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2021-07-12李娜
李 娜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134002)
0 引言
“一带一路”的提出,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强调共同发展理念的同时,形成与其他国家长期合作的战略方针,在不断的交流与沟通中,以原来的地区合作平台为基础,提倡和平发展,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国家进行良性互动,政治方面相互间信任,经济方面相互融合,文化方面相互包容的共同发展体[1]。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则是以创新作为依据,要求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有所创新,具备一定的原创性、开拓性,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行动从中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我国顶层战略设计中,国家政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一再强调高校要培养创新创业综合型人才,此政策的实施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响应,并且在不断推进与改革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中去。
1“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遇
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各地区的高等院校也开始紧跟“一带一路”步伐,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革,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以及升级,这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而言是非常好的机遇,为此高校要在教育体系中以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作为理念,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方针这一机遇,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规模作为基础目标,加大对于贸易、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更好的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区经济规划以及后续发展策略的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3]。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将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幅度地提高,进而才能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的深入发展。所以人才是重点,为此高校要将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针,实现学科的构建、专业的设计能够衔接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的人才与区域就业市场预期效果相契合,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应该紧密联系地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策略,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发展经济,将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度融合。
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 教育目标
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很多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方面,以此作为了最终的教育目标,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作用并未给予高度重视,也未真正的理解其实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也是对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高校教育中极其关键的部分。“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对于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而这同时也强调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应该将创业理念与技巧作为教育的重点,进而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进行培养。而当前高校在教育目标设置上有所偏差,对于理论过于看重,进而造成学生片面地认识创业其实就是就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仅仅只是为学生就业经验的总结多一条方法而已,反而使得学生创新创业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2 课程设置
“一带一路”引领之下,各个高校也都相继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商务谈判以及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的编写等,虽然创设的课程内容非常多,但是在设计方面却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合理、没有针对性等不足之处。
首先,课程设置对于创业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视,却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50%以上的课程内容更倾向于创业的设计方面,关于培养创新理念、精神、意识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并未涉及到太多[4]。除此之外,60%左右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理论教授作为了重点,对于实践教学有所忽视,极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密切,创新与创业难以融合。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二者分离,不同的学科之间创新创业教育是独立存在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统筹。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关于创新方面的教学也仅仅是只谈论创新,关于创业的教学也只是会涉及创业,未针对学生专业的背景、专业特长等进行充分的考虑。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缺乏合理性,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融入其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将其内化为实际行动,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
2.3 师资力量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这也对高校师资力量提出了高要求,而老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引导者,就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全面了解。但是,当前在很多高校中都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无法为创新创业教育更好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不仅专业水平较低,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体系、教学规划难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课程内容设计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制定的教育方案缺乏针对性、可行性。而且,还有很多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课堂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以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的教学资源为依据,教学缺乏针对性,虽然也有一些高校通过外聘成功的创业人员、当地的著名企业家来校兼任创新创业教学导师,开展一系列的讲座、课程等,但是总体来看组织协调性以及制度方面有所欠缺,只是适合短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并未形成长远有效的教育体系。
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3.1 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在1989年的时候创业教育理念就已经被提出,并且指出了一个人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学术研究的能力,二是职业技能掌握的能力,三是事业心以及开拓创新技能的能力[5]。而这里所提到的第三方面能力侧重点就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岗位创造创新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一带一路”步伐的不断推进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可以说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同时也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为其未来发展、就业开启了指明灯,以创业来将就业带动,不但增加了就业形式,而且拓展了就业的思路。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之下,双创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源动力,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高校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必然趋势。为此,高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就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明确,核心内容是哪些?具体的工作实施从何入手?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这都是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创业项目、科技创新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高校不能将其等同看待,在创新创业教育核心目标的设计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服务区域、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以培养计划、过程、方法、目标等全过程为切入点,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创新的同时,确保培养质量达标。
3.2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高校培养人才、专业的设置方面都提出高要求。为此高校要对自身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的设置进行调整,使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首先,是培养计划的修订,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将专业培养计划中融入科研训练,以学分制为依据,安排专门的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进行教学,为其提供丰富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在进行科研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专业素养提升,重视创新精神培养。而学校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能够将科研项目作为基础,积极主动地申报创新专利,并且将科研所获得的成果转化为实践。
其次,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为基础,在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以后,将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例如,通识+专项、线上+线下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创新创业课程展开重设,既有公共、专业选修课,又涉及公共必选课,也可以将SYB、KAB等一些基础性质的创新创业课程引入,使学生不同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是实践教学的构建,对学生所开展的不同类型创新创业实验、科研等项目给予大力扶持,通过有效实施创新创业计划、科研项目基地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导师只要在其中做好引导即可,在此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还可以与政府、企业、创业园等社会组织形成合作关系,为大学生创设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高校为主体,形成联赛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向学生普及更多创新创业的知识,另一方面同在比赛参与中,他们自身专业知识强化,创造力激发,同时也为以后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奠定扎实基础。
3.3 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生活规模有效结合,本身三者在教学中相关内容重叠,并且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主要也是由学生处、团委等,负责相关事宜,为此要将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开展的各个部门资源进行整合[6]。学生处、团委对创新创业社团的构建,相关竞赛的组织、申报等负责,将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大力推广,使其影响力提高;教务处、科研开发处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制订,给予其政策、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例如,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平台的构建等。而高校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构建起以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专业辅导为主的师资团队,通过外聘当地成功的企业家、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等来校兼任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
3.4 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这一新兴的科技手段已经逐渐普及,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方式。“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由于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也正处于探索以及完善阶段,对于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也正层层展开,探索着前进,都希望能够将各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而互联网为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机会,例如,微信、微博、官网、QQ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各个高校间的距离拉近,为各校创新创业经验、教育资源共享、整合提供了平台。所以高校间可构建起图书馆、线上教学平台、开放实验室、产业园等互访机制,将课程构建周期缩短。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实现教学信息化。微课、线上课堂等使学生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一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局限性的缺陷,另一方面不再受到空间、时间束缚。针对当前创新创业课程重理论,吸引力不足现象,就可以通过开设慕课、公开课等,诚邀专家、创业家等构建与本校相符的创新创业慕课,帮助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尽快实现。
4 结语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之下,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中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量的新兴岗位的出现,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而言无疑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高校为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就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将教学目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培养更多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全能人才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