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竞赛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021-07-11张文春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缺失诚信体育

张文春

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我国体育竞赛领域,还存在运动员年龄造假、性别造假、“假球”、黑哨、兴奋剂事件偶发等不诚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诚信社会氛围、体育竞赛参与人诚信水平低、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不完善、体育竞赛法制建设不健全造成的。

关键词:体育;诚信;缺失;原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29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化,但也出现负面影响,其中之一便是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导致社会诚信缺失。为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成为必须。在体育领域中,运动员年龄造假、性别造假、“黑哨”“黑分”、兴奋剂滥用等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作为在体育领域的特定诚信类型,体育竞赛诚信的价值和意义是纷繁多样的,它是体育竞赛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纵观体育竞赛发展史,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古代奥运会之所以衰落,最为重要的原因无疑在于体育竞赛诚信的缺失。一般而言,体育竞赛诚信的关键与核心在于竞赛参与者对体育竞赛规则的遵守和依循。试想一下,如果诸竞赛参与者没有竞赛诚信,不能信守竞赛规则,那么规则就会沦为空洞的条文,从而竞赛也不可能得以顺利地进行。正是基于诚信对于体育竞赛的重要性,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伯爵(Count Jacques Rogge,任职及年限为2001—2013年)明确指出,提高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活动的普遍性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体育运动的诚信,便毫无意义。”换言之,诚信是体育竞赛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体育竞赛中,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诚信社会氛围

1.1 传统诚信思想消极因素的影响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传统文化精华固然是诚实信用,但同时也隐含着一些有悖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消极思想和文化陋习,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体育竞赛诚信意识的养成。其一,传统观念中的诚实和守信只限于自己所处的小群体;这种偏狭的诚信观默许甚至纵容裁判对特定关系人吹“人情哨”、打“人情分”。其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国为本位的集权型社会,在其中君主的臣民、上级的下级、团体中的个体都不具备终极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在这种传统观念的长期浸湿下,为国家荣誉、领导意图以及团队成绩等而牺牲运动员个人的利益实乃必须而自然之事,从而构成“假赛”“让赛”等形式的体育竞赛不诚信的思想根源。其三,中国传统的诚信理念强调道德自律,重视自我修养,而对制度或法律等外在的刚性约束不甚重视;随着体育竞赛市场化、产业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诚信刚性约束的缺位日趋构成诚信缺失的温床。

1.2 社会转型冲击原有社会诚信体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经济体制的重新建构在激发人们勤劳致富的同时,也会对人民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在这一背景下,社会经济建设得以极大进步,但道德建设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步伐,仍停留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阶段,道德教育——对我们的论题而言尤其是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体育竞赛日趋实现商业化运作的背景下,诚信观念遭到质疑甚至放弃,社会中歪门邪道、背信弃义、权力寻租等丑恶现象频发,这种不良局面辐射到体育竞赛领域中,自然会引发体育竞赛不诚信现象。

1.3 错误的政绩观对体育竞赛的消极影响

根据唯物史观,特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因而,体育竞赛的市场化与产业化,自然也少不了政治因素渗透其中。当前,一些地方或部门不仅把体育竞赛成绩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而且还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平台。鉴于体育竞赛成绩的重要性,这些地方或部门过分地注重竞赛成绩,有时甚至动用公共资源来获取自己在比赛中的优势地位,最为有效且便捷的方式是花费重金贿赂裁判。这些卑劣手段不仅自身突出表现为体育竞赛不诚信,而且还诱发了“黑哨”“黑分”等种种裁判不诚信现象。同时,一些体育竞赛中介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二者予以牵线搭桥,从而对体育竞赛失信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4 体育明星效应的负面影响

许多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运动员,如姚明、刘翔等,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社会上所收获的名利对其他运动员产生巨大影响。很多项目体育运动员,从儿童期就开始训练,一生中的美好时光都在体育训练上度过,渴望出好成绩,早出成绩,在强烈的这种动机驱动下,有些人就会剑走偏锋,不顾体育道德,实施不诚信的体育行为。

2 体育竞赛参与者诚信水平低

2.1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当前我国体育体制还不尽完善,体育与智育及德育之间的推进与发展往往出现脱节与不协调,对运动员的培育与教育往往专注于体育训练效果和体育竞赛成绩,而不注重文化教育和品德塑造,个别运动队甚至根本就不设置文化学习课程,赛场上不尊重裁判不尊重对手,诸如2020年浙江足坛的“飞踹门”这样的恶意侵犯对手的现象是此表现,对包括诚信意识在内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置于无足轻重的次要地位。凡此种种,极大地影响了运动竞赛参与人(尤其是运动员)对体育诚信意识的培养,进而造成体育竞赛领域诚信意识广泛淡薄的消极后果。

2.2 诚信教育知行脱节

体育竞赛参与人诚信水平低,在相当程度上应归因于他们诚信知行脱节。在体育竞赛中,几乎没有人否认体育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绝大多数体育竞赛参与人对体育诚信的理解和把握仅仅停滞于认知层面上,而远未将其内化为一种内在修养并时刻予以践行的行为准则,从而致使他们言行相悖、表里不一,最终导致了种种体育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缺失诚信体育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2016体育年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