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高:用真情谱写岁月韶华
2021-07-12文/禾石
文/禾 石
朱启高是地道的陕北人,早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他是中国音协会员、陕西省音协理事、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日本大阪淡神文化研究会音乐考古研究员,日本大阪日中文化艺术学院教授。曾创作舞蹈音乐《三山刀》《霸王鞭》获法国戛纳国际民间艺术节优秀作品奖;舞蹈音乐《情深意长》获文化部优秀作品奖;多部音乐作品获陕西省奖项。院线电影音乐故事片《赶牲灵》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优秀作品奖,这部影片曾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多次播放。
陕北二十载,大阪二十载
朱启高是一位对音乐十分敏感,对作曲热情满满的人。虽然他以二胡专业考入当地文工团,但进入西安音乐学院后,校园里丰富多彩的音乐学科,专业的学习氛围让他对作曲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课余时间自学作曲四大件,有不懂不会的地方就去找专业老师求教,朱启高在音乐学院学到了扎实和系统的作曲理论知识。毕业后,朱启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陕北,一待就是20年。他先进入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前身为榆林民间艺术团)工作,这里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他也亲眼见证了民间艺术团的建设和发展。几十年过去了,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榆林乃至陕北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创作、演出、研究地方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大型专业院团,有着优质的编创队伍、强大的演员团队、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榆林艺术精英荟萃之地。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致力于挖掘、整理、加工和展示陕北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及地方特色文化和戏曲研究保护、创作、公益性演出等职能;承担创作和排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剧(节)目,组织策划各类文化惠民服务和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负责全市艺术教育,培养歌舞、戏曲、声乐等专业艺术表演人才,对陕北民间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理论研究;还有《陕北民间艺术研究》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朱启高在法国戛纳国际民间艺术节上的获奖作品——舞蹈音乐《三山刀》《霸王鞭》,文化部优秀作品奖——舞蹈音乐《情深意长》都是在榆林民间艺术团时期创作完成的。
除此之外,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还创作推出了《陕北大秧歌》《跑驴》《寸跷》《五月散花》《哪达达不如咱山沟沟好》《大漠红柳》《陕北人》《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东方你就一个红》等陕北民间歌舞剧及戏曲、小品、声乐作品200 多个,整理本地区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民间舞蹈等资料300 多万字。其中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得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等等。“来自生活”,是他们坚持如一的创作理念;“高于生活”,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培养人才”是他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 沈鸿扮演着——郝亮亮
◎ 童玲扮演着——王晓怡
朱启高离开榆林民间艺术团后,调入榆林市文化局艺术科和文化交流处开展工作。1996年,他被派遣到日本大阪做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传播和教授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大阪期间,他不但给热爱中国音乐的日本人传授知识,还坚持做自己的老本行“作曲”。中国和日本都有十分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和元素,日本的很多音乐都受到中国音乐文化的深远影响,朱启高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热爱中国音乐的日本人更快更轻松的听懂中国音乐,接受中国音乐。于是,他扎实的作曲技术就派上用场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改编。他一方面向日本人展示中国的民族民间乐器的演奏,另一方面将中国民间音乐的曲调和旋律进行改编,可以适合日本民族乐器来独奏、合奏甚至重奏。更多的日本人开始对中国音乐感兴趣,并且加入到了学习中国音乐、中国乐器的行列,在日本大阪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学习中国音乐文化的热潮。朱启高说:“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博大、包容,屹然耸立在世界民族音乐之中,而传承发扬民族民间音乐,让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作为一位民族音乐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这是一项艰巨且持久的任务。”为了这个信念,朱启高在大阪一干又是20年。
回归故里 再创佳作
2016年回国后,朱启高的创作任务就接连不断,有各种风格的歌曲,不同体裁的器乐曲。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电影音乐故事片《赶牲灵》,其中的主题歌就是朱启高创作的。这是一部带有艺术情怀和陕北情结的电影,以陕北民歌《赶牲灵》的作者张天恩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张德义与翠翠之间曲折又真挚的初次爱情故事。《赶牲灵》融合音乐片、故事片等多种样式,被称为我国新时期第一部音乐故事片。影片于2017年1月19日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荣获优秀作品奖后,又参展了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8月初入围蒙特利尔电影节。
2020年,朱启高又接到了一个重大而严峻的任务,大型陕北民歌剧《岁月韶华》剧组找到了他,委托其担任这部歌剧的作曲,该剧要在10月份参展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的,可拿到剧本的时候已经是7月份了,时间非常紧张。短短3 个月的时间,从前期创作,到审稿,修改,再到后期的定稿制作,最终创作出了将近40 首作品,如此庞大的工作量真是非一般人可以完成的。
陕西省艺术节是陕西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每3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专业艺术激烈竞争,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的艺术盛会。而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的成功落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精品剧目和作品。艺术节举办了全陕西省“文华奖”专业舞台剧目演出评奖等,邀请国家艺术基金精品剧目展演等重要活动,充分展示了这3年来陕西省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和文艺工作者的推陈出新。期间,来自全省的32 部文华奖参评剧目在宝鸡连续演出了64 场,最终评选出综合奖、单项奖共25 个。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朱启高担任作曲的大型陕北民歌剧《岁月韶华》(编剧康世进,导演李俊强,王晓怡、郝亮亮领衔主演)在本届艺术节上崭露头角,最终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作曲家朱启高个人也因此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作曲)”。
◎ 朱启高荣获 文华优秀剧目奖(作曲)
《岁月韶华》以塬北公路建设史为主轴线,以知识分子童玲和沈鸿一家四代人扎根塬北,不忘初心、守望理想、献身公路事业的人生经历为切割面,讴歌和赞美了黄河流域公路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筑路人默默奉献与爱情坚守的精神情操。作为《岁月韶华》的作曲,朱启高特别称赞这部剧本里的唱词,既有地方特色,又不墨守成规,还有很多创新和探索,这为音乐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也让朱启高能够在以陕北民歌为基础的创作上有了不同凡响的创新性。这部民族歌剧有陕北民歌的原汁原味,又有现代歌剧中时尚的色彩和元素,不仅接地气还与国际接轨。
“站着你是一座山,躺下也是一道川,风风雨雨筑大道,坎坎坷坷走雄关……”。上世纪50年代末,在北京某大学留校任教的童玲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陕北公路建设——她父亲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在黄土高坡、黄河岸边,她和沈鸿走进婚姻殿堂,成了名副其实的陕北筑路人。20年后的1977年,组织给童玲“平反”,全家可以返京,此时她们的女儿沈向阳正赶上恢复高考,沈鸿满怀信心准备让正在恋爱的女儿回北京应考,童玲则坚持不离开陕北。在矛盾冲突中,俩人不得已离婚。沈鸿回了北京,而童玲和女儿留在了陕北。进入新时代,从事过210 国道、全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建设的童玲在杖朝之年又参与了黄河1号公路的建设,并与女儿女婿针对违法承包工程、施工违规操作进行了坚决斗争。在一个深秋之夜,隐藏病情多年的童玲在“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信念中走完了自己的筑路人生,留下生命中的岁月韶华……
朱启高说:“歌剧的魂在歌,《岁月韶华》的创作,根基离当然不开陕北民歌,整部剧有40 多段音乐,每一段音乐都是从陕北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在里面还运用了一些板腔调、板腔体的手法,当然还有一些咏叹调等西洋歌剧的唱法,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合唱,但是它的根基都离不开咱们的陕北民歌。《岁月韶华》是我们榆林历史上第一部陕北民歌剧,真正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那就是用我创作的这部民族歌剧来讲我们榆林自己的故事,我们本土的故事,用这部歌剧传递一种务实精神,传递一种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