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天广: 重视科技赋权 探索城市智能治理模式
2021-07-11陈淑莲
陈淑莲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疫情大考之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者应用到城市治理之中,因此如何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更高效一些,已然成为考验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标准之一。为此,本刊专访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孟天广教授,就科学技术如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等问题展开探讨。
科技赋能城市治理
让城市更智慧
在孟天广看来,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它由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组成,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把两套系统打通,人类社会便能得到更好的理解,数字与智能技术也能够更好赋能城市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城市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城市治理者更好感知城市实时运行状态,二是评估城市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前做出预警,三是丰富城市治理技术体系。”
孟天广提到,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既宏观又微观地了解整座城市运行情况,比如市政、警务、消防、交通、通信、商业等,可以为整个城市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服务,驱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城市运行中会不可避免面临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在大数据背景下,结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城市风险预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决策,以达到规避、预防、减少和转移城市风险的目的,让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城市风险变得看得见、管得住。他同时提到,过去的城市治理主要依靠专业化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去协调管理,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需要更多的治理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在政务服务一体化、民生保障、企业监管、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开展应用创新。
深化“数字政府”建设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有很强的驱动性,很多时候超越了政府治理能力的认知,如何更好的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整体治理能力是当下一大考验。“传统政府治理能力和传统技术环境息息相关,但到了大数据时代,当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不管是政府决策能力、社会治理能力还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都会有所改变,这会驱动政府形成了新的治理能力。”孟天广认为这种新能力可以概括为六种,三种是政府内部能力,三种是政府外部能力。
政府内部能力的第一种是信息汲取能力。政府通过大数据能够更加有时效性且精准地感知经济社会的转变,克服过去政府在治理时经常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二是数据治理能力。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建立大数据局、政府大数据中心等,对政府内部来自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汇聚,进行数据清洗、标准化和分析挖掘,发挥着精准治理数据要素的作用。三是循证决策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研判和政策模拟,我们可以基于从大数据中发现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律或潜在风险进行决策,从而做出更精准、更有前瞻性的决策。
政府外部能力的第一种是数字规制能力。数字规制能力意味着政府可以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去提升管理的范围和管理的精度。比如在过去SARS病毒肆虐时,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去做健康筛查,但现在一个健康码就可以替代大量人工胜任这项工作,可以更好地监测全国14亿人口的流动情况和健康状况。二是政府回应能力。大数据能让政府及时感知社会诉求,并提高政府回应的技术手段,和过去漫长的反馈链条相比,现在我们有互联网,有直报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政府回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价值濡化能力。新兴技术条件能更好的让政府与社会在互联网上进行互动,推动全社会共识的形成,消除社会分歧塑造共享价值,这对社会治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重视科技赋权
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
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它其实体现了科技赋能的理念。从2012年我国开始普及智慧城市到现在,相关的试点城市也已经发展到了五六百个,从整体效果来看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智慧交通让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城市的智慧环保也取得了很大效果,但在很多方面,它还是受到了限制。
孟天广认为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的智慧城市过于强调科技赋能,忽略了科技赋权理念。“科技赋能主要是赋能政府,赋能公权力,科技赋权是赋能市民,赋能社会组织。”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一个城市不能仅靠技术系统去支撑,城市运行最主要的是靠社会系统,需要大量的市民参与其中,科技必须和社會系统相匹配,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系统。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数据孤岛、部门协同问题。城市各部门之间数据整合还存在很多障碍,这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没法落到实处。“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我们需要打造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城市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开放平台,使得各行业能够在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数据体系下协同共治,从而给城市精细化治理打下扎实的数据基础。” 最后,他提到智慧城市的治理技术系统还不够多元化。很多智慧城市目前都聚焦于城市交通、安防等场景,而在赋权社会治理、赋能经济转型等应用场景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要协同发展,这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简言之,一个良好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广泛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共享数字时代的重要治理资源——数据、算法、算力等。” 他说道。
在谈到对未来城市治理模式思考时,孟天广认为智慧城市要运行的好,这个城市必须要有和其相匹配的科技环境、数字孪生社会,同时还要有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市民参与到城市的运营和治理中来,构成数字生态系统,这样智慧城市才能有活力。智慧城市最忌讳的是千篇一律,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过去十多年来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建设智慧城市,诸多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仅仅建设高科技城市,却没有具备高科技素养的积极市民,智慧城市只会以失败告终。” 因此他建议我们必须要走“科技赋能+科技赋权”的双轮驱动路径。“未来城市治理模式,一方面要求我们大力强化科技赋权,赋权市民、赋权社会,让更多人参与城市治理,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好的处理科技和人的关系、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系,这样才能走出中国特色、人民中心、科技支撑的智慧城市理想模式。” 他说道。