爱自然,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树立环保意识,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四大母题

这“四个关系”体现在具体的试题之上,就总结出了作文常考四种母题——“哲理思辨”题、“价值观念”题、“文化现象”题、“生活情境”题。

1.“哲理思辨”题

哲理思辨是检验一个人处世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的几年中,我们都学习过辩证法,学习过对立统一等观点,而考纲也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进入大学、社会后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哲理思辨”题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极为青睐的命题类型。例如,2021年高考上海卷“对于‘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的哲思”材料作文属于“哲理思辨”题。

2.“价值观念”题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个人素养的体现,很多命题都是在考查我们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没有偏离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人生观。

3.“文化现象”题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但文化反映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不好的文化现象会对一个国家的形象造成损害。所以,关注文化现象,对文化有明确的认识,不仅是高考作文命题专家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素质。

4.“生活情境”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者有意拉近我们与生活的距离,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常常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景来命题,考查我们对自己日常生活事件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这类试题新颖、别致,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和宿构。2020年,“小人物”在高考作文题中被提到的次数也最多,包括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快递员、司机、教师、新闻工作者等。

结语

从2015年起,中国高考作文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高考作文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以时代意义为引领,强化情境和交际运用,立足思维与表达之根本。其中最明显的是出现了任务型作文(任务驱动作文)。以时代意义为引领,决定了高考作文所选素材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时代特征。但是并不限于此,有些寓言故事、历史史实、自然现象等,其内涵也富有时代意义,也可能会在高考中出现。

2021年的高考作文,思辨性应该会进一步增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应该更高;从内涵上来说,应能够最大程度触发我们的思考或触动我们的情感,引领我们精神成长。当然,未来的高考作文也应会朝着真实写作发展。所谓真实写作,即与生活紧密相关,与学习同时发生。作文,不再是专门为了写给考官看的一种公式化的文字,不再是一种为写作而写作的码字行为,而是转变为生活本身需要写作,目的是培养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字素养。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材料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对联为高考作文增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