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如何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2021-07-12
(河南省驻马店市博物馆,河南驻马店 463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也成为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的原动力。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驻马店市博物馆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广泛开展以“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为主题的“五优”文明服务活动,掀起了“比服务、人人争当服务标兵”的工作热潮,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创新服务方式,开拓博物馆资源传播新途径,拓展博物馆辐射面,传播天中文化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精品展览推陈出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近年来,驻马店市博物馆在基本陈列《厚重天中》基础上,相继举办了《“山川精英 人物灵蕴”——中原古代玉器展》《王城春秋——东周洛阳文明展》《生生不息——信阳出土文物特展》《宛锋——南阳地区出土青铜剑器展》《镜中花 枕上缘——洛阳出土铜镜、瓷枕展》《留住记忆——天中民俗文化展》等展览,用博物馆的方式为参观者展示历史的见证。其中在举办《留住记忆——天中民俗文化展》之前,在社会进行广泛征集20世纪老物件、借展个人的部分展品,特意发放调查问卷,征求50岁左右人员的想法,了解参观者的心声,更能让部分参观者与展览产生共鸣。在展版设计上,充分考虑年轻人对展览的喜好,力求形式新颖,突出设计感,真正做出让不同年龄层次观众满意的展览。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各行各业,却也让“云上观展”迅速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在限流参观的这段时间里,驻马店市博物馆严抓疫情防控,同时对展陈资源进行了梳理,并利用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云上观展”系列活动。打开杭驻马店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驻马店市博物馆官方网站,便能随时随地来一场精彩的“深度游”,实现“闭馆不闭展”,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中、熟悉天中、爱上天中。驻马店市博物馆把展览由线下搬到线上,在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举办了线上展览专题陈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留住记忆——天中民俗文化展》、基本陈列《厚重天中》重要文物展,让文物“活”起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文物魅力,通过“云刷馆”弥补疫情中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了提升博物馆展览服务水平与满足百姓需求统一起来。用户在“云上博物馆”观赏文物时不仅可以点击欣赏文物的高清图片,还可点击播放音频、视频,聆听专业讲解人员对文物相关锻造、特点及历史流变等的讲解,从而更好地了解有关文物的故事。
二、特色活动有声有色,趣味体验纷至沓来
驻马店市博物馆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每年组织开展“博物馆内的国学课堂”“少儿黏土手工体验活动”“草长莺飞四月天 博物馆内绘纸鸢”“巧手剪窗花 喜迎欢乐年”“端午节知识网络问答”等主题活动10余次。“国学大课堂”是驻马店市博物馆免费向全市青少年开办的寒假公益活动,举办了写春联、诗词朗诵等活动,小朋友们在“国学课堂”上充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坚定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感。通过动手实践剪纸活动,让更多未成年人了解、学习、传承民俗技艺剪纸,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这些形式活泼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广大未成年人的青睐,通过节假日寓教于乐的趣味知识体验活动,真正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的节假日生活。
目前,驻马店市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已极延伸到公共文化服务“云”网络,通过形式新颖的线上文化体验活动,特意制作了“我们的节日——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端午知识网上有奖竞答活动,题目设计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包括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常识和发展历程等方面,通过线上答题的形式,增进广大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更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端午民俗的独特魅力。
三、“馆校共建”谱写新篇,文博课堂妙趣横生
为充分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作用,让更多学生走进、了解博物馆,驻马店市博物馆与驻马店市第二十九小学、驻马店市第八小学、驻马店市第四小学、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等签订了“馆校共建”合作协议,在把广大师生“请进来”的同时,讲解员“走出去”深入基层一线,每月4次到中小学校开展“文博课堂”,把天中文化送进校园,为市内中小学生提供典型针对性地文博知识和天中历史文化课外教育。根据统计,驻马店市博物馆每年开展文博课堂40余次,参与人数5000余人。
驻马店市博物馆联合驻马店市驿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心录制《厚重天中》基本陈列文博课堂系列课程,第一节内容:“启封文明”“天中侯国”“楚风北渐”,第二节内容:“熔铸辉煌”“汝南望郡”,第三节内容:“蔡州遗事”“汝宁府地”,这些课程在驻马店市教育云平台播放,全市130多万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更快捷方便地感受天中文化。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天中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一张名片,保护并传承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驻马店市博物馆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真正做到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未成年人,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他们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四、活动信息报送注重实效性,引入媒体宣传
驻马店市博物馆官方网站、驻马店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及馆内移动导览系统“三位一体”形成了博物馆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网络,每年撰写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信息40条,发送至河南省文物网、驻马店市文广旅局、驻马店市社科联、驻马店市文明办等各级机关和驻马店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驻马店市博物馆网站;驻马店市博物馆印制各项展览宣传册以及文博知识手册,供观众免费取阅,拓展知识的传播;在新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举办前,驻马店市博物馆提前邀请电视台,报社等相关媒体,来跟进报道活动;文化遗产日、文物宣传日、社科普及周期间,携带《文物保护法》《河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等宣传册走进基层,如学校、广场和社区,通过展板展示和现场解说向学生、社区居民展示天中历史文化遗产,每年累计发放宣传册50000余份。以上宣传方式为参观者轻松获得展览活动信息、参加活动报名、预约参观更加快捷化,是服务提升的真实体现。
驻马店市博物馆立足当今媒体发展实际,打造集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矩阵,巩固拓展宣传途径。用互联网思维、新媒体理念来谋划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保证提升对公众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推动工作向新媒体宣传转移,培育全媒型人才,推进媒体平台与博物馆举办活动的有效对接,创新沟通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提升讲解基本功,开展技术大练兵
为进一步提升驻马店市博物馆新入职讲解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驻马店市博物馆特别邀请了河南博物院专业老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讲解员专题培训,活动中,根据讲解员岗位需求,老师以“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对新入职讲解员进行系统性知识讲解及实操点评。为使培训更加切合讲解员工作实际,培训以现场讲解、标准示范、个性化辅导及心得交流等形式进行,提升讲解员的综合素养,以期使讲解员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满足于观众需求和个人成长。在培训技术后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现场讲解“大练兵”活动,着力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和礼仪素养。讲解员们轮流讲解后,大家对讲解内容和讲解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时找出了讲解过程中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使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讲解内容,寻找自己的讲解特色。
驻马店市博物馆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层次,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科学地安排参观内容,使社科普及教育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对于小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参与性,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对于大中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知识性、互动性,让他们结合书本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增强爱国情感。这些措施提升了参观者的满意度,也显示出驻马店市博物馆接待工作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博物馆是征集、典藏、研究和陈列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工作肩负着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的光荣使命,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为博物馆的一线工作者——社教人员,更是肩负着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历史使命和崇高现实责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觉悟,是驻马店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驻马店市博物馆通过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等主题活动,优化了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水平,也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窗口服务单位的满意度。通过开拓博物馆资源传播新途径,让参观者获取博物馆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让不同年龄阶层观众享受内涵丰厚的“文化大餐”,感受更多博物馆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