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实验教学
2021-07-12刘芬芬
郭 冰 刘芬芬 孙 江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组织环节是保障一切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组织环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时,要把握五个基本原则,以此来制定配套制度,为后期的有效落实及反馈调整夯实基础。
1 原则
依据课程内容和能力素质培养方案,结合教学常见问题,概括出教学组织环节中应遵循的五原则。
1.1 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资源配置高效性。这是一个宏观的原则。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高效性原则是指将有限的资源通过精细化管理,快速准确地进行统筹安排,达到较高的利用率。
第二,教师个人工作高效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之一,具有指引方向、夯实基础的作用。教师个人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展和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放到突出位置上[1],提高每个教师的工作效率是教学组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第三,接受新事物高效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般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有与时俱进的革新。对于新的实验项目的研究,新设备的操作等,都应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步伐,以促进新生教学力量的快速成长。
1.2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高效性原则的进一步要求,指对待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制度和方法,从而可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整个教学活动层次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师经验分层次,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辅导分层次,教学对象分层次。这样可以目的明确,因材施教。
1.3 适应性原则
第一,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理论课的基础和延伸。适应性原则主要指在教学组织环节中要重视与理论课相衔接、相适应的原则。第二,要与时代要求相适应,追赶时代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第三,与教学对象、教学层次的知识水平相适应。
1.4 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主要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各对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2]。在教学组织中,突出互动原则,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把整个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井然有序又不失活跃的气氛。
1.5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涵盖了时间、空间上的众多元素。首先,开放性应该伸展到各个环节,坚持教学内容上、形式上、思想上都坚持开放,放宽眼界,及时吸收新发展、新趋势,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其次,高等院校的教学组织应该有一定的自由,一定的弹性,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研究空间,将一些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物质基础,以便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3]。
2 制度
可以针对教学实施者、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过程这三要素设计较完善的制度,以便将以上原则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科学、规范、严格的制度是保证教学正常展开的前提条件。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在现行制度基础上,围绕每个教学环节,制定出“2+1”模式制度。
2.1 课前调查制度
实行“2+1”课前调查制度。“2”是指网上课前问卷调查和预习调查。这两项由教师给出固定的题目,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以便快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预习情况。“1”是指主观问题的调查,由实验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学生在课前提出的个人主观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困难。
2.2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对于青年教师,尤其是工作不到三年的,实行“2+1”制度。“2”是指两个人一组,由本教研室的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和一名青年教师组成,以反复听课、指导修改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熟悉业务[4]。“1”是指新开课的教师必须进行试讲,由教研室至少三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分数低于某成绩的,不允许上岗。
2.3 理论课学习制度
为了使实验课与理论课更好地结合,实行“2+1”理论课学习制度。“2”是指实验课教师要选择两门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课进行学习,必要时跟班旁听,以便掌握本班学生理论课学习的进度、掌握程度。“1”是指与理论课程教师开展合作,设计试讲一堂理论课,体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共同点和差异,以便更好地设计实验教学。
2.4 集中备课、课件评审制度
实行“2+1”备课、课件评审制度。“2”是指每学期进行两次课件评审,分别放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在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艺术性、亮点等方面展开。将精致课件推广使用,且可推荐参加多媒体课件大赛或精品课程的建设。“1”是指每学期末集中备课,准备下学期的教学材料。集中备课可有效同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并使教师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细节。
2.5 听课制度
实行“2+1”教学督导制度。“2”是指教研室每两周组织一次随机听课,集中讲评。“1”是指对于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要约请学院专家来听一次课。落实严格的听课制度,可以使教师个人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效果。
2.6 电子文件库管理制度
实行电子档案“2+1”管理制度。“2”是指两个电子文件库的建设,即实验报告文档库和大学物理实验试卷库。“1”是指针对每一个教师,建设相应的电子档案,除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成果,电子课件等基本内容外,还应包括个人特长及参加过的活动,以便于教学资源与人员的统筹,帮带协作活动的安排等。
2.7 自动化选课制度
实行“2+1”选课、调课制度。“1”是指有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选课。“2”是指两个自主,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这两个自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研究空间[5]。
2.8 学生参与管理制度
在20人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实行“2+1”学生参与管理制度。“2”是指将20人分为2个组,每个组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和选择权。“1”是指每个组中选出1个负责人,负责督促每个组员的学习,并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 成果
遵循教学原则,运用“2+1”模式制度,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形成了系统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使其能够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走上教学岗位,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任务。 建立了统一的电子文档库,可以快速地、统筹地配置教学资源。编制了计算机选课系统,实现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目标,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在专业课方面和初级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学生实验平均成绩得到提升,研制创新产品套数及质量有所增加。加快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有能力,有担当,参加各种教学类竞赛及创新大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