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探索与演员训练实践*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质朴剧场戏剧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北京 100710)

格洛托夫斯基(1933-1999),波兰戏剧导演,二十世纪末世界著名的先锋实验戏剧家,世界戏剧演出重要的革新者。他开创了戏剧舞台演出崭新的局面,拓展了戏剧舞台导表演呈现的式样。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实验与革新被称为“质朴戏剧”。他运用质朴戏剧的艺术观创造了独特的剧场艺术,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导演创作原则及舞台呈现风格,同时创立出一套严格的身体、声音等演员训练方式与方法,建立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创作特征和戏剧美学。格洛托夫斯基的舞台创作及其“质朴戏剧”的理论极大地引起了当时欧美戏剧界的震动,并受到了欧美各国戏剧界的推崇,其艺术影响力扩散至全球戏剧创作界,使他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前卫戏剧创作大师。

一、质朴戏剧

(一)格洛托夫斯基创作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1959年-1969年,此时期为剧场创作阶段。在波兰进行了剧场实验创作,格洛托夫斯基十年期间共排演了《卫城》《沙恭达罗》《先人祭》《忠贞王子》等十个剧目,探索出“质朴戏剧”的创作方法与原则,为二十世纪末的世界剧坛带来完全创新、独一无二、非传统的戏剧舞台创作。第二阶段:1970年-1999年,此时期为“走出剧场”创作阶段。1970年以后,格洛托夫斯基宣布不再进行剧场的编导工作;他在这个阶段游历世界各地,仍然执着地思索运用非剧场手段和途径去探寻生命本质,其创作呈现出实验性和探索性的特征。

(二)质朴戏剧理论及实践

1.“质朴戏剧”的创作原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电影电视工业的蓬勃发展,数以亿计的观众,从影视产业中获得了娱乐,其受众影响力随之辐射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对应的是,戏剧逐渐在走向衰落。在这样大时代变革的背景下,格洛托夫斯基对于什么是“戏剧?”这样类似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提出了质朴戏剧的概念。他认为,服装布景、音乐、灯光效果、剧本都是戏剧不需要的附加物,只有演员与观众(至少有一个观众)的存在,戏剧才能存在。大量地使用物质技术手段包括灯光、舞美、服装、化妆、舞台装置等都是对剧场演出本质的扼杀,剧场演出的本质是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

他认为戏剧若要存在,就必须要凸现出演员的表演,而不在于外在技术手段的包装与丰富。因此,他把那些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综合戏剧称为“富裕戏剧”(Rich Theatre),而他自己追求的却是“质朴戏剧”(Poor Theatre)。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就此给戏剧下这样的定义,即‘产生于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东西。’其他都是附加的——也许是必要的,但毕竟是附加的。”

2.表演创作的要求

做“减法”是格洛托夫斯基对于戏剧本质理解的独到之处,这就必然要求质朴戏剧的表演创作同样要做“减法”。所谓的做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将演员的表演动作或行为减少或删除,它是一种通过不断否定的方法达到肯定的创作方式。

首先,格洛托夫斯基认为表演要摒弃完全生活化的、自然行为的动作,他觉得这些行为与动作会掩饰人物的真实内在状态。因此,演员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示意动作来创造角色。所谓示意动作,即抛弃人物具有社会化属性的生活行为和动作,它将人物的真实内心冲动做高度凝练并展现出来,往往能够直接表现内心的情绪情感,尤其善于表现人类的恐惧、极度兴奋、濒临死亡等情绪色彩浓郁的生存状态,将人类强烈的斗争与对抗、对信仰和真理的坚持或背离等哲学命题进行毫无遮掩地展示。这些肢体动作通常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仪式性,与演员的呼喊、呻吟、歌唱、倾诉等配合,共同形成极具表现力的表演风格。

其次,示意动作并非越多越好,演员要具备高度精湛的肢体控制和表达能力。演员和导演要通过大量艰苦的排练,打磨和选择高度精练的示意动作。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格洛托夫斯基倡导导演与演员共同在排练场里不断地尝试实验,精益求精地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符号化的肢体动作。“筛选”这些能够直接表现人类内心冲动的示意动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提炼过程,它需要演员持续不断地进行身体和声音的训练,艰苦磨炼,互相配合,最终确定出能将心理和内心能量完全迸发出来,且具有强烈的表现张力的核心动作。

最后,演员的身体本身具有独立的表达意义和魅力,不需要被更多的服装、化妆去遮蔽和掩盖。因此,在这一方面同样也需要做“减法”。格洛托夫斯基认为,舞台表演的焦点永远属于演员,演员的肢体动作、面部神态和表情、肌肉的力度等应当是观众关注的重点,其他的都是多余的覆盖物。演员最大的魅力来自对自己身体的展示,服装和化妆的装扮都是不需要的,其创作的核心是在如何充分开发和运用自己的身体。因此,身体技巧的培养和挖掘是格洛托夫斯基训练里最重要的内容。

总之,质朴戏剧的创作法则,就是在坚持演员的表演艺术是以身体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最彻底地做减法,用示意动作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冲动!

3.质朴戏剧的演员

格洛托夫斯基要求演员必须具有献身精神,而且能够不断地揭示自己,展现和释放内心的冲动。同时,演员还需要在催眠状态中进行表演,在“催眠”中精神瓦解、意志崩溃,激发出自己的本能。他认为只有演员不断地献身艺术创作,才能称为神圣的演员。演员使用肢体表达的分量和幅度在质朴戏剧的创作中是绝对的,但它不仅仅是要让演员表现自己的身体,而是要让他们从社会表象的谎言中解脱出来,消灭和消除那些不能展现内心冲动的动作,跟随着激发出的内心真实冲动能量,战胜社会化虚假无知的状态,从而成功地跨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局限。这就是一种成长,一种进化。只有这样,演员才能冲破黑暗,填补空虚,充实自己,找到光明。在格洛托夫斯基的观念里,演员需要持续的磨炼,进行严苛的身体、声音训练,团队间的成员则需要绝对的信任,对于追求艺术目标也要虔诚而专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演员成为训练有素的生命表达者,具有献身精神的“神圣演员”。

4.观演关系

所有质朴戏剧的剧场演出都是在细致深入地探索观众与演员的观演关系。一戏一格的剧场空间设计是格洛托夫斯基所追求的。他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被设定为两个独立空间的传统分区界定,让“观”与“演”的关系充满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使得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不是静态的、单一的,而是一种互动式的动态程度极高的有机刺激。演员与观众可以近距离直接交流,也可以不交流,观众跟随不同剧情的变化随时可以切换身份;观众看戏的视角也可以调整,变成俯视的视角,仿佛成为全剧剧情的注视者和推动者。这样观众不仅仅是“观者”,还成了参与者。格洛托夫斯基始终力图改变传统模式中观众与演员冷静地“观”与“演”的固定关系,想要在他们之间建立更为亲密的新型互动关系。他强调观众看戏不是静态的,导演要想办法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动态地完成戏剧演出。同时,演员也需要在观众密切参与的状态中从容不迫地完成戏剧动作。演员绝不能去讨好观众,仅把观众作为“施予”的对象,也不能忽视观众的存在,使观众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演员和观众需要在现场互相给予与相互影响。

二、演员的训练

演员高超的身体表演技术和技巧,必须要经过艰苦的、严格的身体、声音训练与开发才能够达到。因此,格洛托夫斯基对演员的身体训练是极其严苛的。他强调演员通过系统训练其能量的释放要能达到超出常规戏剧表达的状态,并在导演的启发和引领下,获得内在和谐和精神宁静,逐步走向全然奉献自己的纯粹创作状态。

格洛托夫斯基的学习基础是斯坦尼体系,但他并没有完全按照体验艺术的创作方法走下去,而是结合个人的艺术理解与兴趣,完成了蜕变,形成了创新的表演学派。他注重形体训练的极致表达,追求非生活化逼真的美学原则;在他的观念里教师并非教授者,而是引领者和发现者。这个学派看重教师与演员之间保持绝对信任的亲密关系,在训练中导演或教师,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因此,它讲究传承、注重技法承袭。

格洛托夫斯基说:“在同信任我的演员一起工作中,我得到无比的亲切和无比的创造,演员必须得到关怀、信任和自由,因为我们的工作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可能做到的一切。演员的成长是由观察、惊奇和期望改进中取得的。(我)从演员身上发现了自己,我们共同成长”。

格洛托夫斯基是一个博采众长的实验者和开拓者。他为了激发和挖掘演员的内在能量,大量地使用肢体技术,包括跳跃、旋转、行走、翻跟头、奔跑、翻滚以及演员肢体之间相互配合动作、丰富多样的身体造型等来训练演员,并由演员发出的具有多样表现力声音的灵活运用,身体动作在动静快慢之间有条不紊地变化,来带动演员释放能量,使演员进入一种投入、专注甚至痴迷的状态之中,从而营造出不同于传统剧场演出的特殊氛围与质感,使得演出对观众产生直接感性的冲击力。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演员应该是一个行者(doer),要不断地在艰苦的跋涉中去修炼自己。因此,演员日常的训练如同是艰苦的修行,他们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可以持续用内在真实动作奉献出来的“神圣演员”(Holy Actor),使自己与观众之间产生出最感性的、最直接的交流互动关系。格洛托夫斯基的这套演员训练方法既严苛又富有挑战性,是现代剧场中极具颠覆性的革新力量。

三、结语

格洛托夫斯基注定不会顺应大众的审美,更不会为大众的惯性评价而改变自己。他始终坚持在精神领域遨游,因此,他的创作超脱大众,超越时代。他推崇斯坦尼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他并不因此禁锢自己,而是博采众长,不断从不同文化及文化传统之溯源中去挖掘和开创新的方法,并将身体技术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使用,使身体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而是一个直接的表达主体!他的实验引发了大量的艺术家开始探究和挖掘身体的可能性,为全球性的身体剧场的探索与壮大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当代剧场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格洛托夫斯基的研究大大加深了舞台艺术对于内心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度与广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对戏剧和表演的解读与认知。他想要展示的是人隐秘的、平时从不表露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藏的真实自我,他强调演员要摘掉假面,去除身心障碍,无条件地展示自己、奉献自己。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深受哲学、神学、生命学、古典艺术、东方美学等影响,尤其是印度的哲学理念和宗教观念都曾融入他的创作之中,他始终在做着内在的“精神性”的探索工作,追寻人存在于世界的本质。因此,对于人类精神本质的探索与暴露,成了格洛托夫斯基戏剧探索和演剧实验的永恒内在追求!

猜你喜欢

质朴剧场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山有桂子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开心剧场
戏剧类
论《日出》的剧场性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追寻最质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