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文小说选段教学谈
2021-07-11徐燕
徐燕
【摘 要】古典白话文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古典白话文小说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发展叙事思维、传承文化经典。依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摸经典语言、绘制情节地图、复述故事、揣摩人物形象、链接阅读生活等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白话文小说 文体特征 叙事
小说是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古典白话文小说与现代小说相比,具有鲜明的叙事特点:在叙事语言上,呈现文白夹杂、韵散结合等鲜明的语言特色;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回环勾连,单篇有情节铺陈上的回环结构;在人物塑造上,大多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扁平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呈现静态变化。
小说阅读教学,要着力扩展学生的阅读经验,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小说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小说阅读图式。王荣生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訣》一书中给我们阐释了“用文学的姿态”阅读小说的两种方法:一是浸润式地感知文学作品;二是借助文学解读的工具或行家的指点,扩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看到自己原本看不到的地方,理解原本看不出的意思和意味。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方式和手法在阅读中打开思维,训练思维,发展思维。
一、触摸经典,浸润语言
文白夹杂,是古典白话文小说最显著的文体特征,也是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最先遇到的障碍。文中夹杂着许多带有文言文色彩的词语,比如“筛酒”“拱伏无违”白话等,这些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进行理解,不知道的教师可以告知。文中还有些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词,比如“榜文”“客官”“印信”等,这些词语都有浓烈的古代生活气息,反映着当时人物、事物的历史印记,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结合看过的影视剧作品进行了解,这样同时也能增进对古代人文生活的了解。还有一些文言虚词,比如“乃”“遂”“罢”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为今后的文言文阅读积累经验。
韵散结合,是古典白话文小说又一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小说文本在散文体的叙述中掺杂着有韵的诗、词、曲、赋等形式,使文体呈现韵散结合、参差错落的语体面貌。比如《猴王出世》中“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牙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等,这些句式对仗工整颇有韵味,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音韵美感,初步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二、绘制地图,浸润结构
古典白话文小说属于传统小说,而传统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情节有因果关系,强调事与事之间、事情内部之间的因果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人物行动”和“叙事弧线”绘制成可视化的情节地图,这样可以直观把握小说情节的推动和发展,发现小说叙事的秘密,提升学生的叙事思维。
“起因—经过—结果”是最基本的叙事结构。如《草船借箭》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欲借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猴王出世》以石猴出世、石猴探洞、石猴报喜、石猴称王为故事情节展开叙述。《红楼春趣》以放风筝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故事情节展开叙述。
以上课文呈现出单一、传统的叙事结构,易于学生清楚地厘清故事情节,快速把握故事内容,但缺乏一种能够引发读者情绪体验的弧线。而在《景阳冈》一文中,它虽然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进行叙述,但是在言语表现上,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感受,形成阅读情感的起伏变化,尤其是“打虎”文段,在武松和老虎几次三番的较量中,让读者的情感体验达到巅峰,酣畅淋漓,痛快不已。由此,我们绘制出伴随读者情感体验生成的情节地图(如图1)。
《两茎灯草》中,紧扣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头引起诸亲六眷的猜测,抓住严监生的“三次摇头”和“一次点头”,通过揣摩严监生心理的起伏变化,绘制曲折的情节地图(如图2)。
三、复述故事,稳定图式
故事是用来讲的。复述,是讲故事的常用手段,但它不是简单地对文字内容的重复,而是对文本结构的内化和外显,易于学生稳定叙事图式。复述可以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变化。
(1)简要复述:例如《草船借箭》,根据情节图,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要讲清每部分主要人物的主要行动以及人物行动之间的关联。
(2)详细复述:也是生动复述,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比如《两茎灯草》,可以依据情节地图,分配角色,以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根手指为典型动作,进行情景再现。古典白话文小说篇幅较长,教师可以选择其中较为经典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进行生动复述。比如《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片段,复述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别圈画出武松打虎和老虎扑人的动作,发现动作描写的回环,用“交替叙述”的方式,适当地配以语气、动作、表情,生动地讲述这个情节,还原场景。
(3)变换视角复述:以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身份讲述这个故事。比如《两茎灯草》里,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分别会怎样讲述这个故事;如果我是武松,我会怎样向别人讲述打虎的故事等。这样的复述相应地改变了文本的语言,需要学生转变思维,转化语言,属于创造性复述。
四、揣摩人物,丰富经验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读小说,就是读人性的成长史、发展史。阅读小说,可以使读者看到人性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可以使读者“跳出来”认识世界,明白处身涉世的道理,从而丰富人生的经验。尤其在古典白话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背景,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会决定命运的结局,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认识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情节,发现性格
人物性格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不断显现和完成的。在五篇古典白话文小说节选片段中,情节的提取,都是抓住主要人物的关键事件,从而发现人物的生活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根据上文所示的情节地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尤其是在情节的抖转处、叙事弧线的最高处,人物的性格更加凸显。
2.关注细节,体会性格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不然,我们怎能从诸葛亮的一“笑”中感受到他的成竹在胸,从武松的“一闪”中感受到他的机智勇猛,从严监生的“三摇一点头”中感受到他的吝啬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而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
3.关联比照,突出性格
感受人物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不同人物面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进行比较,来发现和体会人物特点。比如《草船借箭》中,周瑜的刻意刁难与陷害,诸葛亮主动立下军令状,两相比较,周瑜的气量狭小、心怀狡诈,而诸葛亮顾全大局、考虑周全。《景阳冈》的课后练习中,还出现了通过比照人们对武松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丰满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再如《猴王出世》,学生对“孙悟空”这一形象通过影视剧作品或者之前的阅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又会发现一个立体丰满的石猴形象。
当然,阅读教学最本质的价值在于丰富、扩展学生的语文经验。入编教材的古典白话文小说都是名著选段或改编,单篇和整本书阅读必然是紧密关联,通过单篇的学习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知古典白话文小说的叙事技巧,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当中,自然就会有方法的迁移和经验的积累,从而建构起阅读小说的图式。在阅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溯源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了有意义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梁昌辉.走向言语生命的敞亮:梁昌辉与言语实践型语文教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