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作佳构

2021-07-11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诺诺普适性外化

2020年9月嘉兴市高三年级语文基础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谚语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也有人说,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话语和眼光影响,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兼听则明 兼而非全

正所谓“兼听则明”,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兼”并非“全”。这与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到的“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不谋而合。由是观之,兼听则明,不忘兼而非全。

兼听则明是源于每个个体都囿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个人所形成的所有认知将人封闭在一座孤岛,而正是他人的批评或建议打破了这座孤岛。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批评或建议是缀满尖刺的礼物,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良药。唐玄宗时代,人们恭称他为圣人,他独自一个身处天子堂,凌万人之上,但大鹏展翅九万里,看不见脚下的蝼蚁。倘若有人直言进谏,而他又能虚怀纳谏,又怎么会带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这种对兼听的否定,对走出孤岛的抗拒,使多少缔造者成了掘墓人。唐玄宗如此,秦始皇亦然。帝王将相之家尚且如此,平凡人又怎能执于一室,故步自封?钢筋铁骨尚有因固守而摧折的一日,又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又何况是缥缈的变化的无常?

兼而非全,是因为乌合之众常淹没于愚蠢的洪流。莎翁在几百年前就曾告诫过我们:“你必须看重这样一个卓识者的批评甚于满场观众盲目的毁誉。”诚如斯言,如果我们撕开附庸者虚伪荒唐的表面,就会发现里面是空的,更有甚者,是满腹恶意与嘲讽。所谓兼听,正是拨开这些虚伪、邪恶的浮土,舍弃无价值的内里,而找出真正卓识者的建议。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将他人的意见照单全收不免落入迷失的窠臼,跳开虚伪的枷锁,挣脱常言的束缚,这样的话语才值得兼听。

但这并不意味着卓识者的谔谔之言一定正确。道理的普适性是绝不能掩盖个体特殊性的,一切不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认识,都是对真理的亵渎。

上述种种要求个体自身做出理性的判断。“兼听”从来都只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只有把有价值的外界建议内化于自身的理解,融于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才能外化于行。这种外界与内心的深刻交融,促使个体做出理性的抉择,从而促成个体或事物的发展。

拨开乌合之迷雾,跳脱封闭之孤岛,弃千夫诺诺,守一世谔谔,熔理性于一炉,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所谓“兼听则明”。

点 评

作者对题目中的材料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对于他人的话应该“兼听”,但“兼”并非“全”,观点表述清晰明确。用《哈姆雷特》的台词“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来阐释自己的认识,既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又体现了文化含量。

在不断厘清概念的过程中,作者还展示了自己深刻独特的认识:第③段对“兼听”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是“找出真正卓识者的建议”而非“常言”;第④段又进一步指出“卓识者的谔谔之言”也并不一定正确,只有“普适性”的谔谔之言和“个体特殊性”联系起来的才是正确的,即和其时其地其情的特点匹配、融合的建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有了以上论述,第⑤段就水到渠成了:个体要对“谔谔之言”做出理性判断,把建议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才能外化于行。

全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架构清晰,行文处处显现文字功底,名句引用恰到好处,第②段唐玄宗的反例运用到位,连续反问增强语势,展现了独特的风貌。

猜你喜欢

诺诺普适性外化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STARSIDE ECONOMY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猫追老鼠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