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1-07-11隋亮刘山陵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残疾人职业教育

隋亮 刘山陵

摘要: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残疾人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办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困境,制约着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改革教学和改进管理措施等路径,提升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层次,促进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教育;困境;发展路径

我国有将近8800多万残疾人,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大。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促进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扶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决胜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以来,帮扶残疾人脱贫、促进广大残疾人获取一技之长,融入社会就业、创业成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中间环节。从办学层次和规模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也形成了以促进就业为核心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规模和渠道。目前,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仍然有待解决的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境。

一、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一)课程设置单一、专业定位笼统

我国绝大部分残疾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主要依据是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现有的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专业设置,而且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设置还必须要求符合身体条件的残疾人才能接受相关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没有过多考虑到大多数残疾人的爱好和实际就业需求。例如:听觉和语言障碍的学生主要安排学习工艺美术、缝纫、服装设计、计算机应用、无线电维修等专业,视觉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学生一般安排推拿、按摩、钢琴调律、畜牧养殖等专业,至于其他身体障碍的很难找到对接就业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单一、专业定位不能适应残疾学生的兴趣和市场就业需求,残疾学生只能在为数不多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中间游离,现有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培训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

(二)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我国残疾人分布与现实国情紧密相连,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地区和社会发展差异巨大,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也因为区域、城乡等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存在显著差别。从全国范围看,优质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资源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残疾人职业院校分布很少而且分散。城市和农村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城市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较多、并且比较规范和系统,而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无序而且混乱。另外,我国还有24万左右残疾儿童地处偏远农村地区,由于贫困、偏僻地域等因素,不能充分接受职业教育。

(三)教育质量薄弱、办学水平有待提升

“双师型”专任教师匮乏,教育与培训质量的薄弱也制约着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对于师资条件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特殊教育背景,还要有实操经验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类“双师型”特教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要求。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层次低、缺乏相应的职教和特教背景,专业素养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教师待遇和其他制度建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的提高。残疾人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中高职衔接脱节等情况也成为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断层”。整体残疾人的学历教育紧紧停留在高中以及以下阶段,严重制约着残疾人接受更高学历和层次职业教育。另外,由于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费、办学条件等制约,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办学硬件和软件严重滞后,对于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科研创新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就业渠道脱节、管理导向缺失

考虑到用工和经济效率等问题,社会用工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福利型企业大规模减少,即使使用残疾人的企业,也大多利用残疾人就业政策,真正对残疾人技能感兴趣的比例很小。残疾人本身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就承受了比健全人更大的压力和限制,而社会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依然很小,方便残疾人学习、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措施并未落到实处。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渠道不畅,未能有效搭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即使接受了职业教育,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残疾人职业教育指导理念和管理责任不清,残疾人不能享受与正常人平等的就业与工作机会以及劳动待遇,国家、社区、监护人没有形成有效的“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残疾人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残疾人职业发展面临衔接、失业再处置方式等具体问题。

二、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教学路径分析

(一)优化专业、提升层次

保障残疾人职业教育产生实效的根本还是要在强化残疾人职业教育自身上下功夫。负责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思维和方式,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残疾人的身心、智力和需求等状况,还要创新市场空间,以就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办学,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立足残疾学生的优势,增加新兴行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专业和相关课程,以形成特色课程为突破点,重点打造优势项目,促进残疾人自身、学校培养、社会市场需求三者的不断融合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残疾人教育、提升就业能力,进入就业市场的基础平台,打通招生和办学的壁垒,促进残疾人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三者的结合,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办学的实际功效。

(二)因材施教、多元办学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自身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是有限的,现有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的规模和层次也是有限的。一方面残疾人迫切需求提高教育层次,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编班,很难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身心条件的残疾学生的需求。必须采取针对不同残疾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科学设置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小班制、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加强残疾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满足残疾学生的实际需求。面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质和多元需求,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办学要求的3+2或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学制之外,残疾人职业教育应该科学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让不同基础、身心特点和兴趣的残疾学生充分選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多方位、多视角满足残疾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残疾学生的多元发展,使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务实致用、加强实操

强化残疾学生的实验实训,加强职业学校的实验室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带动学生动手操作、实练实训,规划好实训设计,设置专题或项目,增强残疾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实训效果。日常教学中,可以设计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专业课程交替进行,充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实际教学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残疾学生的工作实践是检测职业培训效果的重要路径。具有实习经历的残疾学生有更多的全职机会,通过具体参与工作实习,可以帮助残疾学生获取工作技能,熟悉自己的职业目标,深化自己的就业规划,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残疾学生社会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式”培养,可以解决残疾学生的就业,也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管理路径分析

(一)提升条件、强化内涵

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布局必须与区域规划、行政区划、残疾人的人群分布特点和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等相结合,管理上实行点、面、班、校相整合,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布局之中。加大资金投入,整体政策推进,实现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均等化,重视中西部、城乡资源的配置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示范性、骨干性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加强残疾人职业学校的基础建设,按照新版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配置标准,改进残疾人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就学、生活、实训实习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资助保障,帮扶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为残疾学生配备优质师资。落实特殊学校的教职工倾斜政策,切实保障殘疾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各项待遇,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接就业创业、建设平台

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融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获得发展的机会。各级残疾人组织(民政、残联等)、残疾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为残疾学生搭建就业创业的平台,为残疾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帮扶,提高残疾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依托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开展“一对一”服务,充分保障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就业创业,打通残疾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严把“出口关”。将“互联网+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纳入残疾人职业教育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互联网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提高残疾人对接就业创业、融入社会的程度。加强国内外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努力建设“学校教育+资格认证+企业(行业)参与”的三方互动模式,学习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取长补短、互鉴互通,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领导、深化监督

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市场监督、改革发展、残联等多部门应该分工明确、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为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便利和帮扶。加强宣传引导,扩大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仅将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及时传递给残疾人,还要引导残疾人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培育残疾人的职业精神。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为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督导检查、保障各项相关政策的积极落实,也是促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机构要将残疾人职业教育实施状况及时纳入教育督导的范围内,对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措施的执行、教育经费的落实和使用等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也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渴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努力,创造人生价值,参与社会建设,改变人生命运。必须充分认识残疾人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增强残疾人幸福感和获得感中的实际意义,不断优化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就业创业环境,提升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价值,使残疾人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建设之中,共享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

参考文献:

[1]尤兴琴,郭文斌.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山东高等教育,2018(06):7-12.

[2]范莉莉,方仪.残疾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6):22-24.

[3]许保生.论残疾人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95-99.

[4]丁显洲.残疾人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56):27-29.

[5]高飞.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12):62-65.

[6]潘娇娇.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2017(7上半月):76-80.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学院法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残疾人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骄傲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