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写好段落
2021-07-11孙亚琳
孙亚琳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训练切入点的选择因人而异,可以是文本矛盾的冲突处,也可以是情感的生长点……总之,要立足文本。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说说如何立足文本,指导学生写好“段落”。
一、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
教材编排是有序的,什么年段用什么文本,进行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都是精心设计的。而现行语文教材侧重于主题单元编写,没有以语文知识、技能、方法为轴心进行结构性编排,没有系统的写作训练安排,一些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珍珠般散落在文章各处。这就要求老师们潜心解读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导学助教板块,深刻领会单元导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课后练习题、口语交际、主题习作等要求,找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提示,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习得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因而,应找准读写结合点,有目的地练笔,有效提高习作能力。在学习某篇课文的某种表达方法后,迁移知识,加深对课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内化。
二、立足文本,做好读写结合
1.分析写法,读写结合
有些课文中的片段,或是总起分述段,或是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段,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段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先用中心句开头——“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后面依次写了形态各异的人及他们的行为。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是怎样写“热闹”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去写。如:
超市里可热闹了。
集市上可热闹了。
我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段话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段话写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从哪几个方面把翠鸟的外形写具体?孩子们迅速举起了小手。
2.教给方法,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的训练的重点。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比如,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写人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或物、什么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概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循序渐进,把握分级教学目标
在段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化段落教学的流程,切不可“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不可“三、四年级一个样”。因此,在段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级和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考虑难易的层次,有序地进行教学。
三、四年级要遵循以下分年级目标
三年级的重点是自然段的训练,所以,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让学生在了解几种基本段式的基础上,着重感知“承接”(侧重于“言之有序”的训练)和“总分”(侧重于“言之有物”的训练)两种重点段式的结构规律,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
四年级要巩固自然段的訓练,着力进行逻辑段的训练,渗透篇章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划分逻辑段:概括段意,弄清段与段、段与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指导学生掌握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有关规律,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
总之,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准教材的编排特点,并从文本中寻找到典型的练笔点,鼓励学生进行练笔训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能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训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