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国产青少年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2488)

国产青少年电影的发展源远流长,但真正大量的出现,且拥有独特的艺术面貌,还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通过各种渠道和观众见面的众多“第六代”电影,从题材、到叙事、再到视听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和以往的作品表现出巨大差异,而其中有很多表现青少年生活的作品,更是塑造了迥异于以往的青少年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六代”以后,又出现了数次青少年电影创作的高潮,而这每一波高潮中的青少年形象,也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所以,如果从青少年形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青少年电影中主人公形象的考察,则可以深入了解作品中青少年形象的演变,把握这一时期国产青少年电影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于这个时期初出茅庐的第六代,在面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巨大改变的时候,无所适从是这些年轻的导演们在艺术创作中、甚至是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状态。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这些导演,有很多人就把镜头对准了和自己生活状态差不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影片中的年轻人的生活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身处其中的这个时代的真实感受,创作出一系列风格独特的作品,也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青少年形象。

任何剧烈变化的时代都面临着新旧交替的问题,在新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往往会觉得困惑、焦虑、甚至迷失自我。作为对这种状况的反映,第六代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迷惘的青少年形象,路学长的《长大成人》、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等都有这样的人物出现。《长大成人》里的少年周青,在目睹了父辈种种无能与龌龊之后,理想与信念于成长中逐渐坍塌,后来成长为艺术青年的周青从国外回到北京,对回国后看到的剧烈变化的环境感到困惑,无法理解与融入,转而去寻找当年的精神导师“朱赫来”,影片最后以周青流浪式的追寻而结束。《冬春的日子》中两位画家冬与春,更是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应该说,包括上述作品在内的很多“第六代”作品所塑造出的艺术青年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顶多只是导演及其生活圈子的投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内心里的那种迷惘和焦虑,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如果说迷惘是作品中这些青少年普遍的内心状态,那么边缘身份则是这些青少年的外在特征。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份从艺术青年到待业青年,几乎都是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究其原因,这当然和刚刚大学毕业的“第六代”迅速由市场经济推向社会的边缘有关,但是还应该看到,这和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在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社会分层被打乱、社会结构被重组、中心与边缘的位置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也不无关系。“第六代”中很多导演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从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选取题材进行拍摄。将这种边缘性进行的特别彻底的,则是导演贾樟柯。贾樟柯的早期作品《小武》便以边缘的小镇青年为主人公进行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稍晚一些的作品《任逍遥》,同样以山西小镇上的两个无业少年的生活来讲述故事。故事里那个被社会发展抛出话语中心的煤矿小城,以及整天在镇上无所事事地游荡的两个少年,再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六代”的作品里,小镇少年、画家、摇滚乐手等这些基本没有在过去的主流话语出现过人物形象,在故事中一再出现,这既是创作者的艺术趣味投射,也是时代变迁的痕迹,更重要的是,“第六代”通过这些充满艺术个性的形象为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留下了不可忽略的一笔。

还需要提到的是,“第六代”很多作品中的青少年,身上充满了叛逆的气息。从纯粹生理的角度来讲,叛逆是青春期最外显的特征,因此在青少年电影中主人公显得叛逆就再自然不过,由于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美国学者史蒂芬·特罗皮亚诺在其研究好莱坞青春电影史的著作中,以“叛逆者”(rebels)作为他著作的题名加以概括。的确,在“第六代”的很多作品中,主人公在故事里离经叛道、挑战主流、甚至违法犯罪的,屡屡出现。就像《青红》中不服父亲管教的青红、《任逍遥》中铤而走险的彬彬,这些处于青春期躁动中的主人公形象,几乎是青少年电影标志性的人物形象。不过也应该看到,这些青少年的躁动还被第六代导演赋予特殊的意义,导演用躁动的青春表达自己对看似无序的世界的态度,显得过于愤怒,这也是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电影长期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一个原因。

在1990年代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资本与市场在电影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电影的生产环境以及它所面对的观众,已经和“第六代”出世的那个年代大不相同。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电影不再完全是艺术个性表达的工具,类型意识在电影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众也不再是可以忽略的存在,票房成为衡量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可想而知,先前那些充满了叛逆色彩、挑战主流的青春故事,自然不会受到资本的青睐。而能够符合当时青少年群体的审美趣味、反映目标人群所熟悉的生活的作品,则会受到观众的欢迎。2010年以后,充满了怀旧色彩的青少年电影大量涌现便是市场对此反应的直接结果。

相应地,在这一次的创作高潮中,影片中青少年的人物形象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已经不再像早先的青少年那样迷惘、颓废和躁动,而是向主流靠拢。就像《80后》的女主角沈星辰,虽然她经历了父母离异、恋人入狱、弟弟亡故的一系列事件,但所有的这些都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叛逆女孩,这些变故在故事里只不过是少女成长中的痛楚而已。故事最后,沈星辰还是等到了亲情回归,而坚守的爱情最后也有了结果。这个时期的另外一部影片《一只狗的大学时光》同样也在向主流靠近。故事里六位大学生的行为看上去有些乖张——即将毕业的他们并不专注于学业,而是不顾一切地去寻找一只宠物狗。但正是在寻找丢失的宠物狗的过程中,几位大学生展开了找寻青春之旅,最终他们完成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成人仪式。故事最后,他们或是找到了爱情,或是有了自己的事业,或是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坚守爱情、珍惜青春、自我奋斗,这些是影片中的青少年正在经历和体验的,也是主流社会所提倡和期许的。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少年电影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漫长迷茫、颓废、边缘、叛逆状态之后,终于逐渐向主流回归。

不过也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电影在向主流回归以后,却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如《初恋未满》《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故事里主人公虽然也会有打架、怀孕等叛逆行为,但一般都被处理为不需要承担后果的荷尔蒙冲动,显得过于轻松和唯美了。而到了郭敬明的《小时代》中,全系列影片里主人公完全没有莫名的躁动、性焦虑以及无因的暴力,所有的故事都是以一个个完美的大团圆结局。影片里表现最多、也最受欢迎的顾里、顾源等几位主要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是依靠资本游戏和奢侈品消费构建起来的新富阶层最令人艳羡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改变固然符合了资本与市场的要求,但如果从叛逆者缺席的角度来看,人们将这些电影称之为“伪青春片”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就在以怀旧爱情为主题的创作高潮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青少年电影的创作又发生了变化。2017年前后,新一批青少年题材的电影作品,如《嘉年华》《过春天》《狗十三》《阳台上》《少年的你》等纷纷问世。和上一次创作高潮以怀旧爱情为主题不同,这一次很多影片都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当然,发生这样的变化仍然和资本与市场不无关系。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当怀旧爱情主题的青少年电影趋于饱和之后,需要新的投资增长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主流观众也不再是需要集体在电影院里缅怀青春的80后,而是更年轻的群体。在资本与市场的选择下,青少年电影的创作发生了变化,而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留意最新一次的创作变化就会发现,人们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用“边缘”或者其他标签对作品人物的身份进行归纳。在最新的这些作品中,主人公有中学生、“单非客”、打工者等各种身份,而爱情也不再是影片表现的重点,取而代之的青少年的现实生活。究其根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观众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观众是在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观众,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群体。他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消费模式、身份认同等众多领域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差异。因此,很多创作者也不就不再围绕着爱情的主题打转,而是着重去表现青少年形态各异的现实生活。于是,观众就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各种“小确幸”,甚至是“小确丧”——就像《过春天》中佩佩心中日本的雪,《狗十三》中李玩头脑里的平行宇宙,《阳台上》中张英雄迷恋的电子游戏,这些都都能折射出更多元、更真实的当下青少年形象。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早年作品中的青少年主人公身上的叛逆,在新的影片里似乎得到了回归。就像《狗十三》里和父亲发生激烈冲突的李玩,《过春天》里走私手机的佩佩;《少年的你》里欺骗警察的小北,以及《嘉年华》中隐瞒真相的小米,他们有的对主流发起了挑战,有的还走上违法的道路,颇有第六代作品中青少年主人公的特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回归并不完全是对当年的反叛者形象的复刻,而是将之进行了改写。以《少年的你》为例,主人公小北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流浪在底层社会,依托于暴力生存,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延续着早先作品中的青少年叛逆者形象。但实际上,小北骨子里却是一个主流价值的守护者,是一个弱者的保护者,他甚至是故事内外的终极秩序——高考——的守护者,而最后恰恰是出于保护弱者的目的他才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成了一个因维持主流价值而犯下错误的失足少年。这样的变化是巨大的,而这背后则是中国社会在多年的发展之后被重塑的观众审美趣味、电影市场状况与社会文化现实,中国的青少年电影就是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首届海外华裔青少年暨港澳台青少年创意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宁隆重举行
向上向善,童年真好——海峡青少年画廊开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