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乙酰半胱氨酸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价值分析
2021-07-12杨娴梅李献荣
杨娴梅 李献荣 冷 萍
(文山州中医医院肺病科,云南文山州 66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1-2]。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基于此,研究针对文山州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乙酰半胱氨酸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旨在为临床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文山州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 (69.56±3.64)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 (9.8±2.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 (70.02±3.36)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 (10.2±2.7)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WS 318-2010)》[3]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②生命体征稳定者;③具有自理能力及家属可照护者。排除标准:①智力障碍无法交流者;②患肿瘤等重大疾病者;③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④患有结核及肺动脉高压等影响运动疾病者;⑤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研究经文山州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且患者均知情研究,自愿参与。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对临床不良症状 (咳嗽、咯痰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58,规格:4 mL∶30 mg)治疗,2~3次/d,每次1安瓿 (30 mg)。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其中氨溴索注射液使用方式同对照组,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71,规格:3 g∶0.1 g)则采用口服的方式,200 mg/次,3次/d。试验组和对照组都连续治疗半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咯痰等不良症状基本消失;血清因子水平恢复到正常值。有效:临床不良症状得到改善,炎症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清因子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无力、头痛、过敏等。血气指标:氧分压 (PaO2)水平参考值: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水平参考值:80~110 mm Hg。炎性因子测量: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降钙素原 (PCT)。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收集归纳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试验组:显效3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3.3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的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均提高,PaCO2水平均下降,试验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对比 (,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对比 (,mm Hg)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aCO2 :二氧化碳分压;PaO2 :氧分压;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CO2 P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0 54.69±9.26 37.42±7.08* 51.24±8.31 76.54±9.31*对照组 60 55.34±9.63 46.56±9.01* 50.12±8.23 67.13±8.58*t 0.377 6.178 0.742 7.431 P 0.707 0.000 0.460 0.000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对比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在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因子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并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对比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PCT:降钙素原。
组别 例数 CRP(mg/L) WBC(×109/L)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0 56.81±6.46 23.26±5.84* 12.97±1.75 4.89±1.02* 2.81±1.21 0.06±0.03*对照组 60 55.38±5.99 34.95±5.89* 12.82±1.63 8.72±1.64* 2.79±1.23 0.25±0.12*t 1.257 10.917 0.317 5.421 0.372 4.376 P 0.211 0.000 0.546 0.000 0.521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恶心2例、无力1例、头痛2例、过敏1例;对照组:恶心5例、无力4例、头痛6例、过敏1例。试验组不良症状发生率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和遗传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存在密切关系[4]。病情变化较快,在急性发作期病情能够迅速加重,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5]。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呼吸急促等,临床治疗上主要应用氨溴索注射治疗[6]。它除了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和纤毛运动有促进作用,还可以使患者排痰过程更加顺畅,减少了痰液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7-8]。但是氨溴索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引入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求达到理想效果。
研究结果表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73.33%),通过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aO2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aCO2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因子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并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乙酰半胱氨酸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较好。主要原因是作为黏液溶解剂的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对大部分由于黏液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乙酰半胱氨酸作用机制是与分子中所包含的疏基 (-SH)作用,使二硫键产生断裂,降低痰液的黏性,使患者能够更容易排痰。
综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清因子水平,减少在治疗过程中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